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姜

藥材名稱:九節菖蒲

名稱出處:《中國藥典1977年版》

概況

異名:菊形雙瓶梅(《中藥志》),外菖蒲(四川、廣東),京玄蔘(四川、陝西)。

基源:為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銀蓮花屬全世界約150種;中國約52種,分佈甚廣,但以中國東北、西北和西南最多,藥用的約有16種。

原植物: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ex C.A.Mey.,又名穿骨七(湖北),小菖蒲(四川)。

歷史:本品在古代本草上均無記載,歷代本草“菖蒲”項下所記載者提到“……一寸九節者良”,多係指石菖蒲而言,但抱朴子雲:“服食以一寸九節,紫花者尤善。”從花的顏色來看,亦可能與現在所用的阿爾泰銀蓮花有關。目前本品為常用中藥,主產於陝西太白、洛南、華縣、華陽、寶雞、藍田等縣;山西、河南亦產,以陝西產量最大,質量亦佳。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圓柱形,黃白色,長約4cm,直徑2~4mm,節間長,具多數須狀細根及鱗片痕跡。基生葉1或無,3出複葉,葉柄長達13cm;葉片薄草質,寬卵形,3全裂,中全裂片又裂,邊緣有缺刻狀鋸齒。花莖單一、細長,高11~25cm;總苞片葉狀,3出,具柄,花梗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7~10,花瓣狀,白色或稍帶紫色,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5~3cm,寬約5mm;無花瓣;雄蕊多數,花絲絲狀,花葯橢圓形;心皮多數,分離,螺旋狀排列。瘦果卵圓形或新月形,長約4mm,密被白色柔毛。種子1枚。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見《中藥志》.第2冊.213頁.圖16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200~1800m的山地谷中林下、灌叢或溝邊。分佈於山西南部、陝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廣佈於歐洲、亞洲北部。

生藥

採集:小滿前後採挖根莖,洗淨晒乾,搓去細毛。

鑑別

性狀:根莖略呈紡錘形,稍彎曲,有時具短分枝,長1~6cm,直徑3~7mm。以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斷面白色者為佳。

顯微 根莖(直徑4mm)橫切面:表皮細胞扁平,外壁增厚,黃棕色。皮層由數十列薄壁細胞組成,近表皮的1~2列細胞形小,切向延長,餘為類圓形。維管束外韌型;較小,7~12個環列,韌皮部細胞扁縮,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髓寬廣。本品薄壁細胞內充滿澱粉粒,單粒呈圓形、橢圓形或半圓形,臍點裂縫狀或點狀;復粒由2~3粒組成。(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圖168)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抹去雜質,篩去灰屑或用水洗淨,晒乾。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三萜皁甙。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