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沃什,C.

[拼音]:Nibu'er

[英文]: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

美國基督教神學家、哲學家。以倡導"基督教現實主義神學"而聞名。1892年6月21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1915年在耶魯大學神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後,作為牧師到底特律市汽車工人中間傳教,1928年任紐約市協和神學院教授,講授基督教社會倫理學,直至1960年退休。主要著作有:《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會》、《對時代末日的沉思》、《基督教和強權政治》、《人的本性和命運》、《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信仰和歷史》、《基督教實在論與政治問題》、《自我與歷史的戲劇》,等等。

尼布林早年在神學上接受基督教自由主義神學和社會福音運動的影響,在哲學上受W.詹姆斯和J.杜威的實用主義影響。20世紀20年代,他積極宣揚自由主義神學,從事社會福音運動,並在政治上支援自由主義綱領,參加美國社會黨。30年代初,他對自由主義神學的態度從懷疑走向反對,並一度傾向於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恰恰克服了自由主義神學的缺點,但他是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30年代後期,他的思想開始右轉,對馬克思主義採取敵視態度。1940年退出美國社會黨。

尼布林在拋棄自由主義神學後所信奉的神學,被稱為“基督教現實主義神學”,這是新正統派神學的一個分支,是瑞士基督教神學家K.巴特和 E.布龍納倡導的“危機神學”在美國的翻版。他強調神學應當密切注意當代最迫切的社會問題,要把基督教的教義與現代社會的社會事實、文化原則以及思想傾向結合到一起。他認為人性皆惡、人生一切皆有罪,用原罪解釋人們的精神危機和社會政治危機,認為危機的出現是由於人們削弱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主張用超自然的手段來克服危機,宣揚宗教是拯救人類的靈丹妙藥。他所倡導的基督教現實主義神學,在20世紀中葉美國的基督教神學中居於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