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皮

藥材名稱:淡豆豉

名稱出處:《中國藥典》

概況

異名:大豆豉(《別錄》),淡豉(《綱目》)。

基源:為豆科,大豆屬植物大豆的種子發酵加工後的製品。

原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

歷史:本品以大豆豉名始載於《別錄》。《綱目》載:“時珍曰按劉熙釋名雲。豉。嗜也。調和五味。可甘嗜也。弘景曰豉出襄陽錢塘著香美而濃。入藥取中心者佳。”考其真品即為此種。

餘項參見“大豆”條。

生藥

製法:取黑大豆洗淨。另取桑葉、青蒿加水煎煮,濾過。將煎液拌入淨黑大豆中,俟吸盡後,置蒸具內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內,用煎過的桑葉、青蒿渣覆蓋,取25~28℃,相對溼度80%的條件下悶使發酵至長滿黃衣時,取出,除去藥渣,加適量水攪拌,置容器內,保持溫度50~60℃,再悶15~20天,至充分發酵,有香氣逸出時,略蒸,乾燥。

每黑大豆100kg,用桑葉、青蒿各7~10kg。

淡豆豉製法,除上述加工方法外,尚有以其他藥物如辣蓼、佩蘭、蘇葉、薷香、麻黃、青蒿、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葛根、赤芍、桔梗、甘草等,或煎取藥汁,用以煮豆;或將藥物研成粉末同煮熟的大豆拌和,然後悶置發酵等不同的加工方法。

藥材中國大部分地區有產。

鑑別:本品橢圓形,略扁,長0.6~1cm,寬3~6mm;外皮黑色,微有縱橫不整的皺摺,上有黃灰色膜狀物,外皮多鬆泡,有的已脫落,露出棕色的種仁。質脆易破碎,斷面色較淺。有黴臭,味甘。

以色黑、附著膜狀物者為佳。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大豆種子加工成淡豆豉,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和B2,碳水化合物,煙酸等。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