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風琴
[拼音]:kongjiang
[英文]:airborne action
空降部隊由運輸機或其他空中輸送工具輸送,從空中降落到作戰地區的行動。是空降作戰的一個重要階段。有時,也泛指人員從空中降落。空降方式分傘降和機降。傘降是人員從飛機上用降落傘降落於地面;機降是人員、裝備物資乘載運輸機或直升機直接降落於地面。傘降和機降可單獨實施,也可結合進行。大規模的空降作戰,通常是傘降和機降結合進行。
空降包括乘載、空中輸送和降落。乘載,在出發機場根據統一計劃組織實施,要求在最短時間內乘載完畢;為保持隱蔽,通常在暗夜或視度不良的條件下進行。空中輸送,規模較大時,通常應沿數條航線飛行,以縮短整個編隊的航行和空降時間;並儘可能選擇有利航線,避開核爆區和敵防空火力區。降落,要充分利用火力壓制效果,多波次地進入,每波進入一次空降完畢,以縮短降落的持續時間。傘降高度儘量降低,較適合的高度是150~300米,這個高度既能保證開傘,又縮短了在空中降落的時間,減少敵方火力殺傷,有利於密集著陸。組織實施空降,應選定空降出發地區和空降地區。空降出發地區,包括空降部隊的集結地區、待運地區和出發機場,通常選在前線航空兵部隊的配置地域附近,要求有足夠數量的機場,良好的道路條件,便於隱蔽部隊的地形。空降地區包括若干個空降場。空降場應儘量選在便於奪佔的預定目標附近,有明顯的地標和良好的地形,敵地面防禦和防空火力薄弱,附近無敵集結的部隊特別是坦克部隊,有利於空降著陸和組織戰鬥。為了保障順利地實施空降,通常由上級組織可靠的空中掩護和對地面目標進行有效的火力壓制。空中掩護由殲擊航空兵負責,以保障空中編隊的安全。火力壓制由強擊、轟炸航空兵以及地面炮兵部隊實施,在瀕海地區,還需有海軍艦艇部隊參加,以壓制航線上和空降地區的敵防空火力,消滅空降地區及其附近的敵軍,阻止敵坦克部隊接近空降地區。
空降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德軍曾空降人員到俄軍戰線後方破壞鐵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降迅速發展,德、蘇、美、英等國軍隊,都曾組織實施大規模空降。如1944年6月,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的空降,使用運輸機2390餘架,滑翔機800餘架,空降3個空降師。戰後,隨著大型運輸機、直升機的發展和空降技術的改進,空降能力有了提高。今後,使用直升機、短距起落運輸機的機降,將成為空降作戰中普遍空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