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狼公主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雪狼公主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00字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叫《雪狼公主》,大家可能在想,《雪狼公主》可能是一本關於狼的科普書,可你們要這麼想就錯了,這一本書講的可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就向你們介紹一下本書的主要內容吧!廣告很短,請別走開。哎呀,說順嘴了不好意思呀。

雪狼公主主要講的是索菲、戴爾芬和瑪麗安是倫敦所中等寄宿學校的學生,她們三個是形影不離的好姐妹。索菲還沒記事時,媽媽就去世了。她和爸爸相依為命。但在她8歲時,爸爸因車禍而喪生。她就被寄養在媽媽的好朋友一一露絲瑪麗家裡,她對索菲十分吝嗇,不願在她身上花錢。等到索菲長大,她就把索菲送到了寄宿學校。《雪狼公主》描述了三個女孩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但,最令索菲期待的事就是期末旅行了。索菲想去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度假,完成爸爸的夢想。但事與願違,索菲被分到哈代去野炊。但這時,學校卻出現了一個女士,她答應讓索菲去聖彼得堡度假,但索菲由於買錯了車票而被列車員趕下了車。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三個女孩被接到了一個宮殿裡。公主接見了她們,但公主卻整天在宮殿中尋找寶石。當索菲吧這串寶石拿給公主時,公主告訴了索菲她的真實身份,索菲才是真正的《雪狼公主》。但假公主已經把那串寶石拿走了,她告別了倆個好朋友,自己生活在這宮殿裡。但,當她正在惜別那串屬於她、屬於整個沃爾孔斯基的那串可以吊起一個人的鑽石時,只老狼把這串鑽石帶了回來。

這本書教導我們要互相關愛、尊重自然、揚善懲惡這些非常簡單但在我們生活中很少見的品質。這本書教給了我們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自由。只有自由,才是這個世界上不被束縛的東西。有的同學可能說自由就是打電腦、看電視,其實不然,自由是純粹的大自然,是釋放自我、釋放靈魂。

白雪公主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17字

我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讀《格林童話》,這本書給我帶來了歡樂和我美好的遐想,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白雪公主》這篇童話故事。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王后,她生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兒———白雪公主,但是不久王后就死了,國王又娶了一個新王后。

這個新王后雖然美麗,但是嫉妒心非常強。她有一面魔鏡,會告訴她誰是最美的人。白雪公主漸漸長大了。

終於有一天,魔鏡告訴王后,白雪公主是最美的人了!王后聽了,就讓獵人把白雪公主殺了。讀到這兒,我不禁為白雪公主感到著急。看到白雪公主最後被七個小矮人收留,我又為她感到高興。

新王后聽說白雪公主還活著,就想了好多辦法想要殺死她,看到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是讀到最後,我又為白雪公主最終獲得的幸福而感到高興。

故事裡醜惡的皇后因為嫉妒白雪公主的冰雪聰明,所以惡行一天比一天嚴重,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

她的遭遇讓我明白,妒忌心像一條毒蛇,吞噬著人們的善良;妒忌心,像一支暗箭,傷害著善良的人們。

而白雪公主的善良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為善良,她一次次受騙,但也是因為善良,她一次次得救,並最終與白馬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白雪公主的魅力不僅是因為她美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顆善良的愛心!

白雪公主的善良像一顆種子紮根在我的心田,它時時刻刻提醒我:與人為善,樂於助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小公主》讀後感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4字

也許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公主夢,我也一樣,著迷於童話裡公主擁有巨集大的宮殿,華麗的服飾,在綠草如茵的湖邊漫步,在交響樂團伴奏下翩翩起舞……感覺那都是遙不可及的夢,但是當我看完《小公主》後,我的想法慢慢變了。

《小公主》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莎拉的小女孩。她的家庭很富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在她7歲那年,離開了父親去了上流寄宿學校讀書。學校的老師明欽小姐其實並不喜歡莎拉,僅僅是因為莎拉很富有才裝出一副很喜歡她的樣子,因此她也成了課堂上的示範生。但是莎拉自己從來不炫耀自己的富有,她喜歡讀書,喜歡幫助別人,還與受人欺負的孩子們都成了好朋友。她用自己的聰明、善良贏得了同學們公主般的尊敬。

然而,她的父親卻因一筆生意失敗破產,承受不了壓力去世了,一分錢也沒有留下。莎拉的地位從此一落千丈,明欽小姐也露出了真面目,拿走了莎拉華麗的服裝,把她趕進了破房子,莎拉成了一名女傭人。

後來,莎拉在她爸爸的朋友,一位印度紳士的幫助下,她才重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著莎拉的遭遇,我非常地感動,莎拉麵對那麼大的挫折,卻能夠克服困難,堅強地面對,是什麼在支撐著她?不僅僅是她爸爸朋友的幫助,更是她自己的勇敢堅強、寬容善良,是她自己充滿樂觀的想象力。

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們的公主夢並不是遙不可及,其實我們每個女孩都是自己的公主,真正公主擁有的不是巨集大的宮殿,華麗的服飾,而是勇敢樂觀,寬容善良的公主品質。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魚……我腦海中閃過一串名單,對,她們也一樣,都是真正的公主。

小公主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69字

我曾經讀過一本名叫《小公主》的小說。讀完後,主人公莎拉樂觀堅強的精神感動了我,也帶給了我一種積極的影響。

莎拉曾經十分不幸,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幸好還有父親疼愛她。她七歲時被送到一所貴族學校讀書,由於家庭條件優越,她在學校成為了眾星捧月的“小公主”。可是不幸再次靠近了她,她的爸爸也去世了。這樣在一夜之間,莎拉由一個高高在上的“小公主”,一下子變成了無依無靠、受人欺壓的“小孤女”。但莎拉通過各種努力,最終成為了一個的“真正”的小公主。

我最為欣賞的就是莎拉在困境中,還能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莎拉在得知父親去世的噩耗時,她非常悲傷痛苦,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消沉、放棄自己。她高貴的品質,也沒有因為災難的到來而有所改變。她不僅自強自立,還幫助小夥伴貝基免遭珍妮校長的剝削與羞辱。她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小公主”。

幾個星期以前,我遭受了一次十分痛楚的口腔潰瘍病痛之苦。我的舌頭、下嘴脣一夜之間都出現了潰瘍的瘡口,最初僅僅是吃東西,都會疼得我流出眼淚。嚴重時張嘴說話都要小心翼翼,因為疼痛時時刻刻都在折磨著我。當時我真是感覺萬般難受,有時我就想不吃飯不喝水了吧!這時我就想到了莎拉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她的爸爸媽媽都去世了,這是多麼的不幸,但是她一個人還能樂觀堅強地面對苦難的生活,甚至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小公主”。每當想到這裡,我就鼓勵自己要像莎拉那般堅強樂觀。於是我照樣吃飯喝水,雖然會有些疼痛,速度也會比較慢,但是我已經能做到不哭不鬧,心情平穩地面對這一切,甚至能自己默默地承受苦痛,沒有過度地向父母或老師索取幫助。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用一顆樂觀堅強的心去積極地應對,一切困難都會過去。

一直以來,我都想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有困難,我會積極面對;有活動,我會認真參與;有需要我的地方,我會全力以赴。我也要做一個像莎拉一樣的“小公主”!

《小公主》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54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英國作家弗朗西斯的作品《小公主》,這本書令我感觸頗深。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駐印度的英國上尉軍官拉爾夫。克魯的獨生女莎拉。克魯,她是一個富有、美麗、善良的女孩。她本是集萬千寵愛,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熱病奪去了她爸爸的生命,她爸爸死後,她便處處受人欺負。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

莎拉很善良。有一天被當女傭使喚的莎拉在大街上撿到了一枚四便士的硬幣,儘管她已經餓得不行了,但還依然找著失主。找不到失主,她便買了六個小麵包,但莎拉卻把其中的五個給了路邊的一個女乞丐,她已經這麼餓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那是出自她善良的本性,莎拉覺得這個女孩比她更餓,就把麵包給了她,莎拉這種為人著想的品質令我敬佩!

莎拉說:“如果我是公主,即使我衣衫襤褸,我的內心也還是個公主,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顆公主的心,那便是一種極大的成功。”正是因為她有著這樣一種心態,才能在明欽小姐和其他同學的諷刺下維護她那不可侵犯的自尊,不因此而消沉,不向命運屈服,咬緊牙關,用她的樂觀、勇氣和堅強的意志,從容地面對自己的苦難生活。

莎拉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像個驕傲的小公主一樣,不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莎拉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公主,我要向她學習,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堅持到底!

夢幻小公主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62字

我推薦的這本書名叫《夢幻小公主》,它可好看了!不但故事精彩、內容豐富,還運用了很多好詞好句,讓我印象很深刻,我很喜歡它。

它的肚量很大,裝滿了秀色可餐的“食物”。有一模一樣的小公主、西蒙和夏亞兩位王子、靜止的空間和被冤枉的精靈女巫等都太有趣了,太神幻了。故事內容緊湊,環環相扣,讓人拿起它就不捨得放下了,讓我沉醉其中。

它裡面的四字好詞和修辭手法也用了很多,有不省人事、化險為夷、猶豫不決等好詞語。用了比喻、誇張、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鏡之城》那一章,那是一個靜止的空間,居然是為了保護一個任性的小公主而建造的,太讓我感興趣了。還有鏡城的祕密,原來裡面住著一群人類,可他們卻是變身的吸血鬼,只有待在那裡面,才可以保持身為人類的記憶。那個小公主體弱多病,她得了一種絕症,在她快死時,國王王后將她送進了鏡之城。一開始,國王王后會常來看小公主,看著小公主無憂無慮的,他們很放心。可後面國王王后只在夜晚來看她,小公主不知道,還以為爸爸媽媽拋棄她了,不喜歡她了,讓小公主產生了孤獨感,她並不知道這是誤會,小公主變得越來越任性。越看到後面,越精彩,讓很多前面不明白的情節頓時恍然大悟了。讓人欣慰的是,公主的弟弟西蒙帶來了國王和王后還讓小公主從一個正方形透視鏡裡看到了過去的一些事情,她明白了父母的愛,羞愧不已。

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彷彿自己置身於故事情節中流連忘返,既感嘆天下父母的不易,也同情小公主的命運,讓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很有意義。

小公主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32字

我的公主夢

《小公主》這本書是美國的弗朗西斯·伯內特撰寫的。主要講了一位叫薩拉·克魯的女孩,她是富有的英國軍官的愛女,在貴族學校裡過著公主般的生活。但是隨著父親的不幸病故,她在學校的地位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無依無靠、窮困潦倒。她雖然受盡虐待,但她依然樂觀向上,用公主的標準要求自己:不和他人吵鬧,不掉一滴眼淚,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最終,昔日的公主在經歷磨難後又重拾了往日的光彩。

我讀了這本書,覺得很慚愧。薩拉小小的年紀就能承受這樣大的心理壓力,依然不放棄,而我面對些許的質疑就想過退縮。

我喜歡打網球,喜歡運動帶給我的喜悅,可是被晒得烏黑烏黑的。同學、鄰居都說我黑,一點小公主的樣子都沒有,小公主就應該白白淨淨;就連我7歲的表妹做作業造句,都說她同學旅遊回來晒得像姐姐一樣黑。於是我有點氣餒了,到底是放棄自己的愛好還是做一個白白淨淨的公主呢?

現在知道了,公主不僅僅只是外表好看,更多的是“心靈美”,我們要學習薩拉的優秀品質,堅強勇敢、心地善良、樂觀向上;要克服困難,學好本領。

“不管會發生什麼,”她說,“有一樣東西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我是公主,即使我衣衫襤褸,我的內心也還是一個公主。如果衣著華麗,我很容易就會成為公主,可是在不為人知的時候,還能保持一顆公主的心,這是一種更大的成功。”這是本書主人公薩拉的話,讓我回味無窮……

於是,我也開始慢慢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當走在路上時,我會對自己說:“公主會落落大方的走路。”;當手上有垃圾時,我會對自己說:“公主不會亂丟垃圾。”;當看到小朋友哇哇大哭時,我會對自己說:“公主一定會幫助他們。”;當做一件事想放棄時,我會對自己說:“公主會一直堅持下去,不會半途而廢”。

我心中有一個公主,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她都有公主的言行舉止,而且做任何事都不會放棄,很堅強,就像薩拉一樣,還要通情達理,心靈手巧,博覽群書……這就是我的公主夢!

小公主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24字

這幾周,我讀了《小公主》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莎拉被爸爸(克魯上尉)送去明欽小姐女塾,在那裡做一位特殊寄宿生,過著優越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她的父親去世了,她沒有財產了,明欽小姐就讓她幹活,把她當奴隸一樣對待,讓她吃不飽,穿不暖。可當初使她父親破產的那位父親的朋友找到了她,並讓她做回了從前的莎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莎拉從一位特殊寄宿生淪落到小使女的時期。那段時期,正是她的人生逆境。她有時一天三頓都沒得吃,還要在下雨天去買東西;她冬天只能套上薄外套,冷了卻不能穿更多的衣服……但她面對這些並沒有抱怨,而是抱以樂觀的態度,並沒有就此沉淪下去。她找到了夥伴——另一位幹粗活的小使女和另外兩位女學生,並與她們交談,分享自己的心情,還認識了一隻老鼠和幾隻麻雀,在莎拉孤獨的時候,他們總能陪伴她。而且莎拉很會“假設”,有了它的這個本領,什麼事都能變成好事,也正是這個本領鼓勵著她,讓她樂觀的活下去。

再想想我,那回體育課上,老師要求我們排球要連續掂三十個,但我怎麼做都做不到連續掂滿30個。眼瞧著過關的人越來越多,但我並沒有放棄,仍然努力著,於是,我掂的個數越來越多,漸漸地接近30個了……

看來,在逆境中樂觀向上,是幫助我們度過逆境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遇到逆境就更不應該斷絕希望,應該像《小公主》中的莎拉一樣,面對逆境,樂觀向上!

小公主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22字

“公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彙,它原本是指出生於皇家的高貴女孩,後來,人們也把家境富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幸運女孩成為“公主”。而《小公主》這本書,講的就是後一種公主的故事。

可是,看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書中的“公主”只是一件外衣,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外衣,告訴我們,怎樣的人才是高貴的。而這一點,小主人公薩拉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薩拉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當她來到寄宿學校時,也是最光彩奪目的——有著數不清的漂亮衣服跟金錢和校長寵愛的薩拉就像是一位小公主,不過,擁有這些的薩拉併為因此驕傲、炫耀:她成為了跟她一樣沒有媽媽的愛哭鬼洛蒂的“小媽媽”;幫助自卑女孩亞美學習法語並和她成為好朋友;和人人嫌棄的可憐小女傭蓓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薩拉的謙卑、高尚和友好讓大家都很喜歡她,尊敬她。

可是,好景不長,薩拉的父親得病去世,因事業的失敗,死後並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勢利眼的校長得知後,對薩拉的態度從最開始的阿諛奉承變成了冷酷無情,並讓薩拉成了學校裡的小女傭,從漂亮舒適的房間被趕到一個狹窄寒冷的閣樓里居住;穿著從華麗優雅變成破爛不堪的衣服;每天都幹著繁重的活,還要受盡別人的歧視……但是,薩拉依舊在心裡把自己當成一位公主,用公主的言談舉止來面對他人。最終,父親生前的好朋友找到了她,幸福重新來臨……

“如果穿著華麗的衣服,當個公主是容易的,但是,如果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始終做個公主,那才是更大的成功呢。”薩拉曾這麼說過。也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不管她的身份是富家少女還是小女傭,在人們心中,她始終是一位公主,始終是一個高貴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人:也許他們身份高貴,穿著高貴,但是卻趾高氣揚,瞧不起別人;也許他們身份平凡,穿著普通,但是有一顆像薩拉那樣高貴的心,大家自然而然也會認為他們是高貴的人。

一個人的高貴,與他(她)的財富和外貌沒有任何關係,只要你有一顆善良崇高的心,你就是高貴的。

小公主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375字

薩拉·克魯是《小公主》中的一個女主角。她既可愛又樂於助人,並且很善良,可明奇小姐一點兒也不喜歡她。她之所以對她好,是因為明奇小姐不想讓薩拉爸爸知道,她不喜歡薩拉,而會遭到爸爸的不喜歡。

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小女孩叫“樂蒂”,她從小就沒有了媽媽,得不到疼愛,所以很喜歡哭。薩拉就自告奮勇的做起了樂蒂的“媽媽”,給樂蒂帶來了很多的快樂。

不久以後,薩拉的爸爸死了,薩拉淪落成了乞丐,天天吃不飽,幹不完的活,臉色也越來越不好。樂蒂也慢慢長大了,她記得薩拉過去對她的好,所以她經常去看薩拉,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薩拉心裡很高興。

薩拉很堅強,後來被好心人收養了,又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了。但是她還是不會忘記以前的自己,經常去幫助小乞丐。

我要學習薩拉身上的助人為樂,遇到問題積極面對的精神。

小公主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241字

公主不一定要用華麗的衣物包裝,公主不一定要萬人矚目,只要你擁有一顆高貴的心,你就是公主。——題記

《小公主》中的薩拉曾經擁有各種奢侈品,生活十分富裕,但她不會怪罪女僕在椅子上睡著了,也不會抱怨洛蒂太會哭,她擁有一顆感恩、寬容的心。當她爸爸去世時,她也沒有哭鬧,她有著極為堅強的內心。就算明欽女士剝奪了她的一切,她並不抱怨,薩拉認為軍人在行軍時不會抱怨任何事,她要像父親那樣擁有軍人的品格,她也從不屈服。在閣樓裡時,她雖經歷極大的痛苦,薩拉依然認為:“如果我是位穿著破衣爛衫的公主,那我是個精神上的公主。穿金戴銀時當個公主固然輕而易舉,但默默無聞時始終保持一顆公主的心,難道這不是更大的勝利嗎?”她內心的強大,是別人無法比擬的。明欽女士企圖制服她,對她又打又罵,可薩拉卻在想:如果我是位公主,我會如何看待眼下的局面?會如何對待這個心靈狹隘的女人?話語行動之間,處處體現出傲氣,即使被虐得成了婢女,她內心依然是一位高貴的公主。

逆境之中她也是仁善的。記得薩拉當幫傭時,遇見過一個貴族男孩。男孩給了她六便士,她不禁很尷尬,她並不是一個乞丐。但她不想讓男孩難堪,就收下了,說:“謝謝你,我親愛的小寶貝兒。”回到閣樓,她不禁感到悲傷,自己竟已變成了一個乞丐。薩拉為了維護男孩的自尊,不覺丟失了自己的尊嚴。

那時的薩拉每天要走好多路,又總是吃不飽飯,她實在餓壞了,拿著撿來的一便士去麵包店買了一個麵包,麵包店老闆看她可憐,就給了她六個。她出門時,看見一個比她更餓的小女孩蹲在路邊,薩拉就給了她五個麵包,只剩一個給自己。老闆被她的善行深深感動。

如果你原先是個貴族,突然淪落成了一個女僕,你會像薩拉那樣堅強嗎?在你飢餓的時候,你會把食物分給比你更餓的人吃嗎?如果有人誤認為你是乞丐,你會保持理智嗎?你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嗎?如果你能做到這些,你也是公主!

記得我之前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自從和初中生一塊兒學程式設計起,總感覺這個課程很難,跟不上,考試也總是墊底。這對於我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那段時間裡我經常悶悶不樂,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為什麼突然這麼差,以前那個聰明的“我”到底去哪兒了?直到我讀了《小公主》,心情大為振奮,覺得薩拉尚且能在人生低谷時堅強地走下去,我一定也行,這點挫折算的了什麼?自此以後,我便努力學習程式設計,和薩拉一樣,走出了這段低谷。是薩拉教會我要自強不息,是薩拉教會我要時時行善,是薩拉教會我要傳播愛意,她讓我感悟生命之美好,原來有能力的人更能表達善意。

人生總有順境和逆境,面對順境我們要像薩拉那樣保有一顆仁善之心,面對逆境我們也要像薩拉那樣堅強不屈、堅守善良。就像北宋文豪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公主不在於外在是否富有,只要你內心閃光,你也是位尊貴的公主。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頂王冠,那是心靈的王冠,請戴上它昂首前行,越挫越勇!

小公主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00字

我從小就愛閱讀。從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到歷史小說?w三國演義》,從“人之初,性本善”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閱讀了許多不同的書。

最近,給我啟發最大的是《小公主》這本書。此書講的是一個名叫薩拉的小女孩由於父親破產身亡,一夜間從億萬富翁的女兒變成一個低賤的使女。但是在她生活困難時,始終堅強地活下去,不卑不亢。最終找到了通往快樂大門的鑰匙,迎來了新生活,又成了一位“小公主”。

有一幕使我深受感動:薩拉從小公主變為身無分文的使女時,忍受身邊很多人的虐待、欺負,就連校長也對她冷嘲熱諷,還禁止薩拉不許和別的同學說話,不許進餐廳吃飯,只能在廚房吃學生們的剩飯,每天安排她有做不完的事情。她的境遇如此悲慘,但她的個性卻沒有因此而頹廢,她仍然利用夜晚睡覺的時間讀書、學習!她堅信“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想到這,我想起以前覺得自己要控制體重了,就決定每晚6點以後就不吃東西。大概堅持了一個星期左右,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心想胖就胖點,後來看到上升的體重,我後悔不已,怪自己沒有堅持下去。

讀《小公主》後,我被薩拉堅強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難解的奧數題,像往常一樣“爸爸”兩個字剛準備吐出口,可這次卻嚥了下去,“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薩拉的這句話突然在我耳邊響起。於是我趕緊坐下,把題目讀了一遍又一遍,將已知條件逐一寫下來,再一個一個地整理,經過一番的推理、計算、驗證,終於解出來了。我高興地跳起來,連連拍手,大聲喊道:“我做出來啦!”我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就像薩拉又變為小公主一樣!

讀書能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知識與智慧,只要一點一點的積累,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會讓書成為我的好朋友,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狼王夢》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475字

在人們的心目中,狼是邪惡的,翻看《成語字典》,什麼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全是形容狼的殘暴、奸惡和凶險。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狼王夢》,這本書是著名動物小說家沈石溪寫的,它主要講了一個關於狼、關於愛、關於夢想的故事,講述了一匹母狼可歌可泣的生活。母狼紫嵐在一個暴風驟雨的晚上產下了五隻小狼崽,但其中一隻小狼崽,卻因為母狼的疏忽,喪身在暴風雨中。紫嵐給大兒子取名叫黑仔,二兒子取名叫藍魂兒,三兒子取名叫雙毛,女兒叫媚媚,由於大兒子黑仔長得極像當年紫嵐喜歡的黑桑,於是紫嵐對黑仔視愛如珍,精心培養它,但是卻被一隻大金雕給扔下懸崖,於是紫嵐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藍魂兒、雙毛身上,但他們都是在快要登上王位的時候,結束了生命。紫嵐只好把希望寄託在了子孫上,但她卻看見那隻奪走黑仔生命的金雕在媚媚洞口盤旋,為了圓她的狼王夢,與金雕同歸於盡了。

《狼王夢》這本書每一個扣人心絃的動作,讓我對狼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管是凶惡的母狼、還是殘忍的獵豹……他們都有著至高無上的母愛。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才,所以我衷心祝願紫嵐可以圓了她的夢。

《狼圖騰》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92字

《狼圖騰》這本書,我早有耳聞。暑假中我把這本書徹底讀了一遍。讀完後,我心中思緒萬千。這,才是真正的精神盛宴。

我認為,中華文明的信仰一直缺少著一種重要的東西—狼的精神。長期以來人們對狼有誤解,它在人們心中一直是陰險狡詐的負面形象,就連字典裡也全是“狼心狗肺”、“狼狽為奸”之類的詞語。不過,這本書卻徹底改變了我曾經有些愚昧的想法。

在蒙古人心中,狼就是神的化身,是智商和體能,聰明與智慧,忠誠與狡詐等一系列完美的結合。這個古老的種族,在千萬年的演變中不斷完善自己,因而得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成為草原霸主。我彷彿穿越了千年迷霧,也同作者一起揭開了狼與蒙古人身上不可思議的謎團。

可以說,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造就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造就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國家。蒙古人在長期的與狼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近乎完美地學到了狼的精神,這也是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為何文化水平低下,卻在戰爭中所向披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原因。《孫子兵法》享譽世界,但孫武也許不知道,其實狼幾萬年前就把“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戰術運用到實戰中。

中原華夏民族信仰的是保佑大地風調雨順的龍圖騰。長期的耕作,使我們逐漸喪失了狼性,喪失了血性,變成了羊。這也是為何古代聞狼煙就兵敗如山倒,清政府如此腐敗無能的原因。縱觀歷朝歷代,但凡明君,無一不喜歡打獵,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正是為了培養“狼性”。即使在高度資訊化的現代戰爭中,一個民族的精神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如果龍圖騰中能加入一些狼圖騰的信仰,那麼我們也許不會有那段屈辱的歷史……

狼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物種,是它控制了草原上羊、兔、馬等物種的數量,保證了草原生態的平衡,是它逼迫著蒙古馬日夜奔跑,產生了世界聞名的馬種,亦是它成就了傳奇的蒙古民族。

我似乎能與作者一同進入草原,草原狼的精神喚醒了我沉睡的心。現在,儘管一望無際的草原不復存在,草原狼已日益稀少,面對這曾經輝煌的歷史曾經破碎的山河,我還是真心的希望呼喚起中華民族內心的狼性。

狼·自然·人——《狼圖騰》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700字

《狼圖騰》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奇書,在蒼茫的草原深處,挖掘自然所隱藏的,生命最原始的對視。隨著沉穩的文字,讀者逐漸找到血液中所暗含的天性,也找到了別一個窗戶帶來看世界看待世界。

狼與自然

額侖草原的狼是令人興奮的存在。它不同於漢人筆下的那般喪盡天良,而是整個自然的守護者。狼控制著自身和其他物種的繁殖速度。以維持草原生態的穩定。文中的狼英勇無畏,足智多謀,狼不同於老虎,獅子,能在遼闊無邊的大草原上,佔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漢族典籍中,狼是狡詐,凶殘和貪婪的象徵,可是我們也不能忽略,狼生活在險象叢生的草原而不是已經被人類治理的太平原,為了生存狼必須處處提防,處處算計,以減小自身的損失;為了生存,狼必須冷靜甚至冷酷無情,以換取大局的有利地位及籌碼;為了生存,狼必須珍惜一切有利於自己的東西,以提升自身的實力。人們只看到了狼身上與所提倡首先準的不符合,卻忽視了狼身上那珍貴的精神力量,也遺忘了自然對於任何生物的底線—生存。

狼與自然與人

很顯然人類的行為早已越過了那條底線,以享樂為目的,對其他生物的侵害,就算用再多優美正直的字眼也無法粉飾,自然終究會對人類做出一個裁決,讓人類在悄然大悟中接受懲罰。而狼則不同,書中有段話這樣說“狼圖騰是以一當十,當百,當千,當萬的強大精神力量。狼圖騰是捍衛草原大命的圖騰……要是真正敬拜狼圖騰,就要站在天地、自然、草原的大命這一邊,就是乘下一條狼了得鬥下去。相信物級必反的自然規律吧,騰格里是會替草原報仇的。”狼與人兩相對比之下,人類是否應該好好反思,該把自然置於何種地位呢?

額侖草原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那日黑夜裡的隱隱綠光,是否早已反映了那滿天的黃沙呢?

《狼圖騰》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71字

《狼圖騰》是一部反映遊牧民族生存哲學的大書,雷霆般的筆觸直擊儒家文化民族性格中的弱處,將封建文化和農耕文化的羊性和奴性赤裸裸的暴露了出來。

中國人的奴性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小農經濟和農耕文明下歷史的必然。陸遜先生說過:“人+狼性=西洋人,人+羊性(畜生性)=某一種人。”這連魯迅先生都不願意說的某一種人是什麼?我可以肯定地認為某一種人約略等於大多數中國人。其實《狼圖騰》與《醜陋的中國人》在內容上是有相通性的,都指出了中國人的奴性亦或是羊性之深。有學者曾說:“中國人就像豬,平時只顧埋頭吃飯,周圍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事不關己;觸犯到自己的利益了,才仰起頭大聲叫,叫得比誰都慘;叫得人煩了,扔個白饅頭,立馬不出聲了別人叫的時候他還是隻顧埋頭吃。”這個“豬”與“羊”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也是中國人在長期腐朽殘暴統治下仍能苟延殘喘的原因。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去爭取民主,因為生活在地獄裡的人從不知道自己在地獄。只要不到吃不上飯的地步,中國人是絕不會主動反抗的。

既然有羊性就會有狼性,羊性民族註定要被狼性民族統治。從有歷史記載開始,由遊牧民族的首領皇帝打敗農耕民族的炎帝以來,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商朝、秦朝、北魏、遼金、西夏、蒙古、元、清。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朝代都是被稱之為“夷”的遊牧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因為:他們都繼承了草原上深厚的狼性,殘忍、狡猾、勇猛;他們用令人敬畏的狼性建立了輝煌的文明。

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更強的民族存在決定更強的民族性格;而強悍的民族性格有可以反作用於民族的存在,主動果敢地為自己民族建立起更加強悍先進的民族存在,強化民族性格。強者為王。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有很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值得借鑑。其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儲存實力,麻痺對手,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置對方與死地。三,為了勝利粉身碎骨。這樣的對手不管在哪裡都是最可怕的。

只有抽調中華龍圖騰裡的封建帝王專制精神,中國巨龍才可能真正騰飛,飛向全球,飛向太空,為中華民族開拓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我的狼媽媽》讀後感 篇17

敘事作文 ,692字

每當讀《我的狼媽媽》時,我總被文中那字眼所感動。這本書講了一位名叫白歌的小女孩,在她過生日那天,媽媽為了救她死去了,並變成一隻白狼來人間照顧白歌。最後化作一縷白煙飛走了。

看完整本書後,我想到了以前和媽媽生氣的時候。那次,媽媽出去買了一點好吃的和水果,說要帶我去玩,這些是在路上吃的。但媽媽在下午並沒有領我出去玩,到是把好吃的和水果留了一小部分讓我吃,但是卻把一大部分全給了我的小表弟。我知道後,十分生氣:“討厭,為什麼給我留了那麼一丁點,給小表弟就那麼多?而且你下午說得要去玩呢,你在開玩笑,開玩笑。對嗎?”媽媽平靜地對我說:“怎麼,給小表弟拿一點就不行嗎?你是當姐姐的,不能和弟弟妹妹爭吃的。再說,下午我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來陪你玩?你這孩子,真不懂事!”我聽了之後,扔下一句“哼,我再也不要和你一起做事了,你一點也不誠信!”然後就遠遠地離開了。

想到這件事,我非常難過,多少母親都想和孩子們一塊輕鬆輕鬆,玩一玩,但有時能實現,有時有實現不了。媽媽並不是主觀上不願意,而是由於工作等原因沒辦法實現,我怎麼就不體諒媽媽心裡的糾結呢?以前的孩子們,在村裡,他們哪有玩的時候?睡覺時都是有磚塊搭起來的床,硬得一晚上都睡不好。現在呢?我們有舒服的小床,溫馨的小屋,還有漂亮的書櫃。但我們仍不知足,這怎麼行?難道媽媽對我們不好嗎?誰知道她的良苦用心呢?我們沒有體會到媽媽的感受,不明白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也不知道媽媽為了我們,頭上的不知多會兒多了好多的“銀絲”。

所以,從現在起,好好地和媽媽說話,不要再和媽媽頂撞了。在頂撞時,想一下媽媽的感受,好嗎?這是我要對我說的,也是要對大家說的。

震撼天地的夢想,永不磨滅的母愛——《狼王夢》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42字

人們常說夢是一種希望,是一種寄託,是一種隱形的力量。為了它可以終生熱血沸騰,哪怕付出最寶貴的生命。

狼,凶殘、可怕,它令人畏懼。但它也有著一份堅持,一個夢想。《狼王夢》中,在浩瀚的草原上,有著這麼兩匹狼。紫嵐和黑桑,它們是夫妻,他們有著一個夢想,就是打敗狼王洛夏,從而奪取王位。然而黑桑卻不幸死在了野豬的獠牙下。紫嵐活了過來,並且生下來黑桑的孩子,它生下的五匹狼崽中有一匹小狼崽沒能保住性命。剩下的四匹狼崽分別取名為黑仔、藍魂兒、雙毛、媚媚。

雖然黑桑死了,但紫嵐並未放棄奪取王位。她把希望寄託在三匹公狼身上,不過天有不測風雲,黑仔被金雕啄去當腹中餐;藍魂兒被獵人的捕狼夾夾住了“麻桿腰”;雙毛從小受欺負,自卑,最後在和狼王決鬥時被殺死。所以,紫嵐唯有把夢想延續在狼孫身上。只可惜最後紫嵐為救狼孫,與金雕拼死一搏,同歸於盡。

其實作為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又何不心痛呢?但它還是依然堅持了下去,因為有夢想,紫嵐才不顧一切的訓練自己的後代,渴望其中有一個能成為狼王。因為有夢想,才導致過度偏愛,以致孩子不斷的離它而去。因為有夢想支撐著紫嵐,它才不斷從失子的悲痛中走出來,培育下一個狼王;然而夢想越來越大,漸漸地變成了野心,一種渴望,最終使自己付出了生命。這一切的一切也是因為愛把。紫嵐對黑桑的愛,因為愛,所以才不顧一切去補足黑桑的遺憾。

只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夢罷了。夢,那終究是一個夢,無論擁有多強大的力量,都抵不過命運的捉弄,造物主的選擇,星位的歉意,一切迴歸最初,所有天賦皆為空談。曾經再多的幻想,曾經再多的艱辛努力,曾經多完美的計劃,一旦走錯一步,一切便成為遠離我們的夢,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當放下這個夢時,想必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吧。每一個夢都像映在泡泡上的圖畫,泡泡一破一切都消失不見,歷史更不會因此而改變。只有自己呆在原地,垂頭喪氣而以。因為那終究是一個易碎的夢呀!有的夢值得我們去追尋,可是凡事都有個度,別太固執於一點。希望在那遙遠的天國,紫嵐可以和黑桑快快樂樂的在一起。

《狼王夢》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81字

如果討論到狼,大家一定會說:“狼是個十足的大壞蛋,沒‘狼’性!”以前我也是怎麼認為,聽著媽媽講童話故事裡的大灰狼,嚇得我躲進被單裡不出來,最後還是爸爸把我活生生地“拖”出去。可看了沈石溪的代表作—《狼王夢》以後,我就改變了我的想法。

《狼王夢》裡的情節栩栩如生,打鬥的畫面好像就呈現在眼前,狼崽嬉皮打鬧又讓我想起兒時的我,母狼那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又深深打動了我。

裡面講述了母狼紫嵐在風雨交加之夜生下五隻虛弱的小狼崽,卻意外夭折了一隻。為了完成丈夫黑桑的遺願,它花盡千方百計想把自己其中一隻狼崽培育成頂天立地的狼王。可現實是殘酷的。三隻小公狼一一死去。它把最後一點希望寄託在狼孫身上,為了確保其安全,便和老鵰同歸於盡了。

作為母親的紫嵐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有好吃的都是先讓孩子先吃。一有危險,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引火上身,永遠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孩子。多麼偉大啊!作為母親的紫嵐,為了把後代培育成狼王,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為了子孫的安全,不惜自己那寶貴的生命,多麼使人感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試問有哪位為人父母的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呢?直到現在我才真正理解媽媽的做法。小的時候,當我跌倒在地時,媽媽總是站在一旁鼓勵我自己起來;生活中,當我遇到困難時,媽媽總是我堅強的後盾,不斷給予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讓我一次次勇敢地面對並戰勝它,使我不斷地進步;當我遇到傷心的事兒時,媽媽總是笑著安慰我,把我一切不開心的事都吹到九霄雲外去了;學習上,當我取得成績時,媽媽總是耐心地教導我不能驕傲,讓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績……可見一位母親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她對孩子的愛是多麼的偉大!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母親的恩情,我們惟有以愛和孝敬來回報。在此我想大聲地對媽媽說一聲:“我愛你,媽媽!”

“食”者——《狼圖騰》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233字

珍饈美味,饕餮佳餚,這是你的罪。然而,沾滿油膩而又半摻著血腥的脣,咀嚼獸骨而又磨挫著膾炙的齒。慾望,永遠存在,永世不休。來吧,莫追也莫問,我的盤中餐,我的俎上肉。當狼食人已成為床頭哄騙小兒的笑談,人食狼,這一誕生於想象之中的駭人聽聞,也便務實於口舌之上。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先生面對人類文明前進史中衍生出的封建禮教制度食人的慘狀,以筆為矛,痛斥如是。人,從原始森林到群居成舍,從取火狩獵到同類攻伐,一路走來,慾望也如影相隨地膨脹式擴張,終於,華夏大地走向了因君王一己之慾便可伏屍百萬,流血漂杵的封建專制。於是,制度便也可以食人,魯迅先生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引申為期望這種慘狀可以速朽於大光之世。然而,事與願違。人依舊在走,百載旅途中,只是刀劍棍棒換成了槍林彈雨、只是良弩器械換成了核能電子,只是不同的人拿上了不同的工具。依舊在殺,依舊在食。始終沒能閉上欲壑難平的嘴。一如愛因斯坦所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將只會用木棒和石頭打仗了。”

在以文革時期為背景的《狼圖騰》中:人,可以殺狼取其崽,可以為皮炸癩洞,可以用疾馳的飛車讓狼橫屍荒野,亦可以用機槍炸藥將狼趕盡殺絕。當鋼刃刺入狼的胸膛換來咬死刀身不鬆口的血恨眼神,獵人並沒有放下手中的刀而是進而剝下它的皮,設下封喉的毒,佈下鋼齒的夾,舉起硝煙的槍。貴婦肩上的絨,名流腳下的毯。所謂的價值不菲換來殘暴嗜血的行為對於人而言早已是數見不鮮。羊和狼,虎與豹,草原與海,其實最大的天敵是人類。然而,做絕了一切,殺狼,食狼,用狼的人對於狼刻畫於碑文史冊之上的,讓我印象最深的也只莫過於聊齋志異中那兩隻盯著屠戶的骨頭,形象貪婪狡詐的“違章動物”了。狼之血腥,狼之貪婪,狼之凶狠確實如人所言不假,然而這個世界始終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便廝殺的工具不再是尖牙利齒,不再是刀劍槍戟,但是本質是不會變的。有能力的人就能用他的能力用他的新的廝殺利器來贏取最大的利益。考試升級如斯殺,商場勾鬥如斯殺,官場暗湧也是如斯殺,嚮往人道主義樂土的人士也不妨扣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廝殺格鬥後的勝利者?是不是能給失敗者真正的憐憫和體恤呢。人,沒有理由去冠之惡名昭著之詞描述為生存而戰的狼群。相反,撿起了自然饋贈之物將其製成武器的人又豈是虎狼之殘暴所能及?只不過蒙古人敬畏狼卻鮮有文字,中原人憎惡狼且曲其本貌。不管怎樣,人還是在走,依舊在殺。

人的慾望,褪去了良田耕地,建起了聳立高樓,吞噬了豐腴草原。當昔日共處的生靈萬物被人屠殺殆盡,腳下踩著的地球是否又能容忍嘴角抹著鮮血的人呢?或許人對廣袤無際的天空與深邃無底的海洋發自內心深處的畏懼與恐慌,是魔鬼在人心中對人劃下的最後界限。慾望,究竟會蔓延幾時,多遠,何長……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