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築城體系

[拼音]:renkou de wenhua goucheng

[英文]:cultural composition of population

反映人口總體一定質的規定性及量的比例關係的範疇。屬人口社會構成的組成部分,是衡量人口文化素質的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標誌。人口文化構成是基本國情資料,是國家制定文化教育科技政策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的客觀依據。文化因素對人口的自然變動和人口的社會變動有廣泛制約作用。人口學注重研究文化因素對人口的出生、死亡、遷移等生命過程的影響,如對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生育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壽命、初婚年齡、結婚率、離婚率、再婚率等進行比較研究;對於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職業行業分佈和收入差別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文化因素對人口發展的影響。

人口的文化構成一般分為文盲和非文盲構成、大中小學生構成等項。反映文化構成的指標一般是:

(1)成年人口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人數/15歲以上人口總數);

(2)初等教育就學率(小學在學人數/相應年齡〔如 6~13歲〕人口數);

(3)中等教育就學率(中學在學人數/相應年齡〔如14~19歲〕人口數);

(4)大學教育普及程度,一般採用每10萬人口中大學生數來表示;

(5)科技工程人員比重,一般採用每1萬人口中科技工程人員數來表示。

80年代全世界15歲以上人口有28.9%(即8.14億)是文盲。發達國家已接近消滅文盲,而亞洲和非洲國家的文盲數量還很大,1980年亞洲和非洲文盲佔全世界文盲總數的92.7%,拉丁美洲人口中有1/5是文盲。其他幾項文化構成指標在不同型別國家之間差別很大,據世界銀行《1983年世界發展報告》中發表的各類國家教育狀況數字如表。

注:入學學生總數百分比超過 100,是因為有些學生低於或高於政府規定的小學學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