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裝卸

[拼音]:luobo

[英文]:Raphanus sativus

十字花科(Cruciferae)蘿蔔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古名萊菔、蘆萉。主要以肉質根作蔬菜;嫩葉、嫩莢也可食用或作飼料、綠肥,種子還可用作油料。中亞山地、地中海沿岸和中國南部為主要起源中心。公元前2780年埃及國王庫夫曾以蘿蔔供建築金字塔的工人食用,金字塔內的碑文中有關於蘿蔔的記載。中國關於蘿蔔的描述最早見於《爾雅》註釋:“葖、蘆萉,蕪菁屬,紫花大根,俗稱雹葖。”北宋時蘿蔔栽培已遍及中國南北各地。現世界各地都有種植。

形態和型別

肉質根由直根和胚軸兩部分發育而成,二者所佔比例決定蘿蔔的形狀。凡直根比例大的,為長形品種;直根只佔一小部分的,為圓形品種。表皮有白、綠、粉紅、紫紅、黑等色;肉質白、綠或紫紅。食用的極大部分為木質部薄壁細胞組織。葉羽狀分裂或矩圓狀披針形,叢生於短縮莖上,呈直立、半直立或平展狀態。總狀花序,花淡紫、粉紅或白色。異花傳粉,角果,成熟後不開裂。每果具種子3~10粒,淺黃至暗褐色,千粒重7~13.8克。(見彩圖)

蘿蔔有下列變種:油料蘿蔔(R.sativus var. oleifera);嫩莢用蘿蔔(R.sativus var. mougri)、四季蘿蔔(R.sativus var.radicula)、黑蘿蔔(R.sativus var. niger)和中國蘿蔔(R.sativus var. longipinnatus)。染色體數都是2n=18,可彼此雜交;與野生蘿蔔 (R. raphanistrum) 等近緣野生種也能自由雜交。栽培上按季節可分為秋蘿蔔、春蘿蔔、夏蘿蔔和四季蘿蔔4個型別;按用途則可分為生食品種、熟食品種和加工品種。還有按肉質根的形狀、皮色和成熟期來劃分型別的。

栽培

蘿蔔屬半耐寒性蔬菜,喜冷涼氣候,發芽適溫為20~25℃;生長適溫為20℃左右。肉質根遇高溫生長不良;但溫度低至6℃以下時也停止膨大,0℃受凍害。要求長日照。春播後如苗期長期低溫,會在肉質根未充。分肥大前先期抽薹,失去食用價值。適應各種土壤,而以砂壤土最為適宜。土壤堅實、多瓦礫,耕作粗糙,施肥不勻等都易引起肉質根分叉。土壤忽幹忽溼則易導致肉質根開裂。以秋季露地栽培為主。早熟栽培一般選用中小型品種;晚熟栽培供冬季貯藏和加工需要者,多選用晚熟大型品種;早春和初夏栽培主要為供應淡季需要,則選不易抽薹的耐熱中小型品種。冬春寒冷地區常利用冷床、日光溫室栽培四季蘿蔔。用種子直播。中小型品種多行撒播;大型品種宜用條播或穴播。定苗後每畝株數:小型品種25000株左右,中型品種6000~7000株,大型品種3000~4000株。前期宜多中耕,少澆水,以控制地上部葉子生長過旺,促進肉質根發育。待肉質根開始膨大,就需不斷供水保持土壤溼潤,使肉質根迅速生長。收穫前幾天停止澆水,以利貯藏。從播種到收穫的生長期長短不一,四季蘿蔔僅25~30天,而中國蘿蔔的晚熟品種長達 100天以上。主要蟲害有菜螟、黃條跳、菜青蟲及蚜蟲等;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軟腐病及黑腐病等。

用途

蘿蔔肉質根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和維生素類,其中的澱粉酶有助消化功能。可生食,也可作蔬菜熟食,或加工醃製。根和葉還可作飼料。常將植株翻耕作綠肥,通稱肥田蘿蔔。能吸收土壤中難溶性磷酸鹽,還可用以改良紅壤。種子中含的芥子油 (C3H5CH5)對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參考文章

豆製品加工技術-巧制風味蘿蔔豆豉豆製品為什麼枇杷與胡蘿蔔不能同食?飲食為什麼葡萄與蘿蔔不能同食?飲食為什麼蘋果與胡蘿蔔不宜同食?飲食為什麼西紅柿與胡蘿蔔不能共食?飲食為什麼蘿蔔與動物肝臟不能共食?飲食為什麼胡蘿蔔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不能共食?飲食為什麼胡蘿蔔與醋不能共食?飲食為什麼說冬春蘿蔔賽人蔘?飲食胡蘿蔔餵奶牛需注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