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區五一反掃蕩
[拼音]:shipin gongye
[英文]:food industry
利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等的工業技術方法,對農產、畜產、水產等原料進行加工以製取食品的工業部門。
中國食品加工有著悠久的歷史。以製糖來說,東漢張衡(公元78~139)在《七辯》中,就有“沙飴石蜜”的描述。以釀酒來說,則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在《素問》中有關“醪醴”的記載,就是指以谷芽釀製的一種古老的酒。幾千年來,中國各族勞動人民不僅在幹藏、醃藏、窖藏等食品保藏技術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在食品生產和烹調工藝方面也有許多獨到的創造,至今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近代食品工業在中國發展則比較晚,19世紀末葉,中外資本相繼設立了碾米廠、麵粉廠、榨糖廠和捲菸廠等。這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開始。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食品工業發展很慢。直到1949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只達到33億元,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十分落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從1952~1985年,國家對食品工業累計投資約 144億元。全國已有食品工業企業7.98萬個,全民所有制企業固定資產原值達310.95億元。1985年食品工業的產值達 951.7億元,為1952年的11倍。食品工業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在整個工業中,食品工業的產值僅次於機械工業、紡織工業,而居第三位。
食品工業是個綜合工業部門,在中國的現階段包括九個部門,即:糧油工業、製鹽工業、屠宰及肉類加工工業、水產工業、罐頭工業、製糖工業、捲菸工業、烤煙工業和釀酒工業。每個工業部門還可以細分為若干具體行業。這些行業在管理上除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佔主要地位外,其他工業和非工業部門也都擁有相當規模的食品工業。為了使食品工業得到協調的發展,全國和許多地區分別成立了食品工業協會,以加強行業管理。
中國食品工業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就人均消費水平來看,還是較低的。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食品結構的改變和家務勞動的社會化,食品工業必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