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走錯了路
[拼音]:yundong anmo
按摩又名推拿,是用手操作的一種強身治病的醫療保健方法,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按摩用於運動實踐中,稱運動按摩,在其具體應用上有 3個方面:賽前和訓練前按摩、恢復期按摩和運動傷病後按摩。
作用
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調整神經系統和各部位的機能;
(2)增進身體抗病能力;
(3)促進血液和淋巴迴圈,以活血、消腫、散熱;
(4)移痛止痛;
(5)預防組織萎縮,通利關節,改善運動器官功能,鬆解粘連和攣縮,順筋正骨。
方法
有兩點基本原則:一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循經取穴進行按摩:二是手法必須輕巧,靈活,穩當,強度恰如其分。運動按摩常用手法,有以下多種:
(1)推法。用拇指的指面平推範圍不很大而需深達的部位如頭部,或用拇指尖推穴位,使之發生針刺樣得氣感覺,或用手掌平推肢體,由遠端到近端。
(2)滾法。用一手或兩手的手背在身體上做滾動動作,適用於範圍較大的腰、背、大腿等處,作用較深而廣。
(3)捏法。用拇、食、中 3指捏住肌肉,沿肌肉行走方向邊捏邊移動。
(4)順筋和彈筋法。順筋用一手或兩手拇指按緊肌肉,沿肌肉的縱橫方向順理;彈筋用一手拇、食二指捏住肌肉或肌腱處,向肌肉垂直方向拉開,然後在二指間滑脫,引起酸脹反應,主要作用於肌肉。
(5)捶和拍法。捶用拳,拳要空握,拳的尺側緣或指背部著力,用腕勁捶擊,可兩手同時操作,適用於腰、背、大腿等處,作用較深,有興奮作用。拍用指,以指面或指揹著力,用腕勁拍打,可兩手同時操作,適用於頭、胸、背等處,用力輕而作用較淺,也起興奮作用。
(6)刮法。用拇指側面作深在橫向的刮剝動作,刮時有疼痛反應,適用於某些運動損傷,摸到組織有肥厚、硬結等病變處做刮法,可收到消除症狀的效果。
(7)切法。用雙手拇指尖端切壓組織,邊切壓邊向前推,對急性軟組織損傷後區域性有腫脹、瘀斑者,有消腫、散瘀、鎮痛的作用。
(8)端接法。糾正骨、關節的錯位,起正骨作用。
(9)搖動法。對各關節部位作輕巧搖動的被動動作,用於某些運動損傷後增進關節的靈活性。
(10)引伸法。對肢體施行輕巧的牽拉、伸展等被動動作,常用於頸、肩、腰、髖等部位的運動損傷,有鬆解組織粘連等作用。另外,也有采用一些機械或帶振動性的按摩器進行按摩的,但效果不如手法按摩好。
應用
①賽前和訓練前按摩。一般在比賽或訓練課的準備活動前,把按摩作為準備活動的一部分,以改善肌肉、韌帶的機能狀態,使之適應高難強動作的要求。按摩的部位是全身和主要運動部位相結合,一般用作用較深、刺激較強的手法,以引起興奮反應,如拍打胸背,滾動腰腿,捏動肢體,隨後用捶法等。一次按摩時間約10~30分鐘。此外,還可根據運動員賽前的表現,施行合適的按摩,以調整其精神狀態。運動員如精神不振,對比賽表現淡漠,除用語言鼓勵外,還應給予興奮性按摩,如用手指拍打頭部二側,用拇指尖推太陽、手三裡、足三裡、陽陵泉等穴位,隨後快速捶擊腰、背、肢體部位。運動員如過分興奮,對比賽表現緊張,當用鎮靜性按摩,如在頭部用拇指面平推,緩慢而有節律地推動,在腰背部用輕柔的滾法,或用拇指尖推陰陵泉、三陰交等穴,只使稍有得氣感即可,一次按摩時間約20~30分鐘。
(2)恢復期按摩。即在比賽和大運動量訓練後,或間歇過程,用以幫助恢復運動能力,提高運動成績。如在長距離或超長距離賽跑、自行車、游泳運動後,給予下肢按摩,用手掌平推,由遠端到近端,來回數遍,然後用拇指尖推委中、承山等穴位, 或用彈筋法, 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迅速得到放鬆,最後作腰、背和上肢的滾動。又如舉重、體操等比賽間歇時,可在肢體上用拇指或手掌平推法、輕柔的滾法或拍打法,促進運動能力的恢復,為下一場比賽做好準備。又如乒乓球等連日進行比賽的專案,在每日比賽結束後,運動員往往過於興奮或緊張,晚上臨睡前可用拇指平面推頭部10~15分鐘。
(3)運動傷病後的按摩。對某些運動損傷和運動性疾病有治療作用。常見運動傷病的按摩方法如下:對急性韌帶捩傷或軟組織挫傷,可視情況於傷後1、2天開始按摩,在損傷區域性用拇指平推法和切法,以活血,散瘀,消腫,鎮痛;對慢性勞損性損傷,如髕骨軟骨軟化症,可用指尖推髕骨周緣,輕按拍髕骨和捏股四頭肌。又如膝脂肪墊損傷肥厚,可用拇指尖推膝脂肪墊處,摸到有組織肥厚處可用拇指刮法,最後捏股四頭肌。對過度訓練有頭痛失眠者,可在頭部用拇指平推法,特別多推頭部兩側,在頭後部用掌推,然後用拇指尖推風池、風府等穴位,再作背部穴位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