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葉
藥材名稱:黃姜
名稱出處:《湖北中草藥志》
概況
異名:火頭根(四川、湖北)。
基源: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盾葉薯蕷的乾燥根莖。
原植物:盾葉薯蕷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D.henryi Uline et Diels)
形態: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枝,新鮮時外皮棕褐色,斷面黃色,幹後除去鬚根後常留有白色點狀疤痕。莖左旋,有時在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微凸起或有刺。單葉互生,葉片厚紙質,三角狀卵形、心形或箭形,通常3淺裂至3深裂,中間裂片三角狀卵形或披會形,兩側裂片圓狀或長圓形,葉面綠色,常有不規則白色斑塊,干時灰褐色;葉柄盾狀著生。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同株。雄花無梗,常2~3朵簇生,再排列成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1或2~3個簇生於葉腋,通常每簇花僅1~2朵發育,基部常有膜質苞片3~4枚;花被片6,長1.2~1.5mm,寬0.8~1mm,開放時平展,紫紅色,幹後黑色;雄蕊6,著生於花托的邊緣,花葯極短,與花絲幾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幾相似;雌花具花絲狀退化雄蕊。蒴果三稜形,幹後藍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種子通常每室2枚,著生於中軸中部,四周有薄膜狀翅。花期5~8月,果期9~10月。(圖見《甾體激素藥源植物》.66頁.圖2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1500m破壞過的雜木林間或森林、溝谷邊緣的路旁石隙中。分佈於河南南部、湖北、湖南、陝西秦嶺以南、甘肅天水、四川。
生藥
栽培:適於涼爽溼潤氣候。土壤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的砂質壤土為好,粘土不宜栽種。用根莖繁殖,於春季或晚秋進行,但以秋栽為宜。栽前,將母株挖起,切取先端有芽苞的根狀莖,分切成5~7cm長的小段,每段留有1~2個壯芽,重15~25g,按株行距各33cm穴栽,深6~10cm,每穴栽1小段,芽嘴向上。栽後覆土。亦可用種子育苗繁殖。出苗後,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冬季藤莖枯萎後,結合田間清潔工作,施堆肥或廄肥1次。生長期間應設支柱,以利莖藤攀援生長。注意病蟲害防治。
採集:秋季採挖根莖,去淨泥土,晒乾。
化學性質
含薯蕷皁甙類化合物盾葉皁甙A和B(Zingiberenim A、B),以及原盾葉皁甙A和B(Protozingiberenim A、B)。
參考文獻
南京中山植物園研究論文集1981.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