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拼音]:renkou shengming suzhi zhishu

[英文]:physical quality index

衡量人口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綜合性指標。簡稱PQIL,又可譯為生命的物質質量指標。1975年在D.摩里斯博士指導下,由美國海外發展委員會提出,其目的是用於衡量一國的物質福利水平,人口學家則將其作為衡量人口素質的方法。

生命素質指數由嬰兒死亡率、1歲時平均預期壽命和識字率3個基本指標組成。把這3個指標直接轉為或換算成指數,數值從0到100,分別表示最低和最高的人口素質水平,計算方法如下所述。

(1)識字率指數直接以15歲以上人口中識字者的百分比數來表示,不需換算。中國1982年人口普查時的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65.51%。

(2)嬰兒死亡率指每千個新生兒的死亡數。1950年以來聯合國統計記錄,嬰兒死亡率最高的是加彭為229‰,以此作為指數中的0;最低的是瑞典為8‰,估計到2000年降為7‰,以此作為指數中的100。取最高值(229‰)與最低值(7‰)之差除以100得出換算係數為2.22,意即嬰兒死亡率每變動2.22個千分點,在嬰兒死亡率指數上就變動1。公式為

中國1981年0歲組死亡率為38.6‰(代嬰兒死亡率),按上述公式計算得出嬰兒死亡率指數為85.77。

(3)1歲預期壽命指數換算方法與上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歲平均預期壽命最低是越南,為38歲,以此作為指數的起點0;預期壽命上限預計為77歲,即作為100。換算結果,1歲預期壽命每變動0.39歲,在指數上變動1。指數計算公式為

按中國1981年1歲平均預期壽命69.25計算,1歲預期壽命指數為80.13。

上述3個分指數的簡單算術平均數,就是人口生命素質指數。假定中國1982年嬰兒死亡率和 1歲預期壽命與1981年相同,則中國1982年人口生命素質指數為77.14。有的學者根據計算資料把當代世界人口素質劃分為高、中、低 3類。人口生命素質指數在80以上的為高素質人口;70~80屬中等;在60以下為低素質的人口。中國人口素質屬中等水平。發達國家人口生命素質指數平均為92。中國人口素質指數低於發達國家,主要由於識字率低所致。1982年,中國男性人口生命素質指數為80.32,比女性(73.74)高 6.58。城市與鄉村的人口生命素質指數差別也很大,城鎮為86.97,比農村(75.17)高11.8。各省、市、自治區之間的人口生命素質指數差別更大,最高的為93.04,最低的只有60.72,相差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