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貝母
藥材名稱:五味葉
名稱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概況
異名:五味菜(《嶺南採藥錄》),酸味樹(《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基源:為大戟科五月茶屬植物五月茶的根、葉、果實。五月茶屬全世界約170種,中國約16種。
原植物: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L.)Spreng.
歷史:五味葉載於《生草藥性備要》。《嶺南採藥錄》稱其為五味菜,為中國南方常用中草藥。
形態:常綠小喬木,高4~10m。樹皮灰褐色,小枝密被鏽色短柔毛,有時稀疏至無毛。葉片革質,有光澤,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6~16cm,寬2~6cm,兩面無毛,側脈7~11對。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穗狀或近總狀,單一或分枝,頂生或側生,花細小,雄花花萼杯狀半球形,4淺裂,雄蕊3,花盤肥厚,位於雄蕊之外;雌花花盤杯狀,肥厚,子房無毛,1室,花柱3。核果近球形,深紅色,長5~6mm,寬約7mm。花期5~6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583頁,圖2895)
生境與分佈:生於疏林或密林中。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亞洲熱帶及其他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根、葉全年可採,果實秋季採收。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葉、莖均含無羈萜(Friedelin),莖中還含有三萜類達馬-20,24-二烯-3β-醇(Dammara-20,24-dien-3β-ol),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如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等。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