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衛星

[拼音]:Guxiandao

[英文]:Ancient Towpath

中國古代行舟拉縴通道。又稱官塘、運道塘。位於浙東運河蕭、紹、虞區段。古代浙東運河水面寬闊,負重逆水行舟,常為風浪所阻,唐元和十年(815)浙東觀察使孟簡重新疏浚運河,並在河上築起一條土堤。明弘治初年山陰知縣李良改用條石砌築。清康熙年間,紹興庠生餘國瑞倡修,數年竣工。1947年,紹興縣修築官塘委員會再次修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纖道貼近水面,綿延百里,其中心地段在紹興柯橋至錢清一帶,長 7公里。纖道有臨水依岸和破水而築兩種形式。前者一般在河面較窄處,採用條石錯縫橫鋪間丁石或條石一順一丁砌築,上鋪石板,每塊闊 0.7~0.9 米;兩面臨水纖道,多在河寬水深處。根據其構造,又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實體纖道,結構形式同依岸纖道相同,即早期堤塘形式,以柯橋鎮東首至謝橋塘灣漊一段最為典型,全長約 3公里;其二是石墩樑橋型纖道,在柯橋阮社附近有兩段頗具代表性,共長約 880米。一般每隔2米左右砌一橋墩,墩用條石壘疊砌築,3根石樑並排架於橋墩上,每塊長 3米左右,寬0.4~0.5米,構成寬約 1.5米的橋面,間隔一定的距離,就有一座大橋,既能調劑纖道兩邊運河水源,又可在風急浪高時,使船隻穿過大橋進入淺水區躲避。這是纖道的一種更新形式,在結構上是一大進步。橫跨運河銜接古纖道拱橋、樑式橋有數十座,柯橋至南錢清段,著名的橋樑就有蔭毓橋、太平橋、涇口大橋等。太平橋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清代重修,結構堅固,雕琢精美,橫跨官塘河兩岸。

古纖道是浙東平原特有的水鄉文物,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它形體纖巧,造型別致,宛如一條水上長虹,延伸到水天極目之處,構成江南水鄉的綺麗風光。

參考文章

古纖道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