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價格

[拼音]:junshi xueshu

[英文]:military art

關於戰爭指導和武裝力量建設的理論及其應用的各學科的總稱,是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學術主要包括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隊指揮學、軍制學、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後勤學、軍事教育訓練學、國防經濟學、軍事運籌學,以及軍事歷史、軍事地理等學科。其中,戰略學、戰役學和戰術學是軍事學術的主導部分,有些國家則把這三個學科統稱為軍事藝術或戰爭藝術。

中國的軍事學術,早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就有記載。反映殷周社會歷史的《尚書》和《易經》等古籍中,已包含著若干軍事原則。到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則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派,當時稱之為“兵家”,產生了以《孫子》為代表的一批兵法專著,這是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繁榮時期。古代埃及、印度、巴比倫、亞述和波斯等國,都進行過規模較大的戰爭,軍事組織和指揮藝術亦有相當成就。歐洲古代早期的軍事學術著作,主要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有關戰爭歷史的記述。其後,在整個中世紀,歐洲軍事學術發展比較緩慢,建樹不多。中國在秦、漢以後直至盛唐,頻繁地進行了統一戰爭、國內民族戰爭和農民起義戰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實踐經驗的積累,軍事學術領域的戰略戰術、軍事地理、兵制、築城等方面都有新的進步。由於火藥的發明及其在戰場上的應用,宋代以後的軍事著作還包括了火藥的配製和火器的運用等內容。元太祖成吉思汙的軍事成就,表明當時中國的戰爭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古代軍事學術著作十分豐富,根據陸達節編著的《中國兵學現存書目》統計,清代以前的兵書共有1304種,留存下來的就有288種。

歐洲在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經過拿破崙戰爭,產生了以普魯士軍事理論家C.P.G.von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為代表的近代軍事理論,揭示了戰爭的一些客觀規律,對現代資產階級軍事學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軍事論著出現,首次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戰爭,為現代無產階級軍事學術奠定了理論基礎。經過俄國十月革命,無產階級軍事學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由於科學技術的大發展,並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適應當時社會政治的需要,產生了以海權論、空中戰爭論和機械化戰爭論為代表的新的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術革命對戰爭的影響,指出了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的某些發展趨勢。但是,其中顯然過分誇大了某種新式武器裝備和某個軍種、兵種對於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中國現代軍事學術,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武裝鬥爭的過程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革命實際,不斷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豐富實踐經驗,並且有選擇地吸收中國曆代的和外國的軍事學術成果,通過集體奮鬥和創造,逐步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其基本內容,集中反映在毛澤東軍事著作之中。

20世紀50年代以來,軍事技術飛速發展,為戰爭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加上覆雜的政治、經濟因素,促使武裝鬥爭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廣泛和多樣化。戰爭的破壞性、戰場的廣闊性、戰局發展的快速性,以及參戰軍種、兵種合成的複雜性等,使戰爭決策、作戰指揮與控制、作戰行動以及後勤支援等任務都極其繁重。這就要求在軍事理論、作戰方法、編制裝備、指揮手段、部隊訓練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變革。這些都對軍事學術提出了新的課題,並規定了現代軍事學術的發展方向。

軍事學術研究並揭示戰爭指導、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變革的基本規律。同時,軍事學術也有其本身的特點和規律,表現在:

(1)軍事技術是軍事學術發展的物質前提。軍事技術的發展,對軍事組織與作戰方式發生重大影響。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科學技術不斷引入軍事領域,使軍事學術不能不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許多學科的內容。現代軍事學術越來越重視與軍事技術相結合。

(2)軍事學術來源於軍事實踐並以其研究成果指導軍事實踐。軍事實踐是軍事學術的基礎,又是檢驗其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軍事學術的內容和原則,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戰爭指導者深入瞭解軍事學術的發展規律及其原理原則,對於正確指導建軍和作戰,具有重要意義。

(3)軍事學術與當時的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及其總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並具有本國曆史、地理因素和民族傳統所帶來的特點。它受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先進的階級和被壓迫民族在爭取解放的鬥爭中,往往能夠掌握進步的軍事學術,從而在軍事上有自己的表現,創造出新的作戰方法。

(4)軍事學術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或政黨的政治目標、軍事政策,軍事學術的進步與否,取決於它所指導的戰爭的性質,以及它是否正確揭示了軍事上的客觀規律。

當前,中國的軍事學術,是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指導,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戰爭的新特點,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著重研究解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道路,和在現代條件下進行人民戰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以適應保衛祖國和保衛世界和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