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殼

藥材名稱:荔枝核

名稱出處:《本草衍義》

概況

異名:荔仁(《廣西中藥志》),枝核(《四川中藥志》),大荔核(《藥材學》)。

基源:為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荔枝的種子。

原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Dimocarpus litchi Lour.;Nephelium litchi Camb.)

餘項參見“荔枝”條。

生藥

採集:6~7月果皮由綠轉微紅,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果皮及肉質多汁的假種皮,將種子洗淨晒乾。一般為食品廠加工荔枝罐頭的副產品。藥材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

鑑別

性狀:種子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長1.5~2.2cm,直徑0.6~1.5cm;表面棕紅色或紫棕色,有光澤,略有凹陷和細波紋,~端有類圓形或橢圓形黃棕色的種臍,直徑5~7mm。質堅硬,剖開後有2片肥厚的子葉,橙黃色或棕黃色,質亦堅實。氣微,味微甘、苦、澀。以粒大、飽滿、光亮者為佳。

顯微 粉末:淡棕色。 ①種皮柵狀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斷面觀細胞1列,長34~59μm,寬10~17μm,壁增厚,非木化,徑向壁微彎曲。靠上端胞腔略狹長,外被角質層;表面觀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勻增厚。 ②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類多角形或長條形,多數有突起或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有的分枝較本體為長,細胞直徑17~34μm,壁厚3~10μm。 ③星狀細胞為種皮通氣組織,不規則星狀分枝,細胞間隙大,壁薄。 ④鑲嵌層細胞長條形,長17~46μm,直徑3~8μm。由數個細胞為一組,以其長軸作不規則方向嵌列。 ⑤子葉細胞類圓形或類圓多角形,充滿澱粉粒,澱粉粒溶化後留有類圓形痕跡。 ⑥澱粉粒單粒類球形、卵圓形或圓三角形,少數一端或二端尖,直徑3.5~18μm,臍點點狀、三叉狀或裂縫狀;復粒較少,由2~4分粒組成。(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541,圖264)

加工炮製:鹽荔枝核 取淨荔枝核搗碎後,用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100kg荔枝核,用食鹽2kg。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鹽荔枝核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

參考文獻

Biochem J 1962;8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