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傑拉爾德,F.S.
[拼音]:Guhua Pinlu
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的繪畫批評著作。大約完稿於樑大通四年(532)以後,作者謝赫是活動於南朝齊、樑時期的畫家。生卒年難於確考。生平活動也缺少充分的文獻記載。
謝赫在《古畫品錄》序文中提出了評畫的 6項標準,簡稱六法,即:
(1)“氣韻生動”,要求生動地表現物件的精神氣質;
(2)“骨法用筆”,要求用筆有骨力;
(3)“應物象形”,要求形象的描繪具有相應於物件的近似性和真實性;
(4)“隨類賦彩”,即根據不同類別的物件設色;
(5)“經營位置”,指講求章法構圖的設計;
(6)“傳移模寫”,或作“傳模移寫”,即臨摹複製。除“傳移模寫”外,各法之間是相互聯絡的整體。列於六法之首的“氣韻生動”,是中國美學的新命題,影響著中國民族的審美要求,被歷代看作是中國繪畫、雕塑、書法等藝術的創作、欣賞和批評的最高準則,在六法中,它起著統轄的作用,其他各法是達到“氣韻生動”的條件。
在謝赫的時代,繪畫以人物肖像為主,因此“氣韻生動”主要是對人物肖像畫而言,後來才逐漸擴充套件到整個繪畫領域,並且越出繪畫領域。“氣韻生動”的內涵,也由強調錶現物件的氣韻,延伸到強調錶現藝術家審美主體的氣韻,成為中國美學的特色和重要範疇之一。
“氣韻”說的產生,一方面是受顧愷之“傳神”論影響,另一方面也與魏晉品藻人物之風的影響有密切關係。謝赫在《古畫品錄》中運用以“氣韻生動”為首的六法準則,對晉以來的繪畫進行品評,在繪畫領域中開創了以等第品評藝術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