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人體測量學

[拼音]:Yangshaocun yizhi

[英文]:Yangshaocun Site

中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仰韶文化命名地。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城北 7.5公里仰韶村南的臺地上。遺址長約900米,寬約300米,面積近30萬平方米。1920年秋髮現,1921年瑞典學者J.G.安特生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由於當時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地層學方法,因而把遺址中不同時期的文化遺物混為一談。1937年,河南省博物館曾派人到仰韶村遺址進行考古調查,採集了石器、骨器和彩陶片。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遺址進行調查和試掘,發現仰韶村遺址存在著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兩種不同的文化因素。1980和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仰韶村遺址進行發掘,發現仰韶村遺址主要包括有仰韶文化中期(廟底溝型別)、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 (廟底溝二期文化) 和龍山文化晚期 (河南龍山文化) 四層互相疊壓的文化堆積,其中仰韶文化晚期包含了兩個層次的不同年代的遺存。其上還有東周文化的遺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仰韶文化層中發現有圓形和橢圓形的窖穴。出土石器有斧、鏟、刀、鑿、鏃、網墜、彈丸、犁形器以及刮削器、砍砸器等。陶器數量很多,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器形有鼎、灶、釜、甑、缽、盆、碗、壺、罐、甕、尖底瓶等。紋飾有線紋、繩紋、籃紋、弦紋、劃紋、附加堆紋等。還有一定數量的彩陶。彩陶以黑彩最多,圖案有圓點紋、弧線紋、帶狀紋、直邊或弧邊三角紋、月牙紋、網狀紋等。在龍山文化層中發現 4座房基和30多個窖穴,出土一批石器和相當數量的陶器。陶器以灰陶最多,器形有鬲、鼎、罐、盆、缸、豆、碗、斝、杯、器蓋等。

1961年8月,建立了仰韶村文物保護小組,並收集文物,建立了文物陳列室。1966年4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對仰韶村遺址進行測量和全面鑽探,劃出了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1973年澠池縣文化主管部門組織檢查仰韶村遺址文物保護情況,整頓保護小組,指定取土場地。1980年樹立保護標誌碑。1986年,由上級撥款和群眾集資,在仰韶村建立了文物陳列室和紀念性碑亭。

參考文章

仰韶村遺址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