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拼音]:sulian 1936 nian xianfa

[英文]:КонститудияСССР, 1936

1936年12月5日全蘇蘇維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包括13章,146條。憲法對社會結構,國家結構,蘇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加盟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蘇聯國家管理機關,加盟共和國國家管理機關,自治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選舉制度,國徽、國旗、首都和憲法修改程式等,分別作了規定。

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政治基礎,是由於推翻地主和資本家的政權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成長和鞏固起來的勞動者代表蘇維埃。蘇聯的一切權力屬於城鄉勞動者,由各級勞動者代表蘇維埃行使。蘇聯的經濟基礎,是由於消滅資本主義體系、廢除生產工具與生產資料私有制和消滅人對人的剝削而確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和生產工具與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所有制。蘇聯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有兩種形式:國家所有制(全民財產);合作社和集體農莊所有制(各個集體農莊的和各個合作社的財產)。

蘇聯是由各平等的加盟共和國聯合組成的聯盟國家,有全聯盟的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管理機關,有全聯盟的法律、國民經濟和國籍。

蘇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為:蘇聯最高蘇維埃,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邊疆區、州、自治州、市、區、村勞動者代表蘇維埃。蘇聯最高蘇維埃由聯盟院和民族院組成,每屆任期4年,每年召開兩次會議。休會期間,由其常設機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行使其職權。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由主席 1人、副主席15人(即每一個加盟共和國1人)、主席團祕書1人和委員16人組成。

蘇聯各級國家管理機關為:蘇聯部長會議,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自治共和國部長會議,邊疆區、州、自治州、市、區、村勞動者代表蘇維埃執行委員會。蘇聯部長會議由蘇聯最高蘇維埃兩院聯席會議負責組織,對蘇聯最高蘇維埃負責;在其閉會期間對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負責。

蘇聯各級法院為:蘇聯最高法院,加盟共和國最高法院,自治共和國最高法院,邊疆區法院,州法院,自治州法院,市人民法院,區人民法院。州以上各級法院由各級國家權力機關選舉產生。市、區人民法院由本市、區公民直接選舉產生。蘇聯總檢察長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任命,其他各級檢察長均由蘇聯總檢察長任命或批准任命。

斯大林在《關於蘇聯憲法草案》的報告中,認為蘇聯1936年憲法的基本特點是:

(1)它是已經走過的道路的總結,是已經取得的成就的總結,它是把事實上已經獲得和爭取到的東西登記下來,用立法程式固定下來。

(2)它的出發點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蘇聯已被消滅這一事實,是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已經勝利這一事實。

(3)它所依據的是,社會上已經不再存在彼此對抗的階級,社會是由工人和農民這兩個互相友愛的階級組成的,執政的是這兩個勞動階級,對社會的國家領導權(專政)屬於工人階級這個社會的先進階級。

(4)它具有深刻的國際主義性質,它的出發點是一切民族和種族權利平等。

(5)它認為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權利,決定每個公民在社會上的地位的,是個人的能力和個人的勞動。

(6)它不限於規定公民的形式權利,而把重點放在保障這些權利的問題上。該憲法已由1977年通過的憲法所取代(見蘇聯1977年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