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木蘭辭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18字

《木蘭辭》是一篇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描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不願做官卸甲還鄉的故事。

在詩的薰陶下,我腦中閃過了一幅幅圖景:一位身著黃金鎧甲的女郎,披著一件似血的披風,束著高高的髮髻,眉宇之間透著一股英氣,不細細分辨絕不知她是女兒身。一翻身跨上一匹雄黑的駿馬,拉緊韁繩飛馳前去。

第一夜宿營在黃河岸邊,當她聽見那奔流洶湧的濤聲時,心中一下開闊,對前方的軍旅生活充滿期望;第二夜到達黑山頭,木蘭聽到了燕山胡人的戰馬洪亮的啾啾鳴叫聲,但那蕭瑟的風卻牽動了幾縷她心中的思鄉之情。時間飛逝,木蘭越過了一道道險峻的關塞山嶺,建立下一個個顯赫的功勳。不久後,木蘭勝利歸來拜見天子,不願接受任何封賞,只希望馳騁千里馬,早日返回故鄉……

這一幕幕緊張刺激的情形讓我深刻地感到了花木蘭的熱愛祖國、家人,勇敢機敏,不慕名利,深明大義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形象,也集中表現了中華兒女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在那封建的古代社會,女子行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木蘭的這份堅忍與無畏十分值得我敬佩,除此之外武則天等人的輝雄氣概也讓我讚歎,但同時女人我卻厭惡慈禧的那般囂張跋扈,女子也不一定不如男子。

歸去來兮辭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68字

“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若是真的放下名利之心,縱然身處鬧市,亦如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言雖如此,但陶淵明還是選擇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放下了繁華,遠離了仕途。陶淵明隱逸南山時,他“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採菊東籬下,或臨清流而賦詩。他遠離了喧囂,以一葦渡江抵擋人世的滄浪。

雖說如此,表面上看起來陶淵明身處桃花源地,與世隔絕,別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心中的苦?當他滿腔熱血想要效忠於國家時,卻看到了官場的虛偽、黑暗。

同時,他也明白憑藉他一人之力,是根本無力挽回曆史潮流,便只能選擇憤然出世了。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無奈,走得悲傷,走得落寞,甚至還有幾分淒涼。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這渾濁的世俗掩埋,嗟嘆自己的才華竟在這官場中充分的施展。或許就是他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在這渾濁的世俗中散發出生命的芳香吧!同時,他的做舉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裡,是不被認可的,甚至是對他嘲諷,認為他辭官簡直是荒唐之至。在當時許多老闆姓都以做官為一生奮鬥的目標,在他們的認知裡,做官,可是一件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的大事。而陶淵明的做舉,在他們看來無異於一個瘋子所做的事。

所以說,看似恬淡的歸隱並不意味著痛苦的消失,而是苦難的加劇,即“自以為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已矣乎”“胡為乎湟湟欲何之”都表明陶淵明在惆悵悲苦中飽受折磨。

渾濁的世俗中,誰獨樹一幟風采?唯他恰如秋霜中傲然綻放的菊花,在嚴寒下挺直自己的脊樑並散發出生命的芳香。

《楚辭》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