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射箭協會

[拼音]:Qing Dong Ling

[英文]:East Imperi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中國清代皇陵區。在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西。清朝定都北京後,於順治十八年(1661)建陵於此,後又在易縣建皇陵,分別稱清東陵、清西陵。整個陵區沿燕山餘脈昌瑞山而建,分“後龍”與“前圈”,佔地約2500平方公里。“後龍”設有內、中、外、火道及汛撥,駐兵看守。“前圈” 48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建有帝陵 5 座,為世祖順治孝陵、聖祖康熙景陵、高宗乾隆裕陵、文宗咸豐定陵、穆宗同治惠陵,皇后陵4座,妃園寢5座。陵區外圍還建有王爺、皇太子、公主等園寢。埋葬帝、後、妃、王、公主等 160餘人。1928年乾隆裕陵和慈禧陵地宮被軍閥孫殿英盜掘一空。至1945年其他各陵也都被盜掘。該陵是中國現存規模巨集大、建築體系完整的皇室陵寢。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區內共有14處園寢, 320座單體建築。以孝陵為中心,各依順序兩邊排列,東側為順治皇后孝東陵、康熙景陵及景妃園寢和雙妃園寢,東南部為同治惠陵及惠妃園寢;西側為乾隆裕陵及裕妃園寢、咸豐皇后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陵)、普祥峪定東陵 (慈安陵)及定妃園寢、咸豐定陵。正門為大紅門,是孝陵的門戶,也是整個陵區的門戶。門前有石牌坊,為一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石結構建築,面闊31.35米,高12.48米。門北為神道,直通孝陵,長5500米,寬12米,磚石鋪地。大紅門內東側是更衣殿,為當時祭陵人換衣之所。往北是重簷九脊的孝陵聖德神功碑樓,碑面上用滿漢 2種文字鐫刻,碑樓外面四周各豎華表 1個,繞過自然影壁山,神道兩側排列石像生18對,由文臣、武將、馬、麒麟、象、駱駝、狻猊、獅子等組成。再北是龍鳳門,過神路橋為神道碑亭,內立用漢、滿、蒙 3種文字鐫刻皇帝的廟號和諡號的石碑。神道後段有分出的景陵、裕陵和定陵神道,自成系統,唯惠陵不設神道和石像生。

帝后陵園形制基本相同,前面為隆恩殿和東西配殿。隆恩殿建築在用漢白玉石砌成的巨大須彌座上,前有月臺,周圍環以漢白玉石欄杆。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隆恩殿後面依次是三座門,二柱門和石五供,再後為明樓。明樓為重簷歇山頂,是全陵最高的建築物,最後是寶城。地宮在寶城中間。慈禧陵的隆恩殿欄杆、陛石加以透雕技法,樑柱皆用黃花梨木,斗栱、樑枋、天花板上的彩繪及雕磚內壁全部貼金,殿內外明柱、簷柱共64根,皆為半立體金龍盤繞。

裕陵地宮規模巨集大,進深54米,落空面積 372平方米,為青白石砌成的拱券式結構,分前後三室,門樓上雕出簷、瓦壠、吻獸, 8扇石門各浮雕一菩薩立像,形態多姿,線條清晰。第一道門洞兩側雕四大天王。墓室內壁、券頂雕刻佛像及經文,其中有梵文 647字,藏文29464 字;字型端整,遒勁有力。

1952年景陵、聖德神功碑樓被雷擊燒燬。同年成立清東陵文物保管所,1984年改建為清東陵管理處。自1953年起,文物部門加強了保護和維修,安裝了避雷設施,先後維修和修繕了裕陵、定陵、慈禧陵、慈安陵、孝陵聖德神功碑樓、裕妃園寢、雙妃園寢等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