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毛

[拼音]:zhushe chengxing

[英文]:injection molding

簡稱注塑。塑料在注塑機加熱料筒中塑化後,由柱塞或往復螺桿注射到閉合模具的模腔中形成製品的塑料加工方法。此法能加工外形複雜、尺寸精確或帶嵌件的製品,生產效率高。大多數熱塑性塑料和某些熱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均可用此法進行加工。用於注塑的物料須有良好流動性,才能充滿模腔以得到製品。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了一種帶有化學反應的注射成型,稱為反應注射成型,發展很快。

注射成型機

簡稱注塑機(見彩圖)。由注射裝置、合模裝置和注塑模具三部分組成。注塑機的規格有兩種表示法:一種是每次最大注射體積或重量,另一種是最大合模力。注塑機其他主要引數為塑化能力、注塑速率和注射壓力。

注射裝置

注塑機的主要部分。將塑料加熱塑化成流動狀態,加壓注射入模具。注射方式有柱塞式、預塑化式和往復螺桿式。後者(圖1)具有塑化均勻、注射壓力損失小、結構緊湊等優點,應用較廣泛。

合模裝置

用以閉合模具的定模和動模,並實現模具開閉動作及頂出成品。

注塑模具

簡稱注模(圖2)。它由澆注系統、成型零件和結構零件所組成。

(1)澆注系統是指自注射機噴嘴到型腔的塑料流動通道;

(2)成型零件是指構成模具型腔的零件,由陰模、陽膜組成;

(3)結構零件,包括導向、脫膜、抽芯、分型等各種零件。模具分為定模和動模兩大部分,分別固定於合模裝置之定板和動板上,動模隨動板移動而完成開閉動作。模具根據需要可加熱或冷卻。

注塑過程

因加工物料而異。熱塑性塑料的注射成型包括加料、塑化、注射、保壓、冷卻、脫模等過程。熱固性塑料和橡膠的成型也包括同樣過程,但料筒溫度 較熱塑性塑料的低,注射壓力卻較高,模具是加熱的,物料注射完畢在模具中需經固化或硫化過程,然後趁熱脫膜。

共注射成型

將不同品種或不同色澤物料,同時或先後注入模具內的一種成型方法,可製得不同混色花紋製品,或各部位有不同顏色的分色製品,或更復雜一些的製品。其注塑機有兩個或更多的注射裝置,如注塑機有兩個注射裝置,公用一個交叉動作的噴嘴,先將塑料A注入模腔,待表層固化而內部仍保持熔融時,即將塑料B注入,塑料A被壓向模壁形成製件外層,塑料B則形成內層,就得到由塑料A包覆塑料B的多層製品。若塑料B是含發泡劑的,即可製得外層為硬皮、內層為泡沫結構的製品(圖3),通稱結構泡沫塑料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