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勗墓雕塑
[拼音]:yinshua youmo
[英文]:printing ink
在印刷過程中被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呈色成像材料。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當時配合使用的是水性墨汁。 印刷術傳入西方後, 德國人J.谷登堡在1440~1450年間創造了鉛活字凸版印刷術,同時也出現了用油性連結料與顏料製成的呈色材料,是現代油墨的起源。19世紀初,歐洲的印刷術與印刷油墨同時傳入中國。1910年,上海開設了中原油墨廠,生產印書黑墨,是中國製造現代印刷油墨的開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油墨生產迅速發展,品種比較齊全,可以自給,並有少量出口。
油墨的分類與命名
(1)按印刷方法或印版分類:凸版油墨,如輪轉機油墨、鉛印油墨、銅鋅版油墨、柔性版油墨;凹版油墨,如輪轉凹版墨、雕刻凹版墨、照相凹版墨(影寫版墨);平版油墨,如石印油墨、膠印油墨、輪轉膠印墨、珂版墨;孔版油墨,如絲網版油墨、謄寫油墨;木刻版墨,如版畫油墨、木刻版水性墨。
(2)按承印物或特殊用途命名:印報、印書油墨,印鐵、塑料、玻璃器件、軟管、桌布、糖果包裝紙、貼花紙、陶瓷貼花紙等油墨及盲文印刷油墨等。
(3)按油墨的特殊性質或特殊結構命名有:亮光油墨、無光油墨、亮光快固著墨、快固著油墨、熱固著油墨、蒸汽固著油墨、紅外線光敏油墨、紫外線光敏油墨、電子束射線光敏油墨、耐皁油墨、耐蒸煮油墨、轉移印花油墨、複寫油墨、發泡油墨、磁性油墨、安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樹脂油墨、聚醯胺樹脂油墨、溶劑性油墨、醇性油墨、靜電覆印墨等。
有些油墨綜合上述2種或3種方法命名。如用於製造需經高溫消毒的食品罐頭的油墨,稱為印鐵耐蒸油墨;用於凹版輪轉機印刷聚乙烯薄膜的油墨,稱為聚乙烯薄膜凹版墨。
油墨的成分
油墨是由著色料微粒均勻地分散在連結料中,具有一定粘性的流體物質。連結料由植物油、礦物油、合成樹脂以及溶劑等原料配製而成。製造或使用油墨時,根據印刷品的需要,加入適量的填充劑和輔助劑等,使油墨能順利地塗上印版,直接或間接地轉印於印刷物表面並能較快地乾燥固著。
著色料
以顏料為主,極少數油墨中有用少量染料的。油墨的顏色、色濃度、耐晒、耐氣候、耐熱、耐皁、耐酸、耐鹼、耐各類溶劑以及比重等性質,主要決定於顏料。顏料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有機顏料色彩鮮豔、色譜齊全、著色力強、比重小、顆粒細,製成油墨色彩鮮豔、色濃度高、質輕而細、印刷適性較好。常用者如金光紅 、永固大紅 、寶紅、洋紅、耐晒黃、聯苯胺黃、酞菁藍、酞菁綠、磷鎢鉬酸桃紅色澱、品藍色澱等。無機顏料色彩較暗、著色力較弱、比重大、顆粒粗,製成油墨色彩較暗、色濃度較低、質重而粗、印刷適性較差。至於黑、白兩色,則非無機顏料不可。鈦白、鋅白、炭黑為油墨中大量採用的顏料。
連結料
又稱調墨油或凡立水,是具有一定粘度的流體介質,能使顏料和填充料等固體物質很好地分散其中,成為均勻細膩的塑性流體,即油墨。油墨的粘性、粘度、流動性、轉移性、乾燥性、固著性、抗水性、光澤度等性質主要決定於連結料。早期的連結料完全由乾性植物油如亞麻仁油等加熱聚合而成,20世紀30年代以來,大多由合成樹脂與乾性植物油以及石油溶劑加熱熔鍊而成,油墨的印刷適性、快固著、快乾、光澤等性質均大為改進。各種油墨的性質不同,所用的連結料也不同。如快固著亮光膠印墨的連結料,需用易於析出凝固的烷基酚樹脂配以醇酸樹脂、乾性植物油以及石油溶劑加熱熔鍊而成。塑料凹印墨的連結料,需用附著力強的聚醯胺樹脂與易於揮發乾燥的有機溶劑配製溶解而成。
填充料
一些表觀白色,分散於連結料中則幾乎無色的材料。它在油墨中不影響油墨的色彩,但能增加油墨的稠度,價格低廉,填充在油墨中可降低成本。最常用的是膠質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鋁、硫酸鋇等。高階油墨中為求顏色濃和亮光好,有時不用填充料。
輔助劑
為改進油墨的某些性質而加入的物質。
(1)乾燥劑。鉛、鈷、錳等變價金屬的鹽類,如萘酸和硼酸鹽,能促進油墨中不飽和物質的氧化和聚合,使油墨迅速乾燥。鈷鹽使油墨的乾燥從表及裡,作用最快;鉛鹽使油墨的乾燥由內部到表面,作用最慢;錳鹽的作用則介乎二者之間。
(2)反乾燥劑。丁香油、丁香酚、 2,5-二叔丁基苯酚等材料,能抑制油墨的氧化聚合,使油墨不致乾燥太快。
(3)去粘劑。蜂蠟、聚乙烯蠟、硬脂酸鋁、八碳酸鋁等物質加入油墨中,可不降低油墨的稠度而有效地降低粘性。
(4)增稠劑。膨潤土、氣相白炭黑等材料,少量加入油墨中,可較多地增加稠度而不增加粘度,以符合某種情況下印刷對油墨的要求。
油墨的生產工藝
根據已定配方,將顏料、連結料、填充料、輔助劑按比例配合,用攪拌機進行混合與預分散,再用三輥機或砂磨機進行研磨,得到均勻細膩具有一定稠度和粘度的塑性流體,即為油墨。
與出版有關的重要油墨品種
一般分為凸版油墨、平版油墨和凹版油墨等類。另有其他供特殊用途的品種。
凸版油墨
①印報墨。一般為黑色,印報頭者為紅色。較稀薄、粘性小、流動性大,能用泵運送。輪轉印報機分高速、中速、低速3類,印報墨也分為3種。適用於高速輪轉機的高速輪轉印報墨,最為稀薄,粘性也最小,中 、低速者就較厚、 較粘。在印刷過程中不糊版、不飛墨、不滲色,印在新聞紙上能迅速滲透乾燥。
(2)印書墨 。一般為黑色 ,比印報墨較厚較粘、濃度亦較大,適用於低速輪轉機與平臺凸印機印書刊。應不糊版、不飛墨、不滲色,為滲透性乾燥。
(3)銅鋅版油墨。有各種色彩,更稠更粘,並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彈性,適用於凸版印刷機銅鋅版圖文印刷。印在凸版紙、白紙板或銅版紙上有一定的快固著作用,能較快地氧化聚合乾燥,幹後有較好的光澤。
平版油墨
①膠印墨。有各種色彩,比銅鋅版墨色濃度更高 ,且有良好的抗水性 ,有適當的稠度與粘性,能符合單張紙膠印機印刷的要求。印在膠版紙或銅版紙上能迅速氧化聚合乾燥,幹後亦有一定的光澤。
(2)亮光快固著膠印墨。比一般膠印墨有更高的色濃度和更鮮豔的色彩,具有很好的快固著作用,適用於單張紙膠印機用銅版紙印刷精美畫冊等。可以少噴粉甚至不噴粉而不沾髒背面 ,並迅速氧化聚合乾燥 ,幹後有很好的光澤。
(3)四色膠印墨。在亮光快固著膠印墨中具有符合三原色要求的黃、品紅、青三色和最黑的黑墨,稱為四色或四色版膠印墨。不同生產廠的三原色油墨,其結構和色調有差異,命名亦有不同,如黃色有淡黃、中黃、透明黃;紅色有品紅 、洋紅 、桃紅 ;藍色有天藍 、孔雀藍等。
(4)輪轉膠印墨 。有各種色彩 ,比一般膠印墨薄且粘性小,適用於高速輪轉膠印機印刷書刊。因印件或印速不同可分 4類:a.能迅速滲透乾燥和快固著,適用於捲筒膠版紙和字典紙;b.具有相似於亮光快固著油墨的性質,適用於薄型銅版紙印圖文並茂的書刊,c.在紅外線照射下立即乾燥,能在 25000印/時或更高印速下不使印件背面沾髒;d.能在紫外線照射下立即乾燥。
(5)珂版油墨。墨身最硬,色濃度最高,以黑色為主,亦有三原色和其他色彩。亦系氧化聚合乾燥。適用於珂版印刷藝術複製品。
凹版油墨
①雕刻凹版墨。墨身較珂版油墨稍軟,但色濃度不高,粘性亦小,在版面非圖文處容易用刮刀或溼布清除,一般為氧化聚合乾燥,亦有紫外線光敏或熱敏乾燥者。適宜於凹版印刷機印刷紙幣、郵票及其他有價證券。
(2)照相凹版墨。即影寫版墨。由松香改性的合成樹脂與有機溶劑及顏料等製成 ,稀薄 、粘度較小,能均勻充塞於照相凹版的網點孔穴內部,而平面部分則易於刮淨,使印件空白處不被沾汙。溶劑揮發留下樹脂與顏料在紙面上凝固而乾燥。供印刷畫冊等用。但溶劑(尤其是苯類)揮發,汙染空氣。20世紀80年代已有水性油墨供應,因其印刷適應性及印件光澤尚有不足,故未被普遍採用。
特種油墨
①靜電覆印墨。適用於靜電覆印機複製檔案等。分幹、溼式 2大類。乾式者為帶靜電的微細顆粒,由於顯影方式不同,有的單獨使用,稱為單組份影印粉;有的需與載體配合使用,稱為雙組份影印粉。兩者的帶電極性均分為正、負 2種,帶電量大小則視影印機和光導體的要求而定。溼式者為帶電的油墨顆粒懸浮於絕緣溶液中而成,其帶電極性和帶電量與乾式者情況相似。影印件的解析度乾式者為每毫米 5線,溼式者可達10線。
(2)靜電製版墨。是一種具有較好親油性的靜電覆印墨粉或墨液。在特製的氧化鋅紙板或鋁板上,以靜電覆印方法制成原稿的複製件,經過親水處理,即可用於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