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匠圖

[拼音]:kuozhan zhuanyi wangluo

[英文]:augmented transition networks

在遞迴轉移網路上附加若干控制技術所形成的網路,而遞迴轉移網路又是擴充套件的有限狀態轉移圖,因此擴充套件轉移網路既可看成是語法的模型,又可看成是自動機的模型。擴充套件轉移網路是W.伍茲研製的著名實驗性智慧資訊檢索系統 LUNAR中首先採用的語法分析技術。這種系統接受地質學家用自然語言就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化學分析問題提出的詢問,能在推理後也用自然語言作出答覆,已成為語法分析系統經常採用的一項基本技術。圖中給出分析句子、名詞短語、前置詞短語的三個遞迴轉移網路,其中每個網路的起始節點標號代表這網路所要分析的語法類,實際上這個標號也代表語法分析程式的名稱。每條有向弧線上的標號可以是詞或片語。帶雙圈的節點代表接收狀態。如果一個英語句子能為一組網路接收,那麼這個句子就是符合語法要求的一個合式句。圖中的一組遞迴轉移網路實際上相當於以下三條語法規則。

(1)句子 (S)是由名詞短語(NP)後接動詞(VERB)、名詞短語再接若干(允許一個也沒有)前置詞短語(PP)構成的;

(2)名詞短語是由限定詞 (DET)後接若干(允許一個沒有)形容詞(ADJ)、名詞 (NOUN)、再接若干(允許一個也沒有)前置詞短語構成的;

(3)前置詞短語由前置詞(PREP)後接名詞短語構成的。用名詞短語分析程式時需要呼叫前置詞短語分析程式,這又導致要呼叫名詞短語分析程式自身。程式在執行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呼叫自身,稱為程式或過程的遞迴呼叫,遞迴轉移網路之名即由此而來。如果將語句“The diligentstudentin the class solved a hard problem”(班上勤奮的學生解決了一個難題)輸入上述網路,將得出分析程式如下:

NP: The diligent student in the class

PP: in the class

NP: the class

VERB: solved

NP: a hard problem

分析過程是非確定的,例如程式 S首先呼叫名詞短語分析程式NP,NP在分析The diligent student以後存在兩種抉擇,一種抉擇是呼叫前置詞短語分析程式PP,另一種抉擇是認為名詞短語已分析完畢,因而返回程式S的狀態1。對這種非確定性的處理就需要採用回溯技術或並行處理技術。

擴充套件轉移網路是功能有所擴充的遞迴轉移網路,它的計算能力強且表達方式自然,是研製自然語言處理系統比較有效的工具。它在智慧資訊檢索系統、響應生成系統、言語理解系統等方面都有較廣泛的應用。但是擴充套件轉移網路受語法的制約很嚴格,因而不可能接收一些雖不合語法但卻有實際意義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