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變壓器
[拼音]:yaogan jishu
[英文]: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不直接與目標物接觸而感知其性質和狀態的技術。通常指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資訊,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它是60年代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電磁波反射或輻射特徵。航空航天遙感就是利用安裝在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感測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特徵,並將特徵記錄下來,供識別和判斷。把遙感器放在高空氣球、飛機等航空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空遙感。把遙感器裝在航天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天遙感。完成遙感任務的整套儀器裝置稱為遙感系統。
航空和航天遙感能從不同高度、大範圍、快速和多譜段地進行感測,獲取大量資訊。航天遙感還能週期性地得到實時地物資訊。因此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很多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例如應用於氣象觀測(圖1)、資源考察(圖2)、地圖測繪和軍事偵察等。
遙感系統的組成
由遙感器、遙感平臺、資訊傳輸裝置、接收裝置以及影象處理裝置等組成。遙感器裝在遙感平臺上,它是遙感系統的重要裝置,它可以是照相機、多光譜掃描器、微波輻射計或合成孔徑雷達等。資訊傳輸裝置是飛行器和地面間傳遞資訊的工具。影象處理裝置(見遙感資訊處理)對地面接收到的遙感影象資訊進行處理(幾何校正、濾波等)以獲取反映地物性質和狀態的資訊。影象處理裝置可分為模擬影象處理裝置和數字影象處理裝置兩類,現代常用的是後一類。判讀和成圖裝置是把經過處理的影象資訊提供給判釋人員直接判釋,或進一步用光學儀器或計算機進行分析,找出特徵,與典型地物特徵進行比較,以識別目標。地面目標特徵測試裝置測試典型地物的波譜特徵,為判釋目標提供依據。
譜段劃分
遙感按常用的電磁譜段不同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多譜段遙感、紫外遙感和微波遙感。
(1)可見光遙感: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遙感方式。對波長為0.4~0.7微米的可見光的遙感一般採用感光膠片(影象遙感)或光電探測器作為感測元件。可見光攝影遙感具有較高的地面解析度,但只能在晴朗的白晝使用。
(2)紅外遙感:又分為近紅外或攝影紅外遙感,波長為0.7~1.5微米,用感光膠片直接感測;中紅外遙感,波長為1.5~5.5微米;遠紅外遙感,波長為5.5~1000微米。中、遠紅外遙感通常用於遙感物體的輻射,具有晝夜工作的能力。常用的紅外遙感器是光學機械掃描器。
(3)多譜段遙感:利用幾個不同的譜段同時對同一地物(或地區)進行遙感,從而獲得與各譜段相對應的各種資訊。將不同譜段的遙感資訊加以組合,可以獲取更多的有關物體的資訊,有利於判釋和識別。常用的多譜段遙感器有多譜段相機和多光譜掃描器。
(4)紫外遙感:對波長0.3~0.4微米的紫外光的主要遙感方法是紫外攝影。
(5)微波遙感:對波長 1~1000毫米的電磁波(即微波)的遙感。微波遙感具有晝夜工作能力,但空間解析度低。雷達是典型的主動微波系統,常採用合成孔徑雷達作為微波遙感器。
現代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是由紫外譜段逐漸向 X射線和γ射線擴充套件。從單一的電磁波擴充套件到聲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種波的綜合。(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