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築藝術

[拼音]:shuju tongxin

[英文]:data communication

按一定規程(協議)傳輸資料資訊的通訊。收發信者可能是個人或是儀表和計算機。資料可能來自各種計算機或測試控制系統。規程是指為了有效和可靠進行通訊而制定的一系列約定,如資料格式和收發雙方的應答約定等(見資料通訊規程)。

資料通訊通常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分散於各地的終端連線起來,或在計算機之間進行資料傳輸、交換和處理。例如在水利管理系統中,設在各地的測試裝置將水位和流量等編成電碼,傳輸到水利管理中心,並由中心計算機處理,然後將資訊送回以控制閘門的啟閉。又如圖書資料查詢業務,各地使用者的終端經電話線路與計算機資料庫相連,按照約定進行查詢,資料目錄和內容等都可在終端上顯示,必要時並可打印出來。資料通訊在工業生產、交通運輸、軍事、金融貿易、科學研究以至教育、醫療、行政管理、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都已得到應用。

採用模擬電話線路的資料通訊系統(圖1)由資料終端裝置(計算機也可看作是一種資料終端裝置)、資料通訊裝置和電話線路組成。圖中資料電路包括線路和資料通訊裝置,資料鏈路包括資料電路和資料終端裝置中與通訊控制有關的硬體、軟體部分。

資料終端裝置

包括輸入、輸出裝置和傳輸控制器。輸入、輸出裝置有:鍵盤打字機、各種顯示器、印表機、磁碟、磁帶機和其他各種外部裝置。資料終端裝置中的傳輸控制器(包括有關軟體和硬體)執行資料通訊規程。

資料通訊裝置

包括電聲耦合器、調變解調器(亦稱數傳機)、資料集中器和複用器等。電聲耦合器把資料訊號經過電話機送受話器輸入通訊線路。調變解調器將來自資料終端裝置的電碼轉換成適合於通訊線路傳輸的訊號形式。集中器是用來與同一地點的若干個終端相連,各終端的傳送資料先在集中器記憶體儲起來,經過排隊由集中器用較高的速率送到一個調變解調器。複用器也是用來與同一地點的若干個終端相連,採用時分複用法,對每個終端分配一個固定時隙,依次傳送各終端的資料,這樣只需要一個調變解調器。當某終端無資料時,分配的時隙閒置不用,所以複用器的效率沒有集中器高,但裝置比較簡單。

通訊線路

資料通訊系統可以利用專用網或利用公用交換網。利用專用網並且同步傳輸時,每個電話線路傳輸速率可達9600位元/秒;利用公用交換網時實用速率在4800位元/秒以下。利用載波群路可得到更高的傳輸速率。除電話線路外也可用已有的電報線路,一般用非同步傳輸,傳輸速率低於 200波特。數字電話通訊發展很快,數字電纜、光纖、微波接力和衛星通訊等都可提供數字電話通路。利用數字電話通路傳輸資料不需要用圖1中的調變解調器,而用時分複用方法,按分配的時隙接入系統。通訊線路中的通訊方式有:

(1)單工通訊,資料只能作單向傳輸;

(2)半雙工通訊,可進行雙向資料傳輸,但在同一時間內只能進行單向傳輸;

(3)全雙工通訊,可同時進行雙向資料傳輸。全雙工通訊一般採用四線制,一對線供一個方向傳輸,另一對線供另一方向傳輸。採用回波抵消、時分或頻分等措施可實現二線全雙工通訊。

資料通訊網

多個計算機和終端需要相互通訊時,則用資料通訊網(圖2)。位於結點處的計算機除了完成通訊外還承擔資料交換的任務。交換方式有電路交換和儲存轉發交換,後者包括電文交換和分組交換(見資料交換)。這樣,一處資料終端裝置發出的資料可以經交換機傳輸到目的地。

資料通訊程式碼

資料通訊中常用程式碼來表示資訊。程式碼表有多種,如國際5號碼(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 No.5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R646),由7個二元碼組成一個字元。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 (ASCII)和中國資訊處理交換7位編碼標準 (GB1988-80),與國際5號碼是相容的。傳輸電碼訊號按電碼的時間關係可分為同步傳輸和非同步傳輸。同步傳輸是指各二元電碼的起始時間為等間隔的,每秒內傳輸的二元碼數稱為傳輸速率,用位元/秒(bit/s)作單位。非同步傳輸時通常用幾個二元碼組成字元,各字元的起始時間一般不是確定的。為了使收信端識別字符的起止,在字元開始加起始訊號,在字元結尾加停止訊號。非同步傳輸時,傳輸速率用波特(baud)表示。

參考書目

北京郵電學院數字通訊教研室編:《資料傳輸原理》(上、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