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巴南坎蒂

[拼音]:kexue wenxian laohua

[英文]:obsolescence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科學文獻隨其"年齡"的增長,內容日益變得陳舊過時,作為情報源的價值不斷減少,最終喪失使用價值的變化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科學知識的不斷更新,科學文獻發生新陳代謝、自然淘汰、呈現老化,乃是必然的普遍現象。

1943年,美國紐約大學C.F.戈斯內爾較早研究了文獻老化問題,並於次年發表《大學圖書館中文獻老化問題》的博士論文。1958年和1960年J.D.貝爾納、R.E.伯頓和R.W.基布勒分別提出了衡量文獻老化速度的"半衰期"概念,即指某學科(專業)現時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時間內發表的。

伯頓和基布勒還提出用下列公式來描述科學文獻的老化:

式中a+b=1;Y為經過一定時間後該學科領域全部文獻中尚在利用的相對數量;x為時間,以 10年為單位。當取Y=0.5時,即可計算出文獻的半衰期。

科學文獻的老化還可以用下列負指數函式來描述:

式中t為文獻出版年齡,以10年為單位;C(t)表示t年所發表文獻的引用頻率;K為常數,隨學科不同而異;e為自然對數的底,等於2.718...;α為文獻老化率。其老化曲線如所示。

影響科學文獻老化的因素主要有:

(1)文獻的增長,②文獻的型別和性質,③學科性質及其發展階段,④使用者需求特點和情報環境質量等。

通過科學文獻老化問題的研究,可以揭示文獻傳播的動態規律,指導文獻採購、剔舊、排架等;還能對未來文獻的利用情況作出預測,進而對整個文獻情報的組織管理具有一定指導意義;還能為科學學及科技史的研究提供定量依據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