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音樂學院

[拼音]:Riyu

[英文]:Japanese language

日本國的官方語言。系屬未定。有的學者認為,屬於阿爾泰語系,也有人認為屬於南島語系。分佈於日本列島。約1.2億多人使用。標準語為東京話,是以東京橫濱方言為基礎形成的。有兩大方言:本土方言(包括東日本、西日本等方言)和琉球方言。

日語的語音系統比較整齊。現代日語中有 5個母音,2個半母音(古代日語有8個母音,並有母音和諧現象),23個子音。無前響複合母音。有清音與濁音的對立,但無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對立。音節構造簡單,數目較少,除子音n可用於音節末尾構成閉音節外,其餘均為開音節。音節具有等時性,長音與短音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分高低聲調,聲調變化只發生於音節之間。在東京話中,有母音清化現象。日語漢字的發音分音讀和訓讀兩種,近似漢字本來讀音的叫音讀,如“人”讀為扵 in;取漢字的字義而按日語的固有讀法發音的叫訓讀,如“人”讀為┳ito。根據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時代和地區不同,音讀又分為吳音(六朝時傳入日本的中國南方音)、漢音(隋、唐時傳入日本的中國北方音)、唐音(宋以後傳入日本的中國南方音)。另外,在漢字中還包括日本人根據六書中的會意創造的漢字,叫國字。國字多半為訓讀字,如琁[nagi](風平浪靜)、辻[堭嚕扵i](十字街)、畑[hata](旱地),但也有音讀或音、訓兩讀的,前者如鋲[bjo:](圖釘), 後者如働[do:,hatarak嚕](勞動)。

日語的語法特點是:

(1)詞分為獨立詞與附屬詞兩大類。前者在句中能單獨使用,如名詞、代詞、數詞、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連體詞、副詞、連詞、嘆詞等;後者在句中不能單獨使用,只能附在獨立詞之後起一定的語法作用,如助詞、助動詞。獨立詞在句中的地位或語法職能由助詞與助動詞表示(連詞、嘆詞除外),因此,助詞與助動詞在日語語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有詞尾變化,其變化以後面的粘著成分為轉移。這個特點表明,日語是粘著型語言。

(3)日語的詞序比較自由,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最後,賓語、補語在謂語前面,修飾語一定在被修飾詞前面。句子以謂語為主,主語等省略較多。

(4)敬語用法十分發達而複雜。文體有2種:以でぁゐ、だ結束句子的叫簡體,以まず、です等結束句子的叫敬體。

(5)口語與書面語的差異、男女用語的差別比較大。

日語的詞彙分4類:和語詞(日語中固有的詞)、漢語詞、外來詞、以及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來源的詞結合而成的混合詞。和語詞彙中,表示魚類、樹木、作物等名稱的語詞,以及象聲詞十分豐富,表示身體、天文、礦產資源和抽象概念的詞語較少,都借自漢語。日語中漢語詞的數量最多,佔半數以上,其中包括在明治期間,日本向西方學習,在翻譯西方書籍過程中,利用漢語的構詞法創造的大量新詞,或賦予古代的漢語詞以新含意的詞,前者如“現實”、“意識”、“哲學”等,後者如“經濟”、“文化”等。漢語中同音異義詞較多,如“機構”、“起工”、“寄稿”、“奇行”、“歸航”、“氣候”等都讀成[kiko:]。現代日語中有大量的外來詞(一般指16世紀以後來自西方語言的藉詞),其中80%來自英語。 外來語的傳入增加了混合詞的型別,如テレビ局(外+漢,電視臺)、バタくさい(外+和,洋氣)。混合詞也有用和語詞結合漢語詞構成的,如力む(漢+和,使勁)。

日語的文字由漢字和假名兩套符號組成,並混合使用。相傳漢字於公元4~5世紀,由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成為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後來日本人發明了假名(為音節符號),與漢字一起混合使用。假名有兩種字型: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個。前者假借漢字的草書造成,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後者假借漢字楷書的偏旁冠蓋造成,用於電報、標記外來詞、象聲詞以及特殊的詞語。明治期間還出現了羅馬字拼寫法,主要用於標記人名、地名,或國際電報等方面,不是主要文字。

參考書目

市川喜三、服部四郎:《世界言語概說》(下卷)“日本語”,研究社,東京,1955。

國語學會編:《國語大辭典》“日本語”、“方言區畫論”、“日本漢字音”、“日本語系統論、成立論”,東京堂出版,東京,1980。

古田東朔等:《新國語概說》,黑潮出版社,東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