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速無粘繞流數值解

[拼音]:laibunici

[英文]: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

又譯萊布尼茲,德國數學家、哲學家,和I.牛頓同為微積分學的建立人。1646年7月1日生於萊比錫,1716年11月14日卒於德國西北的漢諾威。他的多才多藝在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著作包括歷史、語言、生物、地質、機械、物理、法律、外交、神學等方面。他父親是萊比錫大學倫理學教授,萊布尼茨6歲時喪父,家庭豐富的藏書引起他廣泛的興趣。1661年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又曾到耶拿大學學習幾何,1666年在紐倫堡阿爾特多夫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他當時寫出的論文《論組合的技巧》已含有數理邏輯的早期思想,後來的一系列工作使他成為數理邏輯的創始人。

1667年他投身於外交界,在美因茨的大主教J.P.von舍恩博恩的手下工作。在這期間,他到歐洲各國遊歷,接觸數學界的名流,同他們保持密切的聯絡。特別是在巴黎受到C.惠更斯的啟發,決心鑽研數學。在這之後數年,他邁入數學領域,開始創造性的工作。1676年,來到漢諾威,任腓特烈公爵顧問及圖書館館長。此後40年,常居漢諾威,直到去世。

萊布尼茨終生奮鬥的主要目標是尋求一種可以獲得知識和創造發明的普遍方法。這種努力導致許多數學的發現,最突出的是微積分學。牛頓建立微積分主要是從運動學的觀點出發,而萊布尼茨則從幾何學的角度去考慮。特別和I.巴羅的微分三角形有密切關係。他的第一篇微分學文章《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1684)在《學藝》雜誌上發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微積分文獻,比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早3年。這篇僅6頁紙,內容並不豐富,說理也頗含混的文章,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已含有現代微分符號和基本微分法則,還給出極值的條件dy=0和拐點條件d2y=0。運算規則只作簡短的敘述而沒有證明,使人很難理解。1686年他在《學藝》上發表第一篇積分學論文。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於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可是在這篇最早的積分學論文中,卻沒有今天的積分號

。不過這符號確實早已創設,只是因為製版不便,印刷時沒有用。積分號

出現在他1675年10月29日的手稿上,它是字母 s的拉長。微分符號dx出現在1675年11月11日的另一手稿上。他考慮微積分的問題,大概開始於1673年。

萊布尼茨設計了一個能作乘法的計算機,1673年特地到巴黎去製造。這是繼帕斯卡加法機(1642)之後,計算工具的又一進步。他還系統地闡述了二進位制記數法,並把它和中國的八卦聯絡起來。在哲學方面,他倡導客觀唯心主義的單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