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W.H.

[拼音]:paobing zhencha

[英文]:artillery reconnaissance

炮兵為獲取作戰所需情報而進行的偵察。重點是獲取炮兵射擊目標和地形、氣象資料,保障炮兵實施及時、準確的射擊。由炮兵指揮員和司令部組織偵察專業分隊實施,並與其他軍種、兵種的偵察密切協同。

炮兵偵察的基本任務是:查明敵行動企圖、兵力部署、指揮配系、陣地編成和工程設施,為指揮員組織指揮戰鬥提供敵情資料;查明各類射擊目標的性質、位置並測定其座標,保障炮兵有效地實施射擊;組織實施炮兵測地和氣象探測,提供準確射擊所需的資料;檢查射擊效果,測出射彈炸點對目標的偏差量,供指揮員和射擊分隊修正射擊;查明戰場的地形情況,判明其對戰鬥行動的影響,選擇炮兵戰鬥隊形的配置地域和運動道路。

炮兵偵察包括地面偵察、航空偵察、測地和氣象勤務。根據技術器材的不同,炮兵偵察的手段分為觀測偵察、聲測偵察、照相偵察、雷達偵察、無線電技術偵察和電視偵察等。炮兵通常採用多種偵察手段,開設各種觀察所和儀器偵察哨,構成縱深梯次的、地面與空中相結合的偵察配系,實施隱蔽而不間斷的偵察。炮兵有時還採用炮兵火力偵察、敵後偵察、審俘、詢問等手段獲取偵察資料。炮兵偵察部門將各種偵察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對資料的真實性、目標位置的精確性和目標活動規律作出正確判斷,提出處置建議,及時上報和發出通報。

炮兵偵察最初是直接目視觀察。隨著火炮射程的增大和光學儀器的出現,開始用光學望遠鏡觀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地面炮兵使用炮兵方向盤、炮隊鏡、光學測距機等進行地面觀測;利用氣球和飛機進行空中觀察、照相和校正射擊;使用炮兵聲測器材測定敵方炮位;運用測繪技術進行炮兵測地(見炮兵測地勤務)。高射炮兵白天用光學觀測器材,夜間用聽音機和探照燈對空中目標進行偵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炮兵的大量使用,炮兵偵察有很大發展。地面炮兵發展了炮兵偵察校射飛機和炮兵照相偵察。高射炮兵使用了警戒雷達和炮瞄雷達,形成光學觀測與各種雷達相結合的對空情報勤務。同時,炮兵開展了對彈道高度範圍的氣象探測(見炮兵氣象勤務)。戰後,炮兵偵察進一步採用了多種技術手段,在實現自動化、全天候、遠距離偵察方面有了新的發展。許多國家使用了地炮雷達、無線電技術偵察器材、炮兵夜視器材、鐳射測距機、炮兵偵察電視、炮兵測地車、偵察車、炮兵偵察校射飛機、小型無人駕駛偵察機,以及對各種情報資料的快速處理裝置;還研製了將各種偵察資訊與指揮計算中心相聯接的裝置,形成目標偵察、射擊指揮與火力控制的自動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