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連翹葉

藥材名稱:梵天花根

名稱出處:《福建民間草藥》

概況

基源:為錦葵科梵天花屬植物梵天花的根。

原植物:梵天花Urena procumbens L.(U.lobata L.var.sinuata Gagnep.)

餘項參見“梵天花”條。

藥性

性味:①《中藥大辭典》:“甘、苦,溫。” ②《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淡,微苦,性平。”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甘、苦,平。” ④《福建民間草藥》:“甘,溫。” ⑤《泉州本草》:“甘、微苦,溫。有小毒。”

歸經:①《閩東本草》:“入脾、胃、心、腎四經。” 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諸經。”

功效:健脾去溼,化瘀活血。

主治:①《中藥大辭典》:“治風溼關節炎,勞傷腳弱,水腫,瘧疾,痛經,白帶,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②《新華本草綱要》:“用於心臟性水腫,白帶,瘧疾,甲狀腺腫大,脫肛,子宮下垂。” ③《泉州本草》:“治風邪筋骨拘攣,流感肺熱,癰疽腫毒。” ④《福建民間草藥》:“治跌打損傷,久年風傷,勞力過度。”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30~90g,或燉肉服。外用:搗敷。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治跌打損傷,腰肌勞損:梵天花根30g,南嶺蕘花根白皮3g。水煎服。” ②《福建中草藥》:“治痛經:梵天花幹根15~30g,益母草幹全草15g。水煎服。” ③《福建中草藥》:“治蛇咬傷:梵天花幹根二重皮30g,五靈脂10g,雄黃末3g。酒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江西草藥》:“治瘧疾:梵天花根30~60g。同炒,水煎2次,於瘧發前2~4小時各服1次。” ②《閩東本草》:“治跌打損傷(胃部因跌打損傷,嘔吐不能食,或食入即吐):鮮梵天花根60~90g。加紅糖15g,衝開水燉服;渣同紅糖搗爛敷傷處。”

食療:①《閩東本草》:“治風溼性關節炎,勞力過傷:梵天花根90g,豬膠250g,黃酒200ml,衝燉服。” ②《江西草藥》:“治心性水腫:梵天花根30g,水煎服;或同豬瘦肉燉服,每日1劑。” ③《泉州本草》:“治產後足膝無力,不能行走:鮮梵天花根,每次60g,合雞燉服。” ④《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治婦女白帶:梵天花根30~60g。水煎去渣,用瘦豬肉湯兌服。” ⑤《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治氣癭(甲狀腺腫大):梵天花根60g。切,晒乾,微炒,水煎去渣,用瘦豬肉湯兌服。1日2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