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學會

[拼音]:hangtian gongye

[英文]:aerospace industry

製造在大氣層外宇宙空間航行的飛行器及其有關裝置的工業部門。它高度綜合了當代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最新成果,並與航空技術的發展密切聯絡。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開闢了航天紀元。20多年來,各國已發射了2000多顆航天飛行器(科學衛星、應用衛星、載人飛船和空間探測器等)。航天技術已成為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航天工業已成了新興工業部門。

航天工業產品的科研、設計、生產、試驗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航天飛行器是它的代表產品。要把航天器送上太空,必須有強大的動力才能使航天器達到預定的宇宙飛行速度,準確進入軌道而環繞地球運動。所以,發展大型運載火箭、導彈技術是航天工業的前提。另外,還要生產與此配套的地面裝置,包括髮射場、沿火箭或航天器航區設定的跟蹤與測控臺站網、飛行控制中心、資料處理中心,以及回收區設施等。由於研製航天產品要求產品結構精密,採用先進技術和特殊材料,生產週期長,耗費資金多,協作部門廣,因此,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傢俱有獨立的研製條件和能力。

發展航天工業不僅對科學、軍事、社會文化生活等領域的發展有重大作用,而且對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繁榮,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特別是促進了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深化。

中國的航天工業取得了很大成績,1970年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隨後,又相繼研究和發射了一批不同型別的科學和技術試驗衛星,並掌握了用一枚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同時送入地球軌道的“一箭多星”新技術。1979年以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陸基洲際導彈、潛地中程導彈以及通訊廣播衛星相繼發射成功。截至1986年10月,中國已成功地發射了各種不同型別的衛星18顆,返回式衛星迴收成功率達 100%。中國已具備了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靜止軌道等多種衛星的能力,並在測控技術、回收技術、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方面達到了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