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澤光治良(1897~ )
[拼音]:Hong Ce
[英文]:Hu-lan deb-ther
元朝藏文史籍。 公哥朵兒只 (Kun-dga╪-rdo-rje,1309~1365)著。 書名以蒙語題為《忽蘭·迭卜帖兒》(Hu-lan deb-ther),或以藏語習稱該書為 《迭卜帖兒·麻兒卜》(Deb-ther dmar-po)。二者都是“紅色書冊”的意思。《紅冊》始撰於丙戌年(1346,至正六年),成書於癸卯年(1363,至正二十三年)。《紅冊》的內容,民族出版社本將它分為二十六章,日譯本則分為八章。該書受吐蕃佛教史籍傳統的影響,從首創佛教的印度開始,記述了古老的傳說、佛法的承遞、印度的王統。其次是記述漢地周昭王(因釋迦牟尼誕生於這時)開始的王統、唐代諸帝和吐蕃的歷史、五代至元滅南宋的帝系。第三為彌雅(西夏)的歷史。第四為蒙古的王統,記述至元亡為止,元末部分當是後人所增補。以下是藏族本身的歷史:前一部分是吐蕃的王統,佛教的傳播,納裡的佛教和政權等;後一部分是薩斯迦、噶當、噶舉、噶瑪、伯木古魯、必力公、搽裡八等教派的源流、世系和有關歷史。《紅冊》的這種修史體裁一直為後來的藏文史籍所沿用。
公哥朵兒只出身於貴族家庭,十五歲即世襲烏思藏十三萬戶中搽裡八萬戶之長。泰定二年(1325),曾進京朝覲泰定帝,受賜銀印,令統搽裡八人眾。他任萬戶長三十年,由於同新興勢力伯木古魯派大司徒賞竺監藏鬥爭失敗,至正十二年(1352),只得將萬戶長位讓與其弟,出家為僧,法名傑瓦羅古羅思 (dGe-ba╪i bLogros),受元封為司徒。他熱心纂述,曾迎請沙魯寺高僧布思端(Bu-ston rinpo-che) 編校了一部二百六十卷的搽裡八金銀書甘珠爾(藏文大藏經典部)。公哥朵兒只還著有《搽裡八甘珠爾目錄白冊》、《紅冊增補本智者奪魂》、《王統記花冊》、《貢塘剌麻讓吉傳》、《思滿藍朵兒只傳》等。搽裡八萬戶曾照藏族習俗編纂過一部法典,可能也出於他之手。
元朝實現全國的統一, 便利了各族人民的交流, 開擴了藏族歷史學者的眼界和史料來源。 至元二十二年(1285),宋祁的《新唐書·吐蕃傳》和範祖禹的《資治通鑑·唐紀》被譯成藏文,泰定二年由亦璘真乞剌思國師刊行,是《紅冊》中唐代吐蕃史的主要依據,它所儲存的這部分史料也被後出的《青冊》和《智者喜宴》所引用。有關蒙古史事和元代帝系的記載,作者自稱出於內府祕籍《也可脫卜赤顏》。布思端(又譯布頓)於至順三年(1332)寫成的《吐蕃佛教源流》(舊譯《善逝教法史》),為撰寫《紅冊》中佛教的傳播提供了材料。
《紅冊》以抄本流傳,傳世甚少。1961年錫金甘托克出版了排印本。1964年出版了日譯本。198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東嘎·洛桑赤列校訂的藏文排印本,此本根據國內外七個本子合校,其中西藏自治區檔案局所藏兩個抄本有四十多頁的內容為其他抄本所缺,可以說是目前最完備的版本。1989年出版了漢文譯本。
還有另一同名藏文史書,系哲蚌寺喇嘛瑣南·乞剌思八(1478~1554)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據該書改寫而成。為了與前一書加以區別,又稱為《新紅冊》(Deb>-ther dmar-po gsar-ma)。1971年,義大利出版了杜齊的《新紅冊》藏文校訂本和英譯本。
參考書目
蔡巴·貢噶多吉著,陳慶英、周潤譯:《紅冊》,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薩,1989。
稻葉正就、佐藤長譯:《フウラン·テプテル一チべツト年代記》,京都法藏館,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