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維利亞諾斯,G.M.de

[拼音]:Zhang Jiuling

唐代詩人。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神功年間進士,官祕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713)應“道侔伊呂科”舉,得高第,授左拾遺。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後受李林甫排擠,罷政事,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卒年,新舊《唐書》皆同。惟享年68歲之說,據徐浩碑銘載應為63歲。

張九齡以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著稱,曾劾安祿山狼子野心,建議玄宗及早將其誅滅,但未被採納。他汲引才雋,強調任用“智慧之士”,反對植黨營私,批評以官爵賜臣下,被稱為開元時期賢相之一。

他早年即以文名,張說曾稱之為“後出詞人之冠”(《新唐書·張九齡傳》)。他和文人學士有廣泛聯絡。執政時,曾提拔王維為右拾遺,盧象為左補闕。任荊州長史時,召孟浩然於幕府。此外,如王昌齡、錢起、綦毋潛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獎勵和關懷,形諸篇什。他在當時所開展的文學活動,對促進開元詩壇的繁榮,起了積極作用。

張九齡是盛唐前期重要詩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詩,在唐詩發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清人王士禛認為,唐五言古詩“奪魏、晉之風骨,變樑、陳之俳優,陳伯玉(子昂)之力最大,曲江公繼之,太白又繼之”(《古詩選·凡例》)。沈德潛也說,五言古詩“陳伯玉力掃俳優,仰追曩哲”,“張曲江、李供奉(白)繼起”,“唐體中能復古者,以三家為最。”(《說詩晬語》)他們都是把他和略早的陳子昂、稍後的李白聯絡起來,作為開一代詩風的人物而加以評價的。他的五言古詩代表作有《感遇》12首、《雜詩》5首等。其中《感遇》12首,歷來都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並論。劉熙載《藝概·詩概》指出“曲江之《感遇》出於《騷》,射洪之《感遇》出於《莊》,纏綿超曠,各有獨至。”這是因為張九齡在《感遇》詩中往往用美人香草的比興手法,以寄託其憂讒畏譏的政治感慨,和陳子昂的探索人生、頗多哲學抒懷,是各異其趣的。在藝術風格上,他洗盡六朝鉛華,以和雅清淡為宗。明人胡應麟曾說:“張子壽首創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詩藪》)

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蘊藉自然。如《望月懷遠》、《旅宿淮陽亭口號》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描繪壯麗的匡廬飛瀑,意境雄渾闊大,沈德潛認為可與李白“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望廬山瀑布》)相媲美(《唐詩別裁集》)。

著有《張曲江集》20卷。《全唐詩》編存其詩為 3卷,所收較集本為多,但所增者是否張九齡之作,甚可疑。如卷四九《答陸澧》五絕一首,即為朱放所作。

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何格恩著有《張九齡年譜補正》及《曲江年譜拾遺》(《嶺南學報》第 4卷第1、2期),另外《張曲江詩文事蹟編年考》)(《廣東文物》),可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