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網站
[拼音]:biaomian xingmao
[英文]:surface topography
摩擦副表面的幾何形態和性質。當相關的工作表面間存在薄的潤滑油膜時,工作表面靠近會使兩表面的峰谷阻遏或疏導潤滑油的流動,這將影響摩擦力和油膜厚度的計算結果。兩表面再靠近,則兩面峰頂發生接觸或碰撞,由此而產生的摩擦熱不僅對油有熱效應,而且會影響邊界膜的形成和破裂。至於接觸著的摩擦副表面的磨合和磨損過程,當然更與表面的原始形貌和磨痕形貌有關。表面形貌對於研究摩擦學問題十分重要,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才逐漸認識,到70年代後期才將它與表面損傷聯絡起來研究。
表面形貌的表徵方式
真實表面屬於三維幾何形態,可用直角座標系(圖1)描述。xy為工作表面,z為表面高度座標軸。某一截面的表面輪廓平均高度線(中線)為x座標軸(圖2),對高度均值有多種表達方法,如輪廓算術平均值
和均方根值
,式中L是取樣長度。它們是表徵z方向尺寸的一維引數。表徵輪廓起伏的間距和頻率,則是x方向尺寸的一維引數,如輪廓曲線在中線上相鄰交點間的截距均值S m或中線交點密度均值
。表徵截面輪廓的二維形貌,需要用z和x兩個方向的引數組成。但為了表徵輪廓的變化差異,還需要用更多的引數描述。如果表面形貌分佈屬於正態型的,若選配合理僅用 3個一維引數組即足以表達。P.R.納雅克根據隨機理論,推薦用σ、
和
3個引數。其中
是單位長度內輪廓曲線跨越中線次數的均值(即中線交點密度);
是單位長度內峰頂數目的均值(即峰頂密度)。
對於摩擦學問題,不僅需要了解輪廓高度變化規律,還需要了解輪廓分佈不對稱於中線的程度、輪廓各點的斜率均值、平均峰頂曲率和平均峰高等。
表面形貌的綜合效應
對於摩擦學問題,必須考慮組成摩擦副的兩個表面的綜合效應。對於真實(考慮粗糙度效應的)表面的接觸和摩擦磨損問題,不僅要研究幹摩擦工作情況,更應考慮介面間有潤滑劑或各種表面膜存在的工況。
(1)表徵油膜厚薄常用無量綱引數膜厚比
=h/σ。式中h是油膜厚度;
是綜合粗糙度。存在潤滑膜的摩擦副,
>3屬於完全彈性流體動壓潤滑狀態,由油膜承擔絕大部分載荷,不會粘著。
<1屬於邊界潤滑狀態,容易粘著,即使發熱不大也可能發生粘著。1≤
≤3,屬於部分彈性流體動壓潤滑狀態,表面起伏會影響潤滑油的流動,可能發生粘著。
(2)接觸表面峰頂碰撞,如為塑性變形,可能會導致粘著。判別變形是否進入塑性,可用塑性指數
作為依據。峰頂物理模型若取成球面,根據彈塑性理論可匯出
式中E′是峰頂材料的綜合彈性模量
其中E1和E 2是組成摩擦副兩零件的材料彈性模量,v1和v2是它們的泊松比,H 表示峰頂材料的布氏硬底,σp是平均峰高(平均峰頂位置高度的均方根植),r是平均峰頂的曲率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