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大教堂

[拼音]:Xiyue Miao

[英文]:Western Mountain Temple

中國曆代帝王祭謁華山之地。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城東 1.5公里的岳廟鎮。原廟系漢武帝時所建,名集靈宮,初址在華山以東的黃神峪,東漢桓帝時遷此,改稱西嶽廟。歷代屢毀屢建,明代已具規模,現存建築多為明建清修。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嶽廟建築為重城式,坐北向南,面對華山。外城四周有高大的城牆,南北長約525米,東西寬225米,牆底部寬 6米,上部寬4米,高約8米。建築分佈在由南至北的中軸線上,前為城門,中間是內宮,後為高閣,兩側有附屬建築。城門二重,前有琉璃影壁。灝靈門為西嶽廟第一道門,3個門洞。午門為外城正門,為5個門洞,牆基用石條砌築。其上原有面寬七間、進深五間的門樓,兩端有穿廊,與東西側樓相連,側樓兩端有上下馬道。

午門內為內宮。內宮分前後兩院,前院大門為櫺星門,為木結構牌樓式門樓,四柱三間三樓式,簷下“蜂巢式如意栱”雕刻著 9個龍頭。在木結構門樓夾隙和兩端,有用磚砌成低矮的懸山式夾牆,夾牆與紅色宮牆相連。宮牆兩端又有歇山頂的角門。前院南北長 130米,東西寬約 100米,院內建石牌樓多座,正中有一座明代建四柱三間五樓式牌樓,雕刻各種卷草花紋、人物、團龍、麒麟、獅獸等,雕工精細。

後院前面為正門金城門,明建,為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三間,斗栱疏朗。後面為西嶽廟主體建築灝靈殿,是歷代帝王祀廟之處。是一座具有六十八柱、九樑、十三檁的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建築,面寬七間,進深五間,迴廊周匝,殿基石築須彌座,前有月臺,平面為“凸”字形。月臺前方有踏道 5座。月臺高 1米。殿內有慈禧太后、同治和光緒帝的御筆匾額。在大殿前兩側有歇山頂的碑樓和攢尖頂八角亭各一對及歷代帝王或欽命大臣祭謁西嶽廟碑記、名人詩詞、敕修西嶽廟全圖碑等。大殿對面是金水橋,原有明代石拱橋3座,現僅存1座。

廟的最後為萬壽閣,原為明萬曆年間所建,1932年毀於火,臺基仍然完整,所有柱礎均保留在原地。臺基高 9米,呈“

”形,四周用磚包砌。閣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周有迴廊。閣的左右,有轉藏樓各一座,面寬進深均為四間,轉藏樓與萬壽閣之間用懸空飛廊相通。

廟中儲存有歷代修建和祭祀華山的碑石几十通。重要的有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西嶽華山廟碑》殘石,北周天和二年(567)《西嶽華山神廟之碑》,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御書《華山銘殘碑》。

歷代兵火、自然災害等對該廟破壞很大。1979年成立了西嶽廟文物管理所,對櫺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及古城牆等建築進行了修葺。

參考文章

西嶽廟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