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古城遺址

[拼音]:Yangjiafu Yanyi

明代小說。全稱《新編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作者不詳。《楊家府演義》,從楊業與遼(契丹)作戰,身陷重圍,撞李陵碑殉國寫起,以十二寡婦徵西,克敵凱旋結束。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很大部分是史書上所沒有的。如楊六郎襲破幽州,一舉滅遼以及楊宗保徵西夏等重要情節,只是反映了作者的一種願望,並無史實根據。

楊家將抵抗契丹的故事早在民間流傳。在南宋話本和元明雜劇中就有不少有關楊家將的故事。明代中葉,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外有強鄰窺伺;內則奸佞擅權。此書通過楊家將故事反映當時人們抗禦外侮、譴責權奸、表彰忠烈的要求和願望。《楊家府演義》頌揚了楊家世代保衛國土而前仆後繼的頑強鬥爭精神。老英雄楊業,身經百戰,智勇雙全,甚至連契丹的蕭太后都發出這樣的感嘆:“久聞此老號楊無敵,名不虛傳矣。”他被奸臣潘仁美陷害,陳家谷口一仗身陷重圍。在身受重傷情況下,仍力戰不已,最後戰死疆場。楊業的後代,從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直至楊懷玉,都繼承了這種堅毅不屈的鬥爭精神,使英雄業績,代代相傳。

在楊業後代中,楊六郎是最為人們所喜愛的英雄。他在父親死後,就主動走上了抗遼前線。他本無官職,自願帶了兩個妹妹赴晉陽破敵,後朝廷命他為高州節度使,他卻情願任佳山寨巡檢這一微職,為的是:“佳山與幽州相近,……伺便直搗賊穴收其地土,以絕萬世邊患。”楊六郎具有雄才大略,戰鬥屢建奇功,令敵人聞風喪膽,最後由他掛帥,攻破契丹,大獲全勝。

小說還描寫了眾多英姿勃發的楊門女將,她們不是深居閨閣的佳人小姐,而是繼承父兄遺志,投身保衛中原、建立功勳的英雄。書中“十二寡婦徵西”一節,集中表現了楊門女將英勇善戰而又不怕犧牲的精神。在老老少少的眾多楊門女將中,穆桂英是一個最為突出的人物,她有非凡的本領:“生有勇力,曾遇神女傳授神箭飛刀,百發百中。”在抗遼戰鬥中,她風馳電掣般地馳騁在幽州戰場上。在大破青龍陣的戰鬥中,奮勇衝殺,於危難之中,奪得勝利,顯示了女英雄的本色。

楊六郎手下的兩員猛將孟良、焦贊,長期來為人民所喜愛。他們出身於綠林好漢,在六郎帶領下,一心抗遼,建立了卓著功勳。兩人性格豪爽,充分體現出草莽英雄本色。作者在處理他們悲劇性的死亡上,突出了他們之間的義氣,帶有濃厚的民間色彩。

《楊家府演義》最後一節“懷玉舉家上太行”,寫了楊家後代楊懷玉在果敢地殺死了一心誣害楊門忠良的丞相張茂之後,瞞住老父親楊文廣,舉家上了太行山,退隱巖穴。後朝廷派使者以“背逆之臣”相恫嚇,威逼回朝。對此,他一方面義正詞嚴地回擊,同時又斬釘截鐵地表示“將臣碎屍萬段,決不遵依”。楊懷玉是個有一定叛逆思想的人物。

作品在著力反映激烈民族鬥爭的同時,也用了一定篇幅描寫了朝廷內部忠奸之間的尖銳衝突,對皇帝的昏庸作了一定的揭露。奸臣潘仁美種種陷害忠良的陰謀活動以及內奸王欽的可恥勾當,都是和宋真宗的縱容分不開的。但小說中強調的忠君思想以及不少神怪迷信描寫,則是消極、落後部分。

在藝術描寫上作品顯得粗糙,表現在人物刻畫和情節安排上欠細膩妥貼,且時有漏洞;組織結構也不嚴謹,只是語言尚稱活潑生動。

《楊家府演義》現存最早本子,刊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書業堂重刊,8卷58回,有萬曆丙午長至日秦淮墨客序,每卷卷首,則題“秦淮墨客校閱,煙波釣叟參訂”。萬曆本所刊印章“秦淮墨客”即紀振倫,字春華,其生平無可考,目前尚不能確定此書是他所作。也有人認為此書的作者是明嘉靖間書坊主人熊大木,但也提不出確切可信的材料。熊大木是《北宋志傳》的作者,《北宋志傳》的基本情節和《楊家府演義》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