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工柳(1916~  )

[拼音]:Zhongyang Shiyan Huajuyuan

中國話劇團體。由戲劇家歐陽予倩、沙可夫、孫維世、歐陽山尊倡議,1956年成立於北京,隸屬中央戲劇學院。1962年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後由舒強任院長,呂復、於村曾擔任過副院長。1984年,劇作家藍光任院長,舒強改任總導演,後鄭振瑤繼任院長。

在建院的頭10年,劇院認真研究中國的優秀民族演劇傳統,借鑑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B.布萊希特的演劇藝術經驗,致力於話劇民族化的實驗研究,上演了中外古今不同風格、體裁和形式的優秀劇目30多個。其中,中國劇目有《同甘共苦》、《桃花扇》、《黑奴恨》、《棠棣之花》、《結婚進行曲》、《火焰山的怒吼》、《三人行》、《最後一幕》、《阿Q正傳》等,外國劇目有《一僕二主》、《小市民》、《大雷雨》、《竇巴茲》、《油漆未乾》等。“文化大革命”時期,劇院被迫停止演出活動。粉碎“四人幫”後,劇院在戲劇家舒強、藍光、呂復、於村領導下,繼承和發揚以往的傳統,堅持以演現代戲為主,在劇目的題材上做了多樣化的開拓,在表現手段上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實驗和探索,創作演出了《未來在召喚》、《於無聲處》、《大風歌》、《故都春曉》、《被控告的人》、《愛情之歌》、《哥兒們折騰記》、《鑑真東渡》、《靈與肉》、《十五樁離婚案的調查剖析》、《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灰色王國的黎明》等30多個劇目,並實驗演出微型喜劇、啞劇等,其中不少劇目的演出超過100場。

劇院歷史上組織創作並首演獲獎的劇目有:《三人行》(陽翰笙創作)、《葉爾紹夫兄弟》(邵燕祥等改編)獲1963年以來全國優秀話劇創作獎和演出獎;反映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未來在召喚》(趙梓雄創作)、《愛情之歌》(艾長緒創作)和歷史劇《大風歌》(陳白塵創作)、《鑑真東渡》(齊致翔創作)4個劇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週年獻禮文藝演出編劇獎和演出獎;抨擊封建家長制領導的《灰色王國的黎明》(中傑英創作)、義大利喜劇《一僕二主》、根據美國電影改編的《靈與肉》(劉樹綱改編)於1980年同獲文化部直屬表演團體觀摩、評比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舞美設計等多項獎;《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劉樹綱創作)獲1985年優秀劇本獎。另外,《十五樁離婚案的調查剖析》、《哥兒們折騰記》、《被控告的人》都先後被攝製為影片。

除參加舞臺演出外,劇院的藝術家們還分別參加了幾十部電影、電視劇的創作。

在劇院的建設中,戲劇家歐陽予倩、孫維世、舒強、藍光、呂復、於村、耿震、田成仁、張守維等曾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批有才華的編導演舞美人員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如編劇中傑英、劉樹綱,導演賀昭、楊宗鏡、文興宇,演員肖馳、金振武、鄭振瑤(獲第三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丁笑宜、石維堅、澹臺仁慧、遊本昌(獲1985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張家聲(獲1984年全國第一屆廣播劇“丹桂杯”最佳男演員獎)、李法曾(獲1985年第六屆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馮憲珍(獲1984年《戲劇報》主辦的1983年度首屆“梅花獎”)、李羚(獲1985年第五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舞臺美術設計家薛殿傑、陳永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