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教學

[拼音]:Watuo

[英文]:Antoine Watteau (1684~1721)

法國畫家。1684年10月10日生於瓦朗謝訥,1721年7月18日卒於馬恩河畔諾讓。約1702年他來到巴黎,先後在舞臺畫家C.吉洛和宮廷裝飾畫家C.奧德朗門下學藝。吉洛是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喜劇的愛好者,引導瓦託把目光投向當代生活。瓦託很可能借助奧德朗盧森堡宮保管人的身份,仔細地研究過收藏在那裡的P.P.魯本斯的作品。瓦託的早期作品大多是描寫下層人民的風俗畫。以後與上層社會人物的結識,使他成為一個表現貴族享樂生活的畫家。由於《發舟西苔島》(1717)一畫的成功,他被接納為皇家藝術院院士。瓦託被稱作羅可可繪畫的第1個代表人物,就是這樣來的。但是出身貧苦的經歷和孤僻的性格,使他的作品多帶有從側面冷靜觀察的性質。他的一系列描寫貴族男女享樂生活的作品,如《難以解釋》(1716)、《庭園中的聚會》(約1717)、《愛情節日》(約1717)、《野外的聚會》(約1717~1718)等,表現了他敏銳地捕捉生活真實的能力和詩人氣質。人們常常能從畫面上那離開歡樂人群獨自徘徊的男子被夕陽籠罩著的朦朧面孔或虛無縹緲的幻想情境中感受到時代的危機。這正是瓦託遠比一般羅可可畫家高明和深刻的地方。瓦託的最後一件重要作品是《熱爾森畫鋪》(1720~1721)。這幅充滿生活情趣的一剎那間的場面,令人生動地感受到18世紀貴族藝術趣味的變化。瓦託對油畫色彩技巧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在重色彩的魯本斯派和重素描的普桑派的爭論中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他的富於音樂感的華美和諧的色彩是聯絡從威尼斯派到印象派繪畫的重要環節。在這方面,神話題材的《帕里斯的評判》(1721)是一件出色的作品。他用紅、白筆或木炭畫的各色各樣的人物極為準確,死後出版有素描集《各種不同性格的形象》。在瓦託的作品中還出現了不少東方人的形象,他被認為是18世紀最早表現中國題材的代表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