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隨處淨土相關作文20篇

心靜隨處淨土 篇1

國二作文 ,1210字

生活是否是一場喧囂裡的流浪?——題記

城市的夜,燈紅酒綠,霓虹閃爍,人們穿著華麗的服飾,化著豔麗的妝容,搖晃著紅酒杯,縱情聲色犬馬。我,一個人,走在昏黃的路燈下,看著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也不知走了多久,耳邊才漸漸地沉寂了下來。

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要尋找,我要尋找,心也在激烈地跳著,似在催促著我,快點走吧,快點走吧……

一路向前,抬頭,看到滿天的繁星相隨,夏季的夜是最亮的,也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抬頭看看天空了,城市的天永遠的灰色,而空氣總是與霧霾相融。

天色漸漸破曉,竟到了超山,那便上去吧。

拾級而上,石階的邊沿已爬滿了苔蘚,青綠色,淡綠色的,嫩綠的,夾雜生長著,斑駁石階也透出一種深沉的綠意,似記錄著一段往昔的寧靜。

倏然間,傳來一陣暗香,我循香前往,越過一條窄窄的溪,向前走了幾步,一個轉彎,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原來超山還有這樣一處佳地,滿眼的紅花,幾乎都盛放著,如同一個個曼妙的女子,滴滴露珠鑲嵌在女子的髮髻間,碧綠的葉子雖寬大,卻絲毫掩蓋不了花朵盛開的風華。我張開口,深吸一口氣,花香溢滿了脣齒間,沁入心脾,濃郁卻不膩人。試問哪一種香水能比得上這自然的馥郁芬芳呢?

山間的風清涼,山間的花芬芳,山間的空氣清新。它不是酒,我卻早就醉了。可笑我自稱是超山的常客,卻不曾發現這一處美景,只怪我追夢的步履太匆。

我回望來時的路徑,青綠色的石階上的往事飄渺隨風。此時,我幾乎能聽到心的悸動,只覺離心很近,離喧囂很遠。如果可以,我想成為這山間的一縷風,遠離喧囂,享受一世安靜。可是我終究是我,世界也終究是世界,我終究成不了風,也逃不開這喧囂。

思緒被鐘鼓聲催醒,該是我離開的時候了。

再次踏上來時的小徑,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山頂,立在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前,聽著僧者誦早課的聲音。忙跪坐在蒲團上,朝拜莊嚴慈悲的佛祖,我沒有像以前一樣,許下未了的夙願,只靜靜地聽著,那些經文似帶著魂靈。我依舊不曾聽懂這梵音,但是心卻安靜了下來。

門外傳來跫音與喧鬧,我知道,是上香的人們來了。隔著隱約的喧囂,能聽到心底深處的夢,祈盼在空中飛舞旋轉。在跨出門檻的那一刻,我覺察到,心好像找到了什麼。我聽到了心的律動!可笑三尺紅塵,卻困住了十方眾生。心遠地自偏,何須洗心泉?閉目即是深山,心靜隨處淨土。

是啊,這個世界本就紛紛擾擾,喧囂繁華,只要還在這個世界,無論哪一個角落都不會是絕對安靜的,你逃不開喧囂,但是安靜也是無處不在的,而開啟安靜的鑰匙就是你的心。

背起行囊,訪名山,探幽水,尋芳林,呼吸一下自然之氣;拋卻名利心,日行一善,幫助他人;沏一壺清茶,閱一卷書,徜徉在書中的小天地;蘸一滴清墨,染一張宣紙,遊絲般散開;彈首曲子,聽一段《梅花三弄》;陪一個人,相濡以沫,生死與共,賞日出觀晚霞,相依相偎,這不都是安靜嗎?

原來,心靜隨處淨土,心靜隨處可安。你選擇了安靜,喧囂自會將你疏離。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篇2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 ,880字

抬起頭,前方是往復不斷的車流,遠遠的傳來一絲迤邐的鳥鳴,卻又急速的湮滅於汽車雜亂的歌聲中,在顛簸中成了忽遠忽近的歡歌。回過神來,我已呆坐了許久。

每一日,我看著來去車流回家竟是在不知不覺間習慣了消磨。我茫然地看著人們伸出摸兜的手,手中握著大大的熒光屏。在申城冬日,我負手,卻無法在那塊狀物上找到一絲暖意。

直到我知道了口袋書。只有平常書冊一半大的書在手上輕飄飄的,像是我在茫茫汪洋中依附的浮木。第一本口袋書是北宋文集,內封上寫了一句話:“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於是我啟了書。很難描述那一瞬的感受,像是武陵人誤入桃花源,世界一霎那靜了下來,那是一種一塵不染的美好,洗去鉛華,只留下樹影婆娑。那是絕對而純粹的平靜,是世間所有靜謐的光。我不再百無寂寥地看著零亂房樓,而是一次又一次輕啟書本,細細品讀。再後來,我遇見了一個人,她說自己口袋裡有一本小的蘇軾詞集。我便買了此書,開始讀,我開始沉迷,開始欣賞,開始狂熱,我體會了“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美麗,我看過了“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我瞧見“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我望遍了“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我發現我有些變了,變得快樂,簡單,在短短時光中讀一首小詩,自是綽有餘,那一首短短小詩“本是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倨陰山洪”,悄悄地給那片空白的天地一步步地安上青磚黛瓦,曲水亭街,悄悄地造出了一片文學的天地,如那時間的碎片,偏居一隅卻在轉眼前將我帶入美好。

現在,我常讀的是當代或近代大家的散文集子,理所當然地有時一種感覺。那是平靜而溫暖的未必美得懾人心魄,卻像是固體的陽光那樣凝實。從口袋中取出,我便隨意轉身,跳入燦爛世界。

總有人在碎片化的時間拼命學習,但依我看,那碎片化的時間中,大多是靜不下心思來的。我想也唯有讀書,在那細雨濛濛之際啟窗,孤身前望那窗外若雲若霧,便是萬籟俱寂,再無它想了。

“閉門既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若是大膽一點,對梁實秋先生的話稍加改動,就能輕易表達出我的心境來:我有一人一心一書,思夢閱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

守護心中那片淨土 篇3

高二作文 ,717字

繁雜塵世,長路漫漫,通向夢想的道路百轉千回,使人暈頭轉向,有的人迷失了,消沉了,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堅守自我,堅守心中淨土,於是他們到達了終點,實現了人生的輝煌。

守護心中的那片淨土,方能守住自然的天性。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生活的概述;恬靜少言,不慕榮利,是他一生的寫照。在那黑暗動盪的年帶,面對高官厚祿,他灑脫一笑,高唱安能為五斗米折腰飄然而去,回到那魂牽夢繞,朝思暮想的田園,用勞動和詩文來自娛,捍衛心中的淨土。

守護心中那片淨土,方能保持樂觀的心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一種怎樣的灑脫與豪邁,誰又知蘇軾一生的跌宕起伏?一次次的貶謫,一次次的冤案,蘇軾四處漂泊,看遍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間百態,所幸,心中那片淨土沒被哀怨和抱怨浸染,於是,中秋時節,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浸滿了樂觀與昂揚。

守護心中的那片淨土,方能成就自己的夢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推出,便在社會上引起極大轟動,人們驚歎於海倫凱勒的成功,然而,她在失去聽力後,在那個無聲的世界中彷徨和迷茫誰又能體會?是心中的淨土化作明燈,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助她走得更遠。

心中的淨土陪伴我們一生,一旦被負面情緒所攻陷,後果將不堪設想。就如那雄才大略的嬴政,統一六國後,他的心靈被慾望和傲慢填滿,焚書坑儒,建阿房宮……多少勞民傷財之事被做出。迷失了自我,秦朝縱國力強盛,又怎能長久?

時至今日,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太多的虛榮、傲慢、貪婪充斥著整個社會,人一旦稍稍放鬆,心中的淨土便會淪陷,於是,黑心棉,毒奶粉等屢禁不止。唯有堅持本心,堅守心中那片淨土,社會的正能量才能不斷增加,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安定,國家才能更加富強!

給心留一方淨土 篇4

高二作文 ,783字

愛由心生,恨由心生,萬物皆有心。在自然規律面前,物質的東西可以改變,卻改變不了心。心是一個人的情懷,心是一個人的依託,心是你做每一件事的主宰,心是你不能離開的生命。嘈雜的世界終會讓心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在面對成長、面對苦難時,我們抑制不了內心的那股莫名的衝動,也許會走入歧途,也許會放任自己走向滅亡。讓我們給心留一方淨土,讓這方淨土趕走心中的陰影,重拾光明。

給心留一方淨土,讓善良永存。在面對急速發展的社會,在面對數不清的陌生面孔時,我們停留過、迷惑過,更失望過。在面對朋友的誤解,在面對與父母跨不過的代溝,在面對老師殷殷期盼時,我們的善良被現實一點一點地壓榨,我們的善良被一點一點瓦解。給心留一方淨土,不讓塵雜世間的髒亂給心落下灰塵,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讓善良永存,在任何時候都不移心志、不改初心,讓我們的青春更為純淨。

給心留一方淨土,讓誘惑撤離。社會的醜惡是我們每個人所不願接觸的。然而面對人生的抉擇,我們必須經過社會的洗禮,才能真正成長。社會的誘惑是你心最怕的麻藥,它能迷惑你,更能摧毀你。面對網路、金錢、毒品這些聞之喪膽的誘惑,我們卻無能為力。所以讓我們給心留一方淨土,讓誘惑撤離,不讓誘惑在你內心肆虐。在任何時候都始終保持一顆堅定的心,讓我們的成長更為穩固。

給心留一方淨土,讓積極的心態來引領旗幟。人生的世故出其不意,人生的道路崎嶇難走,在面對任何一場突變的世故時,不偏執,不動心,用心去維護我們心中的真善美。保持積極的心態對待每個人、對待每件事,讓人生的旗幟揚起最優美的弧度。讓我們給心留一方淨土,讓那顆真正笑著的心去微笑面對生活,讓我們的人生更為歡樂、精彩。

心是人的主宰,愛人之心使人向善,害人之心使人向惡。心如果似一面鏡子,乾淨明亮,則人格自然高尚;心如果似汙水一般,則人格必定汙濁。心若有一方淨土,則人格清脫無俗。人亦是佛,佛亦是佛中佛。

堅守內心的那片淨土 篇5

高三作文 ,879字

一個孩子在幼時天真無邪,會跟自己所遇所見所聽所聞的自然物交談,有時也會跟自己交談。長大後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交談。面對自然景物時早已失去了兒時的本真,變得沉默,無語,自己一人的時候也只能沉默。

很明顯,時過境遷,迫於生活上的多種無奈,長大後的他已經喪失了兒童的純真自然,流於世俗,有了各種困擾。

老子曾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想必故事中的孩子在不斷成長中應該經歷了不少的色,音,味。社會上各種誘惑和殘酷的現實。在利益名祿的壓迫之下,可以將一個純真善良的人改變為一個迎合世俗,圓滑的人,就如故事中的孩子一樣。長大後需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需要發展自己的事業,自然會無暇去顧及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

然而在自己一個人獨處之時,可能會逐漸麻木,或者說是無力面對現實早已改變了以往的初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確需要老子那般抱朴守一的思想。在我們走的太遠,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時,我們才會想到迴歸本真,重新審視自己,感慨當初。那麼對於現實的狀態,我們也就可能只是無奈,以沉默來安慰自己。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幼時的孩子,心中一定是有一處桃花源,他與自然一體,與自然對話,與自己對話,就不會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因為那時的他對一切的新鮮事物都保持著好奇心。而長大以後的孩子已然做不到。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無法相互同步,精神上帶來的空虛和孤獨,令他心力交瘁,沉默無語,心中的桃花源也就不復存在了。在現實生活中堅守著本真的人具有迷人風采,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如追求感性思維的瘋狂哲學家尼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海子。他們都堅守著內心的淨土,在世俗之中,堅守本真,堅持了自我,任由時過境遷,初心不改。

不變初心,方得始終。正如故事中的孩子,假如他依然保持年少初心,不但可以處理好自己的社交事業,同時也可以將自然作為傾訴物件。學會自己陪伴自己,不必去逢迎世俗,始終堅守著內心那片淨土。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如若能始終堅守本真,堅守住內心的那片淨土,給自己的心靈設一個驛站,那麼無論走到哪也不會空虛孤單了。

給心靈找片淨土 篇6

高二作文 ,922字

習慣了耳機裡喧嚷的流行音樂,我開始懷念那些簡單悠揚的輕音樂,習慣了公路上人來人往的繁華景象,我開始懷念鄉間瀰漫著泥土芬芳的羊腸小路;習慣了一抬頭就可看到被電線分割得支離破碎的天空,我開始懷念曾經只出現在夢裡的那一抹藍。習慣了身心高速地運轉,我開始期待:找一片淨土給自己的心靈。

心靈的那片淨土:是陶淵明身處官場時魂牽夢繞的那處田園嗎?是他在即將回歸時載欣載奔的歡欣嗎?也許,只有在這片簡單淳樸的田園裡,他才能享受到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悠然;只有在這片與世俗隔絕的田園裡,他才能忘掉讓自己痛心疾首的黑暗官場;只有在這片靜謐和諧的田園裡,他才能過上那樣悠然自得的生活,才能寄情山水,及時行樂。讓自己的心無需再糾結,讓自己跟著心去走。給心靈找一片淨土,他甘願成為一介草民,從此採菊南浦,剪梅煙驛。

心靈的那片淨土:是林和靖在孤山一間簡屋,植梅放鶴的那份淡然清高嗎?他沒有留戀於“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他沒有駐足於“楊柳依依”的十里長堤;他也沒有動心於真宗無限的賞識。他知道屬於自己的一坯泥土到底在哪裡。淡泊名利,甘守清貧,心無旁鶩,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繁華,林和靖只一心一意做自己所鍾愛的事。而這片他心中的淨土,終成就了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佳句和梅一樣高潔的情操。

心靈的那處淨土:是沈從文筆下描述的那詳和恬淡的邊城嗎?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只有那裡依舊演繹著翠翠與儺送情投意合的愛情;只有那裡依舊存在著儺送與天保間誠摯的手足之情;也只有在那裡依舊保持鄰里間的友愛之情。那裡沒有你爭我奪,有的只是為彼此幸福考慮的人們,那裡沒有身份貴賤,有的只是人們之間再簡單再真實不過的友情;那裡沒有城市的紛紛擾擾,有的只是美麗的景,真摯的情和善良的人。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好長的一條心路通向自己期待的那片天空,我們不得不一個人去堅持著向前走,路上會有歡笑,有眼淚,會有甜蜜,有辛酸。也許一個人走得太久會累,何不解開心靈的桎梏,暫時擱淺那些令我們疲倦的人和事,放飛生命的白鷺。為心靈找一片淨土,那應是有云有月的一座山;為心靈引上曲水,那應是無渚無涯的清流。在這片淨土上,傾聽花開的聲音,俯瞰魚翔淺底。

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心的旅行,不會有盡頭。

為心靈留片淨土 篇7

國三作文 ,730字

處於紛繁雜亂的鬧市中,你是否得到過祥和與安寧?走在阡陌交錯的田園裡,你是否享受著自由與隨性?站在縱橫交錯的公路上,你是否選擇了果敢與堅決?如果未得到、沒享受、未選擇,請你留片淨土給心靈。

《聖經》中曾提過:人一出生便帶有原罪,是人類的救世主耶穌用自己的生命去彌補這份原罪。而我們現在處於日新月異的社會,早已沒了“原罪”這一說法,但人從一出生就肩負著責任,而這些責任沒有救世主去幫你承擔,只能自己去肩負。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責任如傾盆大雨般落在你瘦弱的肩上,讓你不堪重負,拖著疲憊的身軀緩慢前行。你會考慮很多東西,會煩躁、會苦惱、會失望,更會一籌莫展。這一切的來源,皆因你不肯丟棄和不肯放下的心。這些都讓你的心靈塞滿了所有的負面情緒。有空請靜下心來,安靜認真地去打掃你的心靈,也許會有所不同。

文學界的“白衣天使”畢淑敏曾說過:“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遊弋。”打掃過後的心靈小屋,煥發著光彩。錦鯉遊弋帶來的蓬勃生機讓你心曠神怡,這時縱然路上風雨交加,你也會生出一種輕鬆之感,肩上的擔子也會變輕。

但如果你一貫執著,該放下的即使再重也不放棄,得不到的也固執地一定要得到,你的心靈小屋就會塞滿烏雲。悽風苦雨,愁雲慘霧向你襲來,讓你的精神悲慼壓抑,形銷骨立,你又何必那麼固執?如果該丟棄的不丟棄,它可能會成為你腳上的羈絆和枷鎖,阻礙你前行的道路。

人生這一條路本就不是什麼暢通無阻的路,每一個人所需要面對的挫折磨難,會不定時“大駕光臨”。即使生活再難,也要記住給心靈留片淨土,這片淨土會陪著你走過人生中的每一個寒冬,讓你不再孤單。

守護心中一方淨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86字

飛蛾撲火,為誘所惑;身敗名裂,源於誘惑。古往今來,多少是是非非,在誘惑面前現盡悽悽切切。而誘惑,卻總是如一把沒休止的哨子,唱著它的歌,在你的心際來回盪漾。

——題記

“放——學!”隨著李老師那富有磁性的一聲令下,教室裡頓時一片雀躍。走出大永中的校門,天色漸晚,沿河兩邊的霓虹燈陸續亮了起來。想著白天考砸的數學考試,我彷彿看到了父親那張充滿殺氣的臉,聽到了母親忽高忽低的憂嘆聲……此刻,閃爍的霓虹燈刺痛著我的眼,腳下的步伐越發沉重。

“嘿,卓哥,等一等。”我抬頭一看,是小學同學瀟灑哥正在我的身後。幾個月不見,瀟灑哥已高出我半個頭,穿著時尚的大白T,破洞牛仔褲已發白,腳踝裸露在外。“走,到風雨橋坐一坐,我介紹幾個大哥給你認識。”沒等我反應過來,就被他拉到風雨橋的長凳上坐下了。圍著我們的是一群看似比我要大的青年,他們染著黃髮,耳戴銀針,有的嚼著檳榔,有的叼著煙,一副嬉皮笑臉的模樣。正當我在猜想老同學的變化時,瀟灑哥從上衣袋裡掏出一包“芙蓉王”香菸,動作嫻熟地拿出一根橫叼嘴上,用打火機點著後,狠狠地吸了一口,過了一會兒一縷煙霧從他的鼻子裡竄了出來,老同學似乎很享受。“來,試一支,好煙口感好”他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隻手遞了支香菸過來。“對不起,我不會。”我支支吾吾。“沒關係,只要你跟著我大哥混,做了我們的小弟,玩手機,上網咖……你想要什麼都可以滿足你。”瀟灑哥開始對我軟磨硬泡。我的臉開始發燙,心也跟著撲通直跳:自從踏入初中的大門,各門課程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白眼與責備讓我初嚐了人間冷暖,遊戲和電視更是與我斷絕關係。而老同學所描繪的中學生活,正能滿足我所有的好奇和刺激。此時的誘惑像一塊白色巧克力直沁心脾……

“卓哥,成不?”我被一陣煙霧嗆醒,十來雙充滿期待的眼睛直視著我。這時我的肚子開始咕嚕作響,父親在樓下翹首企盼我回家的背影,母親的勞苦奔波,老師的諄諄教誨,同學揮灑青春的身影一齊向我聚來。“不!”我果斷地發出了體內的洪荒之力,然後衝出風雨橋,一路狂奔……黑暗中,湄水河畔美麗的霓虹燈一路護送著我回至溫暖的家。

陶淵明拒絕了官職的誘惑,居住在一個寧靜的村莊,因此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周敦頤拒絕了官場的誘惑,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潔身自好;王冕拒絕了金錢的誘惑,才留下了“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佳話。少年的我們,在青春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誘惑,但我們要學會分辨是非,抵擋誘惑。讓我們守住心中的一方淨土,一方最純真的淨土,讓心靈之樹開出最美之花!

內心的淨土——《童年》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39字

我們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在作文中我們無數次地提起童年,那段美好而天真的時光總是令我們懷念不已。但高爾基的童年卻絕不是這樣,那是一場沉重痛苦而又複雜迷離的噩夢,沉重到賦予了這二字別樣的生命,甚至可以讓你像對待哲學一樣,認真嚴肅地反覆咀嚼。

《童年》的色調絕對算不上歡快明朗,我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人中輕易地看到他們的痛苦,是那麼的顯而易見。痛苦扭曲了靈魂,就像阿廖沙的外公,他自私、殘暴、吝嗇……,還有他的兒子—阿廖沙的舅舅們,諸如此類,彷彿到處都是施暴者和受暴者。這些陰鬱晦暗的部分,無論是人性使然,還是生存所迫,都令人感覺極度壓抑不快。

但底層的艱辛與無奈不代表著地獄,每個人在承受黑暗的同時,也會想方設法給予光明,從最溫柔的外婆開始,再到小茨岡,再到阿廖沙的母親……,甚至外公,這麼一個老頭子,年輕時吃了不少苦,也有意氣風發的時候,到老了性子就變得凶惡到難以相處。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廖沙被打得臥床不起的那幾天,那個老男人有些孩子氣地討好,瓦留莎私自和男人結婚是,他最後妥協的態度。他殘存的人性如星火閃爍。

也許某一日你我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甚至為了生存要小心苟且而活,你會不會找神祗來信仰?祈禱它給你帶來好運,就像阿廖沙的外婆,如果真有那樣的時候,那麼就和她一樣做吧。既然生活給予不了自己溫暖,自己也要辛苦地把內心的善念維持下去,因為你可以給予別人溫暖,就像她用溫柔的語調緩緩給阿廖沙了一片美好與光明。這善念就是你心中的神靈。

這就是我從《童年》裡看到的,我相信,及時是天空被厚厚雲層遮掩的陰天,也會有光的。白別人不能給予時,自己可以咬著牙堅信—就像患了重病也會相信它可以好起來那樣—源於神祗的神祕力量—內心一片善良的淨土。

耕耘心中的淨土 篇10

高一作文 ,833字

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方自在佳境,想拂去喧囂時,便可居於此,傾聽靈魂深處的淳語;想抖落庸俗時,也可居於此,閒看墨飛筆走,花淡茶濃;想對話自我時,仍可居於此,細翻那承載了淚與笑的人生頁籍。這佳境需我們去細細耕耘,用雙手,也用心。

忘不了已故前南非總理曼德拉,忘不了他緊攥雙拳時的正義之氣,忘不了他細眯笑眼咧嘴露齒的一抹溫情。在羅本島,那個充滿苦難與絕望的地方,他沒有讓心靈沉淪,卻選擇看向遠方的美好,為心靈的耕耘決攫一方營養。他將泔水成為美味,將苦役稱為鍛鍊,用理想與信念開闢了一方精神佳境。而反觀當下,多少人稍不如意則揮拳向更弱者,多少人因生活失望而報復社會。心靈不是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更應是山花爛漫的圃園。

依然記得那位叫做郭明義的普通礦業工作者,記得他樸實的笑容,記得他默默的堅守。那是一個人對心靈美好的堅守:他為患重病的貧困兒童送錢送物,卻擺手笑稱’我很富有’,。他為獻血福利事業獻出自己滾燙的血,卻覺得那是新生的幸福的淚。有人問:你值得嗎?他微微一笑,彷彿那十幾年的堅守都釀成了酒,他每日一品。在這個越來越需要美好人性的時代,他守住了那份美好,是淨土之地溫暖並充滿感動。與他同行的,還有‘炕頭教師’高淑珍,已故醫生林傑良,以及那些默默無聞又無怨無悔的耕耘者們。

總想起那些在亂世中的布衣青衫的賢者大儒們,想起在戰火紛飛中他們熱血滿腔地將善良,愛與良知傳播四方。聞一多為國事四處奔走,為學問兀兀窮年,感召無數有志青年;清華校長梅貽琦致力辦學,四處為中華而招有志,為發展而拔人才。在那些人人自保,國勢動盪的時代,他們將心靈淨土中的滿園激情發揚四播,不倦耕耘,將心靈昇華,終成那歷史洪流中永立的石碑。

為心靈耕耘一方淨土,需要我們看向那遠方的美好‘堅守那閃光的一抹亮色’傳播那心中的無限激情與期望。我們需要這樣做。為了不被喧囂所淹沒,不被庸俗所遮目,不被自我所拋棄。風和日麗‘山花搖曳’自在從容,這不僅僅是一方淨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讓我們走的更輕便,更淡然,更坦然。

守望心中的一方淨土 篇11

高三作文 ,931字

當今社會人心多為物慾所蔽,失其清明,許多人隨波逐流,早已徒具形骸。然,古今中外,總有一些不被物慾所迷,名利所惑,一生守護心中那一方淨土的人。

愛因斯坦將支票作為書籤,居里夫人把獎章給孩子當玩具,在他們眼中錢財只是用來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而科學與真理才是他們終身追求和奮鬥的目標。“金錢不一定能製造樂趣,有時候,它們會成為阻礙。”愛因斯坦如是說。正因為他沒有被金錢名利阻擋住追求科學的腳步,才有了相對論、量子論等影響世界的科學成果,被奉為科學界的泰山北斗,至今都讓無數科學家難以望其項背。

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被後人傳為佳話。他沒有向虛偽黑暗的現實屈服,以他淡然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才有了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的作品。君子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的品格和作品,千百年來,成為無數人崇拜和研究的物件。

陶淵明將他的憂傷轉化為對生活的樂,而屈原的憂卻是另一種情懷。屈原將自己的恨與痛,伴隨著身體沉沒於汨羅江的波濤中。他辭世前寫的《哀郢》中說:“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這是英雄最後的哀嘆。

陶淵明和屈原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君子的憂與樂。但他們同樣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守護著他們心中的那一方淨土。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的仁義也從來沒有利益驅使。他們不憂物質之困頓,也從不因眼前的小利而放棄長遠的抱負,只欣喜於靈魂的安逸與滿足。金錢與信仰就像是秤兩邊的砣,而你的心就是那一杆秤。金錢看得越重,就會慢慢拋棄你的信仰。若是信仰至上,那金錢就不會再阻礙你追求信仰的道路。金錢名利就像是看似堅固的藩籬,只要有堅定的信仰,那些藩籬就會不堪一擊。

歷史的天空總有璀璨的星光,歷史的長河總在奔騰不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追求的從不是物質上的富裕。為了信仰他們願意放下眼前的利益,哪怕窮盡畢生也要堅守心中的那方淨土。錢學森、鄧稼先等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先驅者,還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團隊,都堅守著為國家、為科學獻身的精神。雖然歷盡艱辛,但無怨無悔,受到世人尊敬與學習。

堅守一份信念,執著一種情懷,讓我們繼承和發揚先賢精神,守望心中的一方淨土,提升生命的質量和品位,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樂。

尋找內心的淨土 篇12

高一作文 ,1110字

剛進入書店,我就被《日月》深邃的封面顏色吸引了。簡單而不死板,鮮明而不奢華的封面讓我立刻就買下了它。伴著書香,我沉醉在《日月》裡。

《日月》是安意如用清麗典雅的散文語言寫成的一部長篇小說。《日月》這本書故事簡單,語言清澈。行文如汩汩泉流,華麗溫暖而清碧灼人。它講述的是天資聰穎,沉穩無私,外表漠然,而內心卻熱烈而堅定的尹長生對尹蓮的那份跨越年齡差距,超越身份的愛。在追逐的過程中,他迷失自我,卻又尋找自我,拯救自我,最後超脫自我。在他深感與生俱來的孤獨,心靈上失去了精神支柱時,他萌生擺脫世俗的束縛、內心慾念的執障之戀,已然放棄一切,尋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覺悟之途。通過尹長生掙脫貪念的執障,最後迴歸心靈的安靜,表述了作者多次進藏朝佛、轉經,最後皈依藏傳佛教的感悟。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毋寧說這是一曲從心靈深處流出的清泉,沖刷著人們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和與日俱增的焦慮感,從而確認內心的歸宿,安意如坦言,“若說這五年來,我最大的變化,不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成為暢銷書作家,不是身份際遇的改變,而是我逐日確認了自己內心的歸宿,找到了可以信守奉行的信仰。”這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迴歸,更是精神鄉關的探尋。

人生匆匆數十載,在歲月的奔波中,一定要守住內心的自己。正如安意如所說的,那些在人世間滾打摸爬的人,是否守著心中的最後一方淨土、一絲光明?是否會在寂靜無人處獨自嘆息甚至咆哮?但至始至終沒有覺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那至高無上、手握大權的統領者?但這又是與別人鉤心鬥角、處處提防得來的。來世,我願做個清清淡淡的人,沒有過多的慾望,住在一個小木屋裡,捧上一本書,坐在窗前,細細品味。或許要經過各種跌宕起伏,才換來這樣的生活,看透人間冷暖,超越自我,此後長生。

現實的一切都是歷練,我們不能逃避現實,終究要明白,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諒解他人,唯有寬憫他人,才能解脫自己。因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陽光和陰晦的一面,如日如月。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困惑,懷疑,但心中不能倦意,懈怠,依舊要真誠相信:只有領悟了真誠,才能超脫自我。告別慾望,在最接近佛的位置,尚存一方淨土,那是令所有世人心馳神往的。最難的是放下,最容易的也是放下,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后,得到的便是一方淨土,昔念若水如沙,隨風逝去。

或許在塵世中,就應當保持著那一顆本源之心,“在人群中有獨處的心,獨處時有人群的愛”,這也是頗有佛學見解的臺灣作家林清玄的話。在愛與寧靜中織出一支美好的樂曲,奉給心中的淨土。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心中佛,在這個燈紅酒綠的浮躁紅塵中使內心保持清醒和柔軟,才是至真至誠的寂靜和歡喜。你是否還找得到自己內心的那一片淨土?

守住心靈的淨土 篇13

國一作文 ,67字

“我整天就幹著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守住心靈的淨土,堅守自己的原則。

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 篇14

國二作文 ,756字

山,巨人般默默地屹立在遠方,挺著它那千百年來風吹雨打的鋼脊鐵骨,它用它的沉穩與深邃輕輕地告誡著我;水,和著那遠古的聲音奔向大海,它用它的靈動與清澈啟迪著我。山山水水,用它們的沉穩與靈動教育我要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

雖然小花沒有松柏那樣魁梧,但它自有它的芬芳;雖然小鳥沒有花鷹那樣矯健,但它自有它的靈巧;雖然星星沒有太陽那樣熾熱,但它自有它的璀璨。它們堅守住了心靈的那一方淨土,才有了自己別具一格的獨特魅力。

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讓我們去體驗李煜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悽苦。面對著衰敗的國家,殘落的國土,面對著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他無能為力。他的江山,他的龍椅已經不堪一擊,他的心已經在滴血,他欲哭,卻無淚;他質問蒼天,蒼天無語。他只能用自己這個文弱書生的詩詞,灌下那一壺濁酒,傾吐出自己內心的痛苦。淒冷的風不斷地吹來,撩起了他心中那一根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愁絲,故國的山水還在腦中久久迴盪……

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讓我們去感受五柳先生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心境。官場的失意令他心灰意冷,他不願再被那灘汙濁的濁水侵蝕。於是,他脫下官袍,摘下官帽,扛上一把鋤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此中有真意,但欲辨已忘言。他也曾陶醉於那片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場景令他心馳神往。然而,殘忍的現實讓這成為了他心頭的一個幻想,他只能常年隱居於深山老林,過著一種“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恬淡生活。

請堅守住心靈的那方淨土吧!讓夕陽變得絢爛,讓朝霞變得明豔,讓流水變得靈動,讓鮮花變得芬芳,讓彩虹變得斑斕,讓天空變得澄澈吧!

堅守住心靈的一方淨土,讓我們一起“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雲捲雲舒”!

心靈的淨土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9字

日光盈盈,我舉一杯最清的;餘輝脈脈,我擁一縷最燦的;紅葉灼灼,我拾一片最熱的;芳草萋萋,我捧一束最青的;人生漫漫,我要採擷最重要的—解讀心靈的淨土。

心靈的淨土是陶元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高。“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厭棄了趨炎附勢的官場,隱居深山,過著悠閒自得的田園生活,最終給後人留下了諸如《飲酒》之類的佳作。心靈的淨土來自於清高的品質。

心靈的淨土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傲氣滿身的杜甫心存大志,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對政治前程滿懷憧憬,向世人展現出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詩聖”。心靈的淨土來自於一顆偉大心靈的雄心壯志。

心靈的淨土是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豁達。號稱東坡居士的蘇軾,自幼受其父蘇洵影響,文學素養無與倫比,但卻仕途失意,而他並未因此意志消沉,而是將惆悵化作樂觀,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心靈的淨土來自於豁達的性格。

心靈的淨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貞。抗元名將文天祥率領宋朝軍隊頑強鬥爭,被捕後,剛強不屈。一身正氣的他體現了好男兒血氣方剛的英雄本色,最終將浩然正氣籠罩世間。心靈的淨土來自於一腔堅貞的熱血。

鮮花雖小,卻可以使整個庭院芳香四溢;小草雖微,卻可以給無垠的沙漠帶來生機。一片心靈的淨土,可以讓生活更加精彩,可以讓人生韻味無窮。

發掘心底最柔軟的那方淨土 篇16

高二作文 ,1134字

世界上有許多生命與我們結伴而行,他們生活更苦更累,地位低下,然而在生活中他們努力拼爭著,不畏寒苦,不惜體力,甚至不顧生命,關注他們吧,如果不能用心,就用自己的眼睛,這也是一種溫情。在他們孤苦無依的心裡,在他們不斷漂泊無助的路上,也許這種溫暖的弧度會讓他們在絕境中升起一種喜悅和撫慰,不要對窮人們大聲發笑,發掘心底最柔軟的那方淨土,淨化那顆疲憊的心靈。—題記

佛說:“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在這個物質豐盈的時代,我們與有過一面之緣甚至相遇相知的人,都有一種緣份。也許與你相遇的人只是人生一段短暫的花絮,但請在這花絮中增添一層層值得回憶的漣漪,用自己心底最柔軟的那份愛,讓每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人感受到溫暖。

每天習慣朝陽的親切撫慰,突然天空陷入一片陰霾,會讓我們感到煩悶,壓抑;每天習慣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突然獨立自主會讓我們感到缺失了很重要的部分;每天習慣朋友的相伴,突然朋友的遠去,會讓我們感到空蕩無依;這些事情讓我們覺得很平常,可是誰又能體會那些永久處於黑暗社會,永久處於底層生活人的苦辣辛酸,誰又去嘗試著體會呢?

世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些辛勤工作的人,他們的工作最髒最累,可他們依然不懈地奮鬥著,他們從不曾停下自己的雙手,為了他人生活得更舒適,他們甘心當墊腳石,他們似乎從不知疲倦,總是用激情燃燒著自己,他們揮汗如雨,他們兢兢業業,他們無私奉獻,他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譜寫出了我們歡樂的篇章;他們的淳樸、善良,映紅了天際,點亮了黑暗,他們樂觀的笑顏如陽光一樣的燦爛,他們用自己博大愛心,為這個世界注入了真誠與溫暖,他們付出的勞動,使這個原來蕭索的世界綻放出嬌豔的花朵,讓我們生活在美好與富足之中。看,那邊的工人正在揮汗如雨,一塊塊磚頭在他們手中傳遞,一座座高樓在他們手中建起;小販們承受著煙熏火燎,為過往之人送上一碗熱面,讓面的熱度和心靈的熱度一同沁入人們的心中,使他們不會再感到寂寞與孤單;農民們用自己長滿硬繭的手耕種著土地,我們吃的每粒糧食,都浸透著農民的汗水……他們默默承受著烈日嚴寒,可我們卻常常對他們指手劃腳,對他們吆五喝六,我們對他們指指點點,對他們不屑一顧,請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吧,他們和我們一樣,需要人間的溫暖,需要關愛,。請喚起自己的良知,給予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一些關心,一種尊敬,哪怕是僅僅的一個關注的眼神也好啊,讓他們體會到人間有愛,有溫暖。

人的生命固然短暫,每個人都有讓它精彩的權利,各人有各人的心事,有著自己的人生追求,有著自己的生活體驗。或苦或樂,或甜美或辛酸,世界上有許多生命與我們結伴而行,他們生活得更苦,更累,地位更低下,然而在生活中,他們努力地拼爭著,不畏寒苦,不惜體力,甚至不顧惜生命,請關注他們!

開在心靈淨土上的花 篇17

國三作文 ,912字

在生活中,你是否會為了出門找不到合適的代步工具而苦惱?是否會因為下雨時被困而煩躁?不要緊,因為現在是“共享時代”,你可以隨處看到有關於“共享”的東西: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等等。這些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聯,也逐漸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

有了共享單車,人們不再需要走路,坐公交甚至開車,花上五塊一毛,就能到達目的地,既綠色環保又廉價。有了共享書店,人們不再需要買下想看的書,方便又簡潔。共享資源猶如細細密密的蛛網,逐漸佈滿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然而,這卻也不全是好事—它讓有些人覺得:如果“共享”成為“個人”該有多好啊;或是,反正是“共享”的,弄壞了也沒有關係。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場景:有人把共享單車鎖了起來,或是拆壞它;有人弄壞了籃球;投放在地鐵口、公交臺站等的共享雨傘,過不多久悉數失蹤。而這些舉動,不正反映了有些國人的素質嗎?他們內心名叫“公眾意識”的淨土,已被玷汙。

曾經,每天都喜歡騎一會共享單車的我也萌發了一個想法,每天都要找車,好煩啊,那時的小黃車每輛只有一個固定密碼,不如直接找一輛小黃車,記住它的開鎖密碼,這樣就方便了。這個想法像一頭蠢蠢欲動的野獸,在我的內心日漸膨脹。於是,我就真的這麼幹了,把一輛小黃車放置在爸爸媽媽的公司裡,暑假時每天都觸手可及,我安然自得,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有一天,媽媽看出了端倪,問我:“我們公司裡怎麼有輛小黃車?”我如實回答,然而媽媽頓時就陰沉了臉:

“你怎麼能把公共資源佔為個人呢?”

我瞠目結舌,頓時有點慌亂:“不……不是……我只是覺得這樣方便……”

媽媽把我拉到電腦邊,給我看了一些圖片:被私人鎖鏈鎖起來的共享單車、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共享單車、被掛在樹上的共享單車……我恍然間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共享資源屬於大家,任何人都無權私佔、破壞。一時間,我不禁為自己的自私感到羞愧難當,而我相信,在我心靈的那塊淨土上,已經重新明亮澄淨。

公眾文明始終是我國人民需要改進的地方,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有文明的意識,共享資源,讓大家方便;文明心靈,讓你我舒心。當人們都能文明對待共享資源時,相信他們的心靈淨土,已經開出了美麗的花。

守望心中的淨土 篇18

記敘文 ,1346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淨土,那裡珍存著他最寶貴的東西—價值觀和同情心。

一個人對事物的客觀價值的評價是價值觀的體現,而同情心則發於內心的憐憫情感,這兩者相加則湊成了只存在於高等生物社會的道德。

那是明辨是非的一把利劍,那是照出善惡的一面銅鏡,那也是人類文明的試金石。道德是人類判斷是非的第一準則。當我們只有極短的反應時間,價值觀會迅速給予最本能的反應,而同情心又會先於法律意識來促使我們憐憫其中弱勢的一方。因為道德是我們基因序列中隱藏了數萬年的進化密碼,每一件身邊發生的事件又會潛在幫助優化道德準則,而法律僅僅是後天灌輸的一份無法就事論事的沒有情感的條例。法,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極客觀的條文規定,但心中的道德卻因其主客觀的互為依存而更為主要。

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充沛情感源於價值觀和同情心與真實現狀的摩擦。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理想是烏托邦式價值觀的完全體現,它與現實碰撞所激起的火花便是人類思考的源泉。道德困境的存在激發了人們不斷思考的慾望,先知其不足方能改之,道德觀念也會在思考中不斷修正。哲學不是虛無縹緲的玄學,而是對於道德觀的不斷探索。正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而思考就源於價值觀和同情心。

“我不擔心人工智慧能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顧後果。”這是蘋果總裁庫克曾經公開發表的言論,的確,人類與計算機的最大區別是人類擁有道德底線。計算機固然可以完成許多人類無法達到的精密工作,但它到底只是一個沒有靈魂依靠程式工作的機械,它都不能稱為生命體,因為它永遠無法擁有價值觀和同情心。那當下的我們必須思考: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中我們最本真的價值觀和同情心是否依舊堅挺?道德標準必須不斷改進,但不能喪失。失去道德的我們與計算機無異,甚至不如能上天入地的計算機,所以請堅守價值觀和同情心,那是心中的淨土。

或許有人會好奇在爭名奪利的當下,價值觀和同情心有什麼用?我想,它們是愛,是暖,是燕子在樑間呢喃。因為有了最高的理想境界。文學乘著雲朵在清風吹拂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每一聲輕吟淺唱述說著我們對世界的期盼,每一聲怒吼咆哮發洩著我們對生活的不滿,即使生活的轉輪不緊不慢地滾動,我們的心靈都得到了前所未有靜謐。

藝術亦是如此。你可曾聽出巴赫的《D大調第三協奏曲》中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你可曾從《睡蓮》中看出莫奈的愜意安適?如果價值觀更多情況下是一道判斷正邪的內心標準,那麼同情心則大多使藝術於心靈中萌芽。因為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愛與關懷。那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創造者手中化為一件件藝術品。”生活中不缺乏美,總是缺少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價值觀和同情心是藝術的搖籃。

當然,價值觀和同情心最為重要的作用是塑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價值觀教會他正直、堅韌、勇敢、砥礪前行,而同情心攜來善良、樂觀、悲憫、虛懷若谷。價值觀以堅定的姿態守衛正義,同情心則如”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在崎嶇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堅守本真。人,為何生而為人?因為他懂得不斷修正價值觀,他生來擁有一顆悲憫的同情心。

正在當今社會中砥礪前行的每個你,請記住,不論風暴、雨雪、霹靂,也不論霧靄、流嵐、虹霓,都請守望心中的淨土,因為這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也值得一生來守望。

心中的一片淨土 篇19

國二作文 ,805字

在心靈的某一處潔淨的土壤中,友誼之花正綻放,愛情之藤正蔓延,親情之樹正茁壯

—題記

回首千年,古人們心中的那一片淨土浮現眼前。

綠廕庇日,清流緩吟,俞伯牙在溪邊彈琴,鍾子期在對面聽音,樂音嫋嫋,溪聲潺潺,如此美景獨有子期能欣賞,如此妙音僅有子期能領會。當這幅畫面失去了聽音的子期便不復存在。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絕,若是少了子期,彈奏無人能懂的樂音又有什麼意思呢?於是伯牙來到子期的墳前,為其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後便摔琴而去,此後終身不再彈琴。他們這對“知音”能遇上是上天的眷顧,縱使子期逝世,卻創造了一曲如此動聽之曲,為他們的友情作見證,而此曲必久久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心中的那片淨土,遍佈著友誼之花。

耳畔縈繞著化蝶的曲子,靈魂彷彿也跨越時空,梁山伯與祝英臺相識,相知,相許的書院。眼前掠過一幕幕他們歡笑嬉戲的畫面:他們一起在院中讀書,園中捉蝶,湖邊細語。微風拂過,迎來一陣陣花香,那是他們愛情的芬芳。縱使他們之間的愛情有地位的羈絆,父母的反對,馬文才的阻撓,但最終超脫了世俗的一切,在梁山伯的墳前化為了一雙彩蝶,飛離了喧囂,飛離了這些紛繁複雜,才有了“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的驚世浪漫。他們心中的那片淨土,遍佈著愛情之藤。

花木蘭在機杼前,望著手中的絲線,想著昨夜所見的軍書。難道真的就著樣眼睜睜看著年邁的父親去受從軍之苦嗎?起身,只說了句:“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便轉身走出家門,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儘管困難重重,只求能讓父親安享天年。再累又怎樣,再苦又怎樣,只盼有朝一日能與父母團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凱旋後面對皇帝的賞賜,木蘭並不希求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僅求能早日歸家見親人。在她心中的那片淨土,遍佈著親情之樹

也許你的心靈已被寒冰覆蓋,或許以傷痕累累,但請留住心中的一片淨土,讓友情為其送去暖陽,讓愛情為其送去甘霖,讓親情為其送去光芒。心中的一片淨土,人生的一片芳華。

心中的一片淨土 篇20

國二作文 ,805字

在心靈的某一處潔淨的土壤中,友誼之花正綻放,愛情之藤正蔓延,親情之樹正茁壯

—題記

回首千年,古人們心中的那一片淨土浮現眼前。

綠廕庇日,清流緩吟,俞伯牙在溪邊彈琴,鍾子期在對面聽音,樂音嫋嫋,溪聲潺潺,如此美景獨有子期能欣賞,如此妙音僅有子期能領會。當這幅畫面失去了聽音的子期便不復存在。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絕,若是少了子期,彈奏無人能懂的樂音又有什麼意思呢?於是伯牙來到子期的墳前,為其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後便摔琴而去,此後終身不再彈琴。他們這對“知音”能遇上是上天的眷顧,縱使子期逝世,卻創造了一曲如此動聽之曲,為他們的友情作見證,而此曲必久久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心中的那片淨土,遍佈著友誼之花。

耳畔縈繞著化蝶的曲子,靈魂彷彿也跨越時空,梁山伯與祝英臺相識,相知,相許的書院。眼前掠過一幕幕他們歡笑嬉戲的畫面:他們一起在院中讀書,園中捉蝶,湖邊細語。微風拂過,迎來一陣陣花香,那是他們愛情的芬芳。縱使他們之間的愛情有地位的羈絆,父母的反對,馬文才的阻撓,但最終超脫了世俗的一切,在梁山伯的墳前化為了一雙彩蝶,飛離了喧囂,飛離了這些紛繁複雜,才有了“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的驚世浪漫。他們心中的那片淨土,遍佈著愛情之藤。

花木蘭在機杼前,望著手中的絲線,想著昨夜所見的軍書。難道真的就著樣眼睜睜看著年邁的父親去受從軍之苦嗎?起身,只說了句:“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便轉身走出家門,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儘管困難重重,只求能讓父親安享天年。再累又怎樣,再苦又怎樣,只盼有朝一日能與父母團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凱旋後面對皇帝的賞賜,木蘭並不希求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僅求能早日歸家見親人。在她心中的那片淨土,遍佈著親情之樹

也許你的心靈已被寒冰覆蓋,或許以傷痕累累,但請留住心中的一片淨土,讓友情為其送去暖陽,讓愛情為其送去甘霖,讓親情為其送去光芒。心中的一片淨土,人生的一片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