變異鱗毛蕨
藥材名稱:山裡紅
名稱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野山查(《西藏常用中草藥》),扎巴興羅瑪涅買(藏名)。
基源:為薔薇科梨屬植物川梨的果實。梨屬全世界約25種,中國約14種。
原植物: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Don(Pyrus variolosa Wall.),又名棠梨刺(雲南)。
形態:喬木,高達12m,常具枝刺。小枝圓柱形,幼嫩時有綿狀毛,以後脫落;二年生枝條紫褐色或暗褐色。單葉互生,葉片卵形至長卵形,稀橢圓形,長4~7cm,寬2~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稀寬楔形,邊緣有鈍鋸齒,在幼苗或蔭櫱上的葉片常分裂並有尖鈍鋸齒,幼嫩時有絨毛,以後脫落;葉柄長1.5~3cm。傘形總狀花序,具花7~13朵,直徑4~5cm,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絨毛,逐漸脫落,果期無毛或近於無毛,花梗長2~3cm;花徑直2~2.5cm;萼筒杯狀,外面密被絨毛;萼片5,三角形,長3~6mm,先端急尖,全緣,內外兩面均被絨毛;花瓣5,倒卵形,長8~10mm,寬4~6mm,先端圓或齧齒狀,白色;雄蕊25~30稍短於花瓣;子房下位,花柱3~5,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1~1.5cm,褐色,有斑點,萼片早落,果梗長2~3cm。花期3~4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6卷.369頁.圖版50∶8-11)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50~3000m的山谷斜坡、叢林中。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寮國、越南、泰國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9~10月採收成熟果實,晒乾。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防潮。
化學性質
含無羈萜(Friedlin即木栓酮)[1]。莖含黃酮甙類化合物[2]。
參考文獻
[1] CA 1971;75:137510j 。
[2]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