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特,W.

[拼音]:Tianjin Shi Dang’anguan

[英文]:Tianjin City Archives

中國省級綜合性檔案館。1964年1月建立。1991年1月遷入新館,館址天津市南開區復康路。

館藏檔案截至1990年底,有509個全宗,991176卷,排架總長度9586米。還有其他資料 53417冊。其中歷史檔案280個全宗,621929卷, 包括清代、民國、北洋、日偽、國民黨等歷史時期和政權的檔案,最早的是清乾隆八年(1743)的檔案。1860年天津開埠以後的檔案,較完整的有天津海關、河北郵政管理局、天津廣仁堂、天津商會、天津市各行業同業公會、天津縣政府等檔案。這些歷史檔案反映了天津早期民族工商業的形成和發展,帝國主義在天津設立九國租界、三口通商、創辦天津海關及中國郵政、金融幣制、進出口貿易、社會團體和名人的活動等。民國和北洋政府時期的檔案,因遭日機轟炸,損失嚴重,但仍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基本情況,特別是社會局、財政局、土地局、教育局等全宗內容較為豐富。日偽時期和國民黨時期的檔案比較完整系統,翔實地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侵略、掠奪、奴役和國民黨政府統治、壓迫人民的歷史。外文件案藏量大是該館的一個特點,有 195個全宗,71968卷(含英、日、法、德、意等文種),這部分檔案產生的年代早,延續時間長,直至20世紀50年代。有天津海關建關、天津最早的對外貿易、最早的郵政事業,電力、電車、自來水等公用事業;外國駐津機構有英國工部局、天津英國商會、日本居留民團、義大利駐津領事館等;外國在津企業洋行檔案47個全宗,如美孚石油公司、太古輪船公司、美古申洋行、公懋洋行、先農工程公司、頤中菸草公司、義品地產公司、山海關有限公司等。館藏革命歷史檔案數量較少,主要是1936年至1949年間中共天津工委、北方局、順直省委、冀中區黨委城工部在地下革命鬥爭中形成的一些檔案。

館內業務機構有現行檔案管理處、歷史檔案管理處、編輯研究處、技術保護指導處、徵集接待處等。有工作人員107人,其中有高階技術職稱者4人,中級技術職稱者26人。

1988年10月動工興建的新館,建築面積12986平方米,配備自動防火、防盜報警、自動溫溼檢測、空調系統,以及計算機檢索、縮微、影印等裝置。館內設有大、中、小三個閱覽室,可供150人同時閱覽,並備有各種檢索工具。1978~1990年共接待利用者72025人次 ,提供檔案資料422920卷(冊),還為利用者提供諮詢、影印、拍照、裱糊等項服務。滿30年的檔案,已開放115個全宗,85375卷。1980年以來,該館編輯出版了《清末海關郵政檔案選編》、《天津郵政史料》、《天津商會檔案彙編》、《天津租界檔案選編》、《三口通商大臣給天津海關稅務司札文選輯》、《中國海關天津關年報彙輯》、《北洋軍閥天津檔案史料選編》等多種檔案史料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