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模型

[拼音]:liexing mu

[外文]:Piciformes; woodpeckers

鴷形目是鳥類第二大的目,主要是產於森林地區的中小型攀禽,嘴型多樣。鴷形目有6科,除啄木鳥科廣佈於世界各地外,都侷限於熱帶地區,中國有2科。

鳥綱的1目。中型攀禽。嘴強如鑿,適於鑿木。翅有第5枚次級飛羽。尾為平尾或楔尾,羽軸堅硬而富有 彈性,在攀樹時起支架作用。腳短而強,呈對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雌雄相似。善攀樹幹。舌長而能伸縮自如,舌尖具逆鉤,用以鉤取樹幹中的蠹蟲為食。此目可分為鶲鴷亞目和鴷亞目。鶲鴷亞目包括須鴷科、響蜜鴷科、鵎鵼科等5個科。

鴷亞目只有啄木鳥科。此目約有400種;除大洋洲及南極外,分佈於全世界。中國只有須鴷科8種和啄木鳥科29種。在自己鑿成的樹洞中營巢。雛鳥為晚成性。喙粗長側扁,呈鑿狀。舌長,先端具角質小鉤,在口內外伸縮自如,鉤取昆蟲。腳短而強健,對趾型,趾端有銳爪。尾呈楔形,大多具堅硬的羽幹,富彈性,啄木時起支撐作用。蜥顎、索顎或雀顎型頭骨。為森林鳥類,以昆蟲,特別是樹皮下的昆蟲為主食。多在樹幹上鑿洞為巢,產2~5枚白色卵,孵化期10~18天,雛鳥晚成性。分佈遍及各地。

“鴷”即啄木鳥的意思。

鴷形目下屬分類(科)

鶲鴷科(Galbulidae),鶲鴷體型較小,喙細長而尖直,在空中捕食飛蟲。鶲鴷只分佈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5屬15種。主要代表:棕尾鶲鴷。

噴鴷科(Bucconidae),噴鴷是小型鳥類,喙型多樣,採取伏擊的方式捕食,以昆蟲和爬蟲等為食。噴鴷只分佈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10屬32種。主要代表:白頸噴鴷。

響蜜鴷科(Indicatoridae),響蜜鴷是小型攀禽,有類似杜鵑的巢寄生行為。響蜜鴷喜食蜂蜜和蜂蠟,卻沒有能力搗毀蜂巢,發現蜂巢後,常吸引蜜獾來搗毀蜂巢,分享其食物。響蜜鴷主要分佈於非洲,少數產於亞洲南部,有4屬24種。主要代表:黑喉響蜜鴷。

須鴷科(Capitonidae),須鴷是小型攀禽,喙粗大而有發達的口須,羽色比較鮮豔,有些種類食昆蟲,有些種類則食果實等。須鴷分佈於澳大利亞以外的熱帶地區,有13屬76種,中國有1屬8種。主要代表:紅黃擬啄木。

鵎鵼科(Ramphastidae),鵎鵼又叫巨嘴鳥,多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豔色彩。鵎鵼羽毛的顏色也豐富多彩,黑色較多,雜食性。鵎鵼分佈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在亞馬孫河下游最豐富,約5屬37種。主要代表:龍骨嘴鵎鵼 。

啄木鳥科(Picidae),啄木鳥是中小型攀禽,嘴強直如鑿,舌長能伸縮,有粘液,舌尖有鉤或分叉,用以鉤食昆蟲。啄木鳥約有38屬210種,我國有13屬29種。主要代表:大斑啄木鳥。

參考文章

鴷形目的簡介、具體介紹、鴷形目大全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