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冬菜

藥材名稱:蝽蟓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動物志》

概況

基源:蝽科綠蝽屬動物稻綠蝽和荔枝蝽蟓成蟲的乾燥全體。

原動物:稻綠蝽Nezara viridula smaragdula Fabricius[Nezara viridula(Linnaeus)],又名青魚龜蟲、綠蝽(《中國藥用動物志》)。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又名荔枝蝽、甘佩、金背、石櫃、臭屁蟲、臭屁蛋、狗屁蛋、臭便桶、臭屁甲、臭烏龜(《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稻綠蝽成蟲體長12~16mm,寬6.5~8.5mm。全體鮮綠色,密佈淺刻點。觸角5節,第1~2節綠色,第3節末端,第4節及第5節頂端褐色。口吻基部至末端背部有一棕色縱線口吻端呈針狀、黑色,前胸背板中部向下成45°的傾斜角。小盾板三角形,前緣有三個淺黃色斑點。小盾板向右延伸至腹背板中部。前翅鮮綠色;後翅無色、透明。足鮮綠色,跗節淡黃色;爪棕色,末端黑色。卵壺狀,土黃色,卵頂周緣有白色小齒一環。上部中旬稍凹陷,中心隆起,若蟲色多變異,初孵化時黃赤色,二、三齡時黑色雜有白斑,或頭胸黑色,腹部綠色、末齡若蟲變為綠色,觸角先端黑色,前胸與翅芽外緣橙紅色。腹部邊緣具半圓形斑,臭腺孔部分色彩複雜,前胸與翅芽有黑色斑點散佈。足紅褐色,跗節黑色。(圖見《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113頁.圖123)

生境與分佈:稻綠蝽春、夏、秋季節在其為害植物的環境生活,之後在附近雜草叢或林木茂密處越冬;為害稻、粟、麥、高粱、玉米、棉、芝麻、甘蔗、苧麻、大豆、綠豆、蠶豆、花生、煙、桃、蔬菜、柑橘、橙及各種禾本科植物。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浙江、江蘇、福建、江西、雲南、四川、河北、山西、臺灣等省區。

荔枝蝽象成蟲全體黃褐色,似盾形,雌蟲體長24~27mm,雄蟲22.5~24.5mm。頭小,複眼、單眼各一對,複眼紅褐色,腎臟形。單眼鮮紅色,位於複眼之間。觸角絲狀,4節;口器刺吸式,喙堅,4節。翅兩對,前翅膜質部金紫紅色而有光澤。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多少具光澤,具有細密的同色刻點,有時有淺皺。位於胸部中後胸腹面之間有臭腺孔一對,射出臭液量多,射程較若蟲為遠。成蟲腹部覆蓋白色蠟粉狀物,腹部10節,腹面可見腹節8節;前6節堅硬,其餘4節幾為膜質。腹部背面有白斑,靜止時蓋下翅下。氣門8對,一對介於中後胸之間,其餘生於第1~6及第8腹節之腹面兩側。雌蟲腹面第7節分成二片,中央有一窄縫,根據此特徵可識別雌雄。(圖見《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115頁.圖124)以成蟲越冬,過冬的場所以荔枝樹、龍眼樹為主,但也有棲於楓樹、鴨腳木、陰香樹、黃皮樹、烏杭樹上的,三月開始也在這些樹上生活。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西、貴州、雲南等省區。

化學性質

稻綠蝽蟲體的黃色素由黃蝶呤(Xanthopterin)形成,藍色素與植物的花色素甙(Anthocyanin)類似。其臭囊含反-2-丙烯醛、乙酸乙酯、丙酸丙酯、2-己烯-4-酮、反-2-己烯乙酯、反-2-辛烯醛、乙酸庚酯、正三十一烷、4-氧化-2-辛烯醛、反-2-癸烯醛、順-2-癸烯醛、正十三烷、反-2-癸烯乙酯、反-2-丁烯醛、辛醛、反-2-庚烯醛;背及腹腺尚含己醇-1。其排洩物中尿素佔總氮的7.78%。

荔枝蝽蟓成蟲後胸香腺含反-己-2-烯醛、反-醋酸己-2-酯、正十三烷。脂肪體含α-氧代戊二酸鹽、門冬氨酸、丙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穀氨酸脫氫酶等。

參考文獻

中國藥物動物志編寫組.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