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嶽霖
[拼音]:Lu Yi
中國新聞記者。字翼雛。上海人。1911年8月14日生。曾在上海私立民治新聞專科學校肄業。1931年8月,進上海《新聞報》(中國)實習。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後,趕赴前線採訪。戰爭結束後,以《新聞報》記者名義,先後赴熱河、綏遠、河北、四川、西康、福建、廣西等省採訪。1936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任《救亡情報》編委。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赴盧溝橋和上海戰場報道前線戰訊。同年10月轉入大公報社,被派赴太原、延安等地採訪。1938年1月,任漢口《新華日報》編委兼採訪主任,不久赴前線報道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後又赴晉察冀等地報道華北敵後戰場情況。1941年國民黨發動包圍襲擊新四軍的“皖南事變”後,去香港和新加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回重慶《新華日報》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上海《聯合日報》、《聯合晚報》和《時代日報》編委。1946年赴香港,任國際新聞社香港分社主任、達德學院新聞專修班主任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機關報《光明報》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上海《新聞日報》編委、副總編緝、中國新聞社理事和復旦大學新聞系兼職教授。著有《熱河失陷目擊記》、《前線巡禮》、《新華通訊集(第一集)》和《戰地萍蹤》等通訊集。陸詒主張記者要現場採訪,忠實報道事實。他在抗日戰爭時期多次深入前線採訪,所寫戰地通訊深受讀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