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鈞 (1899~1980)

[拼音]:Qigouguan zhi Zhan

中國宋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宋軍為奪取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區),在涿州(今河北涿縣)西南岐溝關被遼軍擊敗的一次重要作戰。

遼乾亨四年(982),遼景宗耶律賢死,由12歲幼子隆緒(聖宗)繼位。宋乘遼主少國疑,再次向燕雲地區發動進攻。雍熙三年正月,宋分三路出兵:曹彬、米信為東路主將,率兵10萬由雄州攻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田重進為中路主將,率兵數萬由定州出飛狐(今河北淶源)向蔚州(今河北蔚縣)方向進攻;潘美為西路主將,楊業為副,王侁為監軍,由代州(今山西代縣)出雁門關,向雲州(今山西大同)方向進攻。宋太宗的作戰計劃是:令曹彬聲言取幽州,但要持重緩行,吸引遼軍主力於幽州以南,鉗制其西援;待潘美、田重進攻佔山後諸州後,再合兵攻幽州。

遼得知宋大軍進攻,令南京留守耶律休哥固守城池,阻止宋軍北進,任命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率軍阻擊潘美、田重進軍。遼聖宗和承天太后蕭綽親率精兵增援南京。

戰初,宋軍進展順利。三、四月間,潘美、楊業軍攻佔寰(今山西朔縣東)、朔(今山西朔縣)、應(今山西應縣)、雲四州;田重進軍克飛狐、靈丘(今屬山西)、蔚州;曹彬、米信軍克新城(今河北新城東南)、固安(今屬河北)、涿州。休哥因兵少不與曹彬軍對戰,晝出精銳,以張聲勢,夜則以輕騎襲擾疲憊宋軍,並在宋軍後方設伏,斷其糧道。致曹彬軍佔涿州十餘日,因軍糧不濟被迫退兵雄州。後曹彬軍因求功心切,再次攻涿州。當宋軍向北開進時,休哥不斷派兵阻擊,宋軍經四日方抵涿州。這時遼聖宗和承天太后率領的援軍已抵涿州東50裡處,並於四月二十四一舉收復固安,與休哥軍形成鉗擊態勢。曹彬見勢不利,引軍冒雨撤退。休哥乘機率輕騎猛追,五月初三,追至岐溝關,大敗宋軍。曹彬軍繼續南撤,在夜涉拒馬河時又被遼軍追及,宋軍在慌亂中人馬相踏,死傷過半,損失慘重。

遼軍在岐溝關擊敗曹彬軍後,另由耶律斜軫統軍10萬對宋軍中、西路實施反擊,連下蔚州、飛狐。宋太宗為避免全軍覆沒,急令全線撤兵,並令潘美、楊業掩護雲、應、寰、朔四州之民內遷。潘美、王侁等逼楊業孤軍出擊,又不按照約定予以接應,致使楊業全軍覆沒於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陽方口陳家溝),楊業身負重傷後被俘,絕食三日而死。宋三路大軍皆敗退,所克州縣,復歸於遼。岐溝關之戰以後,宋軍被迫對遼轉入守勢,遼軍則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不斷對宋進行大舉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