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音樂

[拼音]:Helixiejinde'er

[英文]:Bharatendu Harishchandra (1850~1885)

印度印地語作家。出生在印度北方邦貝拿勒斯一個富商家庭。17歲時創辦《赫裡謝金德爾》雜誌,兩年後創辦文學雜誌《詩之甘霖》。以後又建立詩社、文學俱樂部和文化協會,曾創辦婦女雜誌。他倡導和鼓勵文學創作,並廣泛聯絡作家和詩人。曾從事社會公益事業。他的思想受西方民主主義的影響,又保留有傳統的封建意識,希望民族復興並進行社會改革,對英國殖民主義卻又抱有一定的幻想。當時人們尊稱他為“帕勒登杜”,意為“印度之月”,以別於英國殖民當局給其效忠者的“印度之星”的封號。他曾創作9部劇本,改編並翻譯了近10部劇本,還寫了不少散文和詩,被認為是印地語戲劇和散文的啟蒙者。他的獨幕劇《按吠陀殺生不算殺生》嘲諷了封建王公、大臣、婆羅門和祭司。劇本《印度慘狀》帶有活報劇和象徵劇的特點,展示了印度所處的悲慘境遇,被譽為印地語文學中第一部愛國主義的作品。歷史劇《尼勒德維》塑造了一個反抗外族入侵的女英雄。他寫的政論、諷刺小品和雜文有較強的戰鬥性,雜文《要命的大會》表示了對英國總督的不滿,受到英國當局的責難,為此他憤然放棄了名譽縣長的職位。他對以克利方言為標準語的印地語的規範化也作出了貢獻。文學史家把19世紀下半葉稱作“帕勒登杜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