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市哮喘

[拼音]:xinxi

[英文]:information

符號、訊號或訊息所包含的內容,用來消除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英文 information(資訊)一詞來源於拉丁文informatio,原意是解釋、陳述。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利用資訊。資訊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之中。資訊的概念是人類社會實踐的深刻概括,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髮展。近半個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在探討資訊的本質和定義。1948年資訊理論的創始人C.E.夏農在研究廣義通訊系統理論時把資訊定義為信源的不定度。這就是說,對信宿(接受資訊的系統)而言,未收到訊息前不知道信源(產生資訊的系統)發出什麼資訊,這裡訊息是資訊的載體。只有在收到訊息後才能消除信源的不定度。如果沒有干擾,信宿得到的資訊量與信源的不定度相等。這個定義是建立在信源產生的訊息具有隨機性(等概率性)的假定上,稱為概率資訊,屬於統計資訊的範疇。由於它不涉及語義和語用,所以是一種語法資訊,又稱客觀資訊。1950年控制論的創始人N.維納認為,資訊是人們在適應客觀世界,並使這種適應被客觀世界感受的過程中與客觀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這裡交換的仍是訊息或訊號。1964年卡納普提出語義資訊。語義不僅與所用的語法和語句結構有關,而且與信宿對於所用符號的主觀感知有關。所以語義資訊是一種主觀資訊。因為很難定量,所以又是定性資訊。1968年提出語用資訊,又稱有效資訊,也是一種主觀資訊。它強調資訊的效用和價值,包括心理因素、個性因素和環境因素,是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資訊。80年代哲學家們又提出廣義資訊,認為資訊總是直接或間接描述客觀世界的,可把資訊作為與物質並列的範疇納入哲學體系。資訊是物質和能量的時空分佈的不均勻度。資訊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表徵,是事物發出的訊號、訊息等所包含的內容,是表徵事物的運動狀態、事物之間的差異或相互關係的一種普遍形式。資訊是自然界普遍聯絡、相互作用的一種形式。廣義資訊量可定義為觀察者對於所觀察的事物的運動狀態的肯定性的增加量。事物所包含的資訊是客觀的,而觀察者從中實際得到的資訊與觀察者的主觀背景有關。自從1948年夏農發表資訊理論的奠基性著作《通訊的數學理論》以來,許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引入資訊的概念,從不同的側面表達資訊的本質。因此資訊一詞往往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在控制、通訊和電腦科學等領域內資訊是訊號和資料的同義詞。在情報檢索、新聞傳播和經濟管理等領域內,資訊是訊息和情報的同義詞。在科學、文化、教育等領域內,資訊是新知識的同義詞。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正廣泛流行著借用資訊一詞來表達不同的概念。

一句話、一段文字和一幅影象稱為一份訊息,它們所包含的內容稱為資訊,訊息是資訊的載體。資訊利用載體從一個系統傳遞到另一個系統就叫做通訊。此時,必須先把要傳遞的資訊加在載體上,即通過編碼把它變換成便於傳遞的形式,到達目的地後再把資訊從載體上卸下來,即通過譯碼變換成編碼前的形式。編碼最初是指把文字變換成由點、劃和間隔空位組成的電碼(如莫爾斯碼),後來把編碼的概念加以推廣,用語言文字表達一定的內容,把一種形式的訊號變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訊號,都叫做編碼。依靠編碼可以從訊息中提取資訊。認識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獲得資訊的過程。如把認識的物件看作一個系統,則獲得有關這個系統的知識就是了解這個系統的狀態。得到的資訊越多,對這個系統的認識就越清楚。從一條訊息中可以獲得的資訊往往與一個人的智力和知識背景有關。

資訊的概念已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資訊一般具有下列特徵:

(1)資訊來源於物質,但不是物質本身。

(2)資訊與能量有密切關係,但不等於能量。

(3)資訊必須有載體,在資訊傳輸的過程中載體可以不斷變更而資訊保持原來的內容。

(4)資訊具有知識的秉性,能給觀察者提供關於事物運動狀態的知識。

(5)資訊具有瀰漫性,可以在時間上無限延續,可以在空間上無限擴散。

(6)資訊可被人類、生物、社會、機器所利用。

(7)資訊可被感知、檢測、識別、儲存、傳遞、變換、處理、顯示、記錄和複製。

(8)資訊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資源,可以採集、生成、壓縮、更新和共享。

參考文章

身份資訊被盜用而導致你自己無法開戶,這樣會危及你的基金財產安全嗎?理財常識業餘無線電臺可以為沒有業餘無線電臺的朋友播發資訊嗎?無線電/電子沒有《操作證書》的人員可以在業餘無線電臺上發信息嗎?無線電/電子在環形網路中,資訊槽控制方式是怎樣工作的?自動化什麼叫計算機的資訊編碼表示?自動化簡述點式資訊傳送裝置的工作原理。運輸/通用直銷企業應當向監管機關報備哪些資訊?工商行政直銷企業應當向社會披露哪些資訊?工商行政空間資訊科技在電網中應用在哪些方面?智慧電網一體化資訊平臺建設主要包含哪些內容?智慧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