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遠自書詩卷

[拼音]:Xinmangqian

[英文]:Coins of the Xinmang Period

中國王莽“新”朝時期的貨幣。為了改變漢制,王莽“新” 朝製作了多種和漢五銖不同的刀、布和圓錢。

(1)在他尚未登位的居攝二年(公元7),作錯刀和契刀。錯刀上部為方孔圓錢,有錯金的“一刀” 2字;下部為刀形,上有“平五千” 3字。契刀形制與錯刀相同,錢上有“契刀”2字,刀上有“五百”2字。此外還作方孔圓錢大錢五十。這三種錢和漢的五銖錢並行。

(2)始建國元年(公元9),據《漢書·王莽傳》,此年禁用錯刀、契刀和五銖錢,造小錢直一與大泉五十並行,第 2年作“寶貨五品”。而《漢書·食貨志》所記則與此不同,以為是年作小錢之外,又作麼錢、幼錢、壯錢,還有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原布、幼布、麼布、小布。

(3)據《漢書·食貨志》,天風元年(公元14)罷大小錢,作貨布、貨泉,而《漢書·王莽傳》則以為這兩種錢是地皇元年(公元20)時鑄造。目前由於缺乏有關的史料,對於《傳》、《志》記載上的歧異,還難以判斷孰是孰非。現根據新莽錢幣,知道《漢書》中提到的大錢、小錢等“錢”應作“泉”,“原布”是“序布”之誤。布幣中的大布,錢文為“大布黃千”,但居延破城子出土的漢簡,簡文中多次提到“大黃布”,可知當時人也可把此錢上的錢文讀為“大黃布千”。在方孔圓錢中有一種布泉,不僅書法特點和莽錢相符,而且和莽錢同出,為莽錢無疑,但不見於史書記載。新莽所造的各種錢幣,當時普遍使用的是大泉和貨泉,故這兩種錢流傳下來的最多。貨布、小泉、大布、布泉較少,其他的更少,其中大部已成為稀見之品。當時因幣值貶值,出現了錢幣的減重現象,如大泉的直徑應為2.8釐米左右,重約 6克,貨泉的直徑應為2.3釐米左右,重約 3克,而現在所得出土品,大泉直徑 1釐米左右,重量亦不等,最輕者僅半克左右。貨泉有的直徑為 1 釐米或不足 1 釐米,重量僅半克或0.2克。發現有鐵鑄的大泉、大布及鉛鑄還的大泉,反映出當時幣制的紊亂,也說明私鑄極為盛行。

長安的鍾官,是新莽主要的鑄錢中心。但在地方也設有部分鑄錢作坊,如《漢書·王莽傳》說始建國元年,莽“遣諫大夫五十人分鑄錢於郡國”。目前不少地方已發現有新莽的鑄錢遺址,如河南南陽、鞏縣和內蒙古寧城都發現有錢範等物。寧城出土有大泉、小泉的陶質範母,上面有“始建國元年三月,後鍾官工裒造”之類銘記,表明當時地方上用長安製作的錢範再行翻造的情景。從各地出土的範來看,有銅、鐵、石、泥四種,但以泥範或銅範為多。銅範是用陶質範母鑄成,這類範母發現較多,其中有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和小布、次布、大布等類。值得一提的是泥範疊鑄法,這是一種先進的鑄錢工藝,即先用銅的範母扣出片狀泥範,一範上有錢範六或八枚,中心有一孔,範經過烘乾和燒製,成為紅色或青灰色的陶製品,然後取這種範幾十副重疊在一起,外面包上草泥土,從頂面灌銅口注入銅液進行澆鑄,一次就可鑄成一百幾十枚銅錢。由於泥範製作細緻,鑄出錢幣質量也最好,加上新莽承襲了西漢晚期以來的精湛工藝技巧,並有所改進,故鑄造的錢,大多錢文清晰、書法秀美,前人或以為新莽錢和宋錢是古錢中鑄造最好的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