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愛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媽媽的愛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29字

今天,老師讓我們欣賞了著名詩人劉丙鈞寫的詩歌《媽媽的愛》。這首詩歌讓我對媽媽有了一份濃濃的愧疚之情。

每天夜裡,媽媽怕我著涼,都要起來好幾次,看我有沒有蓋好被子,我沒有著涼,媽媽卻感冒了多次。平時,媽媽處處為我操心,可我卻很少關心媽媽。我已經六年級了,是時候關心、體貼一下媽媽了。

放學回到了家,我看著媽媽勞累的身影,真想衝上去抱著媽媽大聲喊出自己的心聲:“媽媽,我愛您!”可是我卻沒有這樣的勇氣,幾次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我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心想再過幾天就是媽媽的生日了,我要給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我先拿出一張漂亮的卡紙,對摺後用水彩筆畫上了一個大大的愛心和一棵碧綠的大樹,然後寫上“媽媽,我愛您,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樂。”接著用亮晶筆描了一下又用鉤線筆寫上“愛您的女兒:孔亞玲”。最後將封面的空白部分染上顏色,一張漂亮的賀卡便大功告成了!

我把賀卡偷偷放進了媽媽的臥室,躲在門後想:“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為媽媽過過生日,身為一個女兒,連最最基本的孝順都不懂,真有白讀了這麼多年的書。

不一會,媽媽回到了房間,看到了賀卡,肩膀一下子抖動了起來,我忍不住動了一下,媽媽發現了我,在她回頭的一瞬間,我看到淚水已經溢滿了媽媽的眼眶。我再也忍不住,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裡:“媽媽,我愛您,我以後再也不讓你操心了!”媽媽緊緊地摟著我:“傻孩子,媽媽為你操心是心甘情願的,你永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我們母女緊緊地相擁在一起。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媽媽的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63字

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也依然純潔明淨。—題記

同學們,你們有認真地觀察過媽媽的手嗎?小時候媽媽會用手牽著我們的小手一起走路,那時覺得媽媽的手是白皙、美麗的,但如今再去認真的觀察自己媽媽的手,你就會驚奇地發現這雙手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子,成了一雙乾癟、黝黑、如樹皮般粗糙的手。這是一雙為了生活而飽經滄桑的手,手指彎曲而開裂,手心手背滿是皺紋。你會喜歡這樣的手嗎?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樣子的手都會嫌棄,厭惡。但是你們不妨去想一想:這雙手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為《媽媽的手》,這篇文章就是作者把自己小時候感受到的媽媽的手與長大後看到的手進行對比,從中感受到了媽媽這些年的辛苦付出。文中的媽媽是一位鄉村醫生,這是一個很勞累、很辛苦的職業。但是在忙完工作以後,媽媽還要做家務、幹農活。所以她的手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勞作,一年四季都不曾停歇。

媽媽為了作者不辭辛勞,放棄了很多,卻不求什麼回報。為了這個家,她還付出青春年華,曾經的嫩手變了樣,歲月的刀子在她的手上留下道道傷痕。可就在這樣一雙手上,作者品出了母愛的味道。

讀罷全文,我回家仔細觀看了媽媽的手,不禁感慨:母愛是疲憊中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需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母愛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志消沉時,優雅的旋律一飄蕩,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愛是冬夜裡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母愛是挫折中的陣陣清風,當你驚惶傷心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理好零亂的思緒;母愛是困難中的一根柺杖,當你步履蹣跚時,幫助你立穩重心,支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母愛是荒寂中的一朵鮮花,當你寂寞惆悵時,看一眼便滿目生輝,聞一下便香沁心脾,心靈不再孤獨!

無言的愛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64字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叫《無言的愛》,讀過之後讓我深深感觸。

我記得書裡有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兒子從外地打工回來,他的父母喜出望外,對他問寒問暖。到了夜裡,這個兒子的爸爸突然驚醒了,他看到媽媽正在把蚊帳的拉鍊拉開,非常不解,而媽媽說:“我想放些蚊子進來一些,這樣它便不會咬兒子。”可能會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媽媽很偉大,不管是好笑還是偉大,這始終是一顆愛孩子的心啊。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自己,有一次我吃飯的時候不小心被燙了一下,被燙出了一個小泡,媽媽連忙放下碗,看看我被燙的舌頭怎麼樣了,還不時的問我好沒好。有人覺得這算什麼愛,太平凡了。其實愛本身就是既偉大又平凡的它可以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搭上性命救你,當然一句輕鬆的問候表達的也是愛。

許多人覺得媽媽的愛很偉大,而爸爸的就遜色很多,其實不然。“一個美國的小男孩,每當出門前都要抱爸爸一下,然後說一聲:“我愛你。”可日子久了,小男孩不這麼想了。一天,他並沒有像以前一下抱爸爸也沒有說:“我愛你!”。這時,爸爸出現在他面前說:“你是不是忘了什麼?”可小男孩卻說:“爸爸,我每天都說我愛你,為什麼你沒有和我說過?”爸爸沉思了一會,隨即說了一句:“我愛你!”頓時,他的眼眶溢滿了眼淚。當然我不會逼著爸爸說我愛你,因為我自己知道就可以。

也許還有人不相信爸爸的愛,那你們可以回憶一下,爸爸在平時雖然很凶,但當你生病的時候,爸爸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你,表露出平時透露不出的溫柔?

爸爸媽媽的愛都是一樣的,只是是所表達的方式不同,才讓我們錯誤地覺得媽媽的愛比爸爸偉大,以後千萬可不要再“錯怪”爸爸了。

春田狐的愛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24字

生活的自由和尊嚴

在四年級的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春田狐的愛》。

提到狐狸,大家肯定都會想到“狡猾”這個詞,但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改變了這個看法,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農場主在自家的農場裡養了許多雞,在農場的不遠處住著狐狸的一家。狐狸媽媽有四個孩子。因為孩子長身體,需要營養,所以狐狸媽媽經常要冒險去捉雞。農場主發現自己家的雞變少了,就知道肯定是狐狸偷的,於是便讓自己的侄子去殺掉那隻狐狸。農場主的侄子找到了狐狸窩,可他不忍心開槍,因為他看到狐狸的一家過得是那麼和和美美,實在不忍心。農場主見自己的侄子三番五次也沒把狐狸殺掉,於是他親自帶著獵狗和幾個朋友一起去捕殺。獵狗很快就聞到狐狸的氣味,找到了狐狸窩。他們就用鐵鍬往下挖,很快狐狸爸爸和四隻小狐狸就被挖了出來,狐狸爸爸和三隻小狐狸被當場打死,一隻小狐狸被活捉,這一切,正好被剛剛捕食回來的狐狸媽媽看到。

如果這要換做人,換做我們自己,媽媽都會不顧一切地去救孩子!狐狸媽媽也不例外,她試了十幾次都沒能把那隻小狐狸從農場主那裡解救出來。狐狸媽媽很失望,她在林間轉來轉去,希望能找到辦法。這時,她看見了一個有毒的雞頭,便讓自己的孩子吃了下去。她一邊看著自己的孩子吃著有毒的雞頭,一邊說了一句話:“孩子,媽媽永遠愛你!”就這樣,她的最後一個孩子也死了。狐狸媽媽站在高山上,絕望地喊著:“與其沒有自由和尊嚴地活著,還不如去天堂找你的爸爸和兄弟!”

是啊,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有自由和尊嚴,不僅僅是狐狸,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要有自由和尊嚴。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想說,人類啊,好好反省反省吧,你們傷害了多少動物,拆散了多少和諧美好的家庭!

在這裡我要讚美母愛的偉大,也要批評人類捕殺動物的這種可恥行為!

花邊餃子裡的愛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01字

在本單元中,我們學習了許多與愛有關的故事:為了給老師治病,冒險上山的孩子們;重病纏身,細心照顧癱瘓兒子的母親;去工廠撿麻袋還錢的小魯本……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花邊餃子裡的愛》。

這篇文章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小時候,媽媽包餃子時,是全家人最快樂的時光。媽媽為了“我”和弟弟,耍了個小花招,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吃,而她自己和爸爸只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媽媽教我包餃子的情景。是啊,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子女穿好、吃好,生活幸福。他們平日裡都把最好的留給了我們,餃子裡包的不是餡兒,而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啊!孩子健康成長,生活幸福美滿,這就是他們共同的期盼啊!

當我讀到作者長大後,懂事了,也明白了母親對他的愛。他在大年初二,用一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討得了母親的快樂與開心時,我再一次被他們母子間真摯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兒子對母親的孝順,濃濃的愛都包在這小小的花邊餃子裡頭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再想想我自己。以前,我總是淘氣,經常惹父母生氣,讓父母擔心。但儘管如此,他們仍然日夜操勞,在生活上細心照顧我,教我讀書,教我做人的道理。難道我不應該改變自己,做一個聽話、孝順的女兒嗎?

《花邊餃子裡的愛》讓我明白了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學會體貼父母、孝順父母,讓他們永遠幸福,永遠快樂!

母親的愛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26字

從小到大,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文章,但是最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母親的愛》一文了。

“我”的母親是一名普通工人,她工作十分認真,對“我”非常關心,但一天到晚總是嘮叨個不停。一有什麼不滿意的,就會說上一大堆的道理,讓我不勝其煩。不過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改變了看法。那一天,我一回到家便大喊:“媽媽,我餓死了!”沒有人回答我。奇怪,以前這時候,媽媽已經把飯菜端到桌上了,就等我回來開飯了。不會是發生了什麼事吧?我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前,聽見一陣鍋碗瓢響。怎麼到現在才燒?又老是說我是“餓死鬼”投胎。正準備推門而入責怪她一番。忽然聽見媽媽的嘆氣聲傳來。她今天怎麼了?我納悶起來,貼在門上側耳傾聽:“無巧不巧,今天要加班。這下壞了,女兒快回來了,我的飯還沒燒好,這不是失職了嗎?她一定餓壞了!”我含著眼淚一把推開了門,奔向了媽媽的懷抱。

看到這裡,我便想起了我的媽媽。她為我日夜奔波,吃盡了苦頭。我父母為了改善家庭條件,出去為別人家準備家宴,從買菜、燒菜到端菜洗碗等拉拉雜雜的事,件件皆是親力親為,每到晚上,總要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趕十幾里路回家,因為不放心我這個寶貝女兒。有一次,我做完作業覺得頭沉沉的,衣服也沒脫,就上床睡覺了。媽媽回來後,照例檢查了我的作業,又和往常一樣來到我床前,幫我蓋被。這時,她突然發覺我的呼吸有些異常,摸摸我的額頭,不由得焦急起來:“怎麼這麼燙?”媽媽顧不上隱隱作痛的腰椎,彎腰把我用被子裹了起來,又用力把我抱到電瓶三輪車上。到了醫院,聽醫生說是平常的感冒,沒什麼大礙時,她一顆懸著的心才安穩落地。這時的她卻癱在凳子上動彈不得。

可我,帶給媽媽的是什麼呢?星期一早上的情景出現在我的眼前:媽媽用傷心的眼神看著我,它那無聲的控訴讓我痛徹心肺。雙休日,因為爸爸媽媽兩天都沒功夫管到我,我就忘乎所以了嗎?唉,悔之晚矣!

掩卷沉思,我怎樣做才能表達我對媽媽的愛呢?當一身疲憊的媽媽進門時,為她送上一雙拖鞋;當媽媽揮汗如雨時;為她送上一杯開水;當媽媽去洗碗時,主動對她說一聲“讓我來吧”……

一縷陽光,一份溫暖,四季因為有了太陽才美麗,生命因為有了愛心才充實。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對待自己的母親,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863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是一條漫漫長廊,書就是支撐你一走到底的神器。茫然時,她為你指點迷津;無助時,她為你積蓄力量;悲傷時,她為你鼓勁加油……每個假期,《閱讀年選》都是我的摯友。一篇篇短文,或告訴我生命的可貴,或教會我戰勝困難的方法,或叮囑我牢記做人的根本。其中,《看不見的愛》更讓我深有感觸,它讓我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書中那個夏天的傍晚讓我終生難忘:“我”出去散步,只見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在玩彈弓,旁邊是他的母親,離他們七八米遠的地方有一個玻璃瓶。小男孩的彈弓水平不行,向左偏了一米。“我”輕輕地走過去:“需要我教他嗎?”他母親笑了笑,輕聲說:“謝謝,不用,他看不見!”“我”怔住了:“他,他怎麼會打中呢?”那位母親平靜地說:“沒關係,只要他做了。”男孩不斷地拉弓,母親不厭其煩地幫孩子撿沒打中的石子,一次又一次,終於,我聽到了瓶子破裂的聲音……

這就是母愛,看不見的愛,是那麼深沉,那麼令人感動。我想,當那位母親得知兒子雙目失明時,一定是每日以淚洗面吧,但生活的考驗並沒有打倒他們,是愛的力量鼓舞著這位堅強的媽媽站起來,勇敢地面對坎坷,用自己的愛和智慧與孩子一起,打造幸福的明天!

想想我的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她為我的付出,是我一輩子也回報不了的。為了讓我學好才藝,媽媽無論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總是不辭勞苦地接送我。因為愛我,媽媽就這樣默默付出,毫無怨言。而我,不能讓媽媽孤軍奮戰,我要刻苦練習,持之以恆。正是這種看不見的愛在我和媽媽之間湧動,才會讓我們彼此品嚐到生活中努力付出後的甘甜。那一張張證書,不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愛嗎?母愛如此偉大,請愛自己的媽媽吧!

其實,在任何一個不經意間,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請用行動好好珍惜!這樣,你會感受到為愛付出的幸福!

盛在剩飯裡的愛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56字

歲月裡的愛

偶然間讀到寒胭的《盛在剩飯裡的愛》一文,我被深深觸動了。這篇文章寫的雖然是生活中的小事兒,卻飽含著無盡的深情。

顧名思義,這篇文章圍繞剩飯而展開,描寫從“我”小時候到結婚生子時,奶奶對“我”的關愛,以及描寫了“我”對奶奶的愛的瞭解的故事。這篇文章雖是一篇短篇小說,卻無不向我傳遞著親情的偉大。

這篇文章有一個點很觸動我,那就是奶奶意志的傳承。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吃著奶奶做的新鮮好吃的菜長大了,奶奶吃著我們剩下的隔夜菜變老了”,或許是奶奶那一代人吃隔夜菜習慣了吧。但是在後文中,我結婚後,“我”也是把新鮮的菜讓給家裡人吃,自己吃隔夜菜,看到家裡人吃得高興,自己心裡滿是欣慰。或許,奶奶當時也是這種情感吧,把美好的東西留給他人,自己留下次等的,這就是親情的奉獻力量吧。

文中奶奶雖然很貧困,但仍然請年幼的我吃蛋糕、吃冰激凌;當孫子結婚時,送給孫媳婦大金項鍊;當“我”出國留學時,送給我金戒指。然而,在這些光鮮的背後,奶奶竟是省吃儉用。她是退職而不是退休,當錢不夠用時卻為了我不得不向我的爸爸媽媽開口。看到這裡,我有些心酸和心痛。回想現實中,小時候我的外公外婆不也是省吃儉用,帶我去買好吃的和好玩的,現在外公外婆身體已經不如以往了,看完此文,不免有幾絲深情埋在我的心中。

歲月裡的愛,就像盛夏中的檸檬一樣,酸澀而味苦。那幾絲深情,就是埋在心中的美好吧。

愛與被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417字

人們一說起貓,腦海中大概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夜晚,一隻黑貓在屋簷上踱著優雅的步子,皎潔的月光投在它的身上,映照出它光滑的皮毛,最後它在屋簷上跳躍了幾次,便沒入黑暗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如果有一隻貓活了一百萬次,又會怎樣呢?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隻擁有著漂亮花紋和碧綠大眼的虎斑貓。但它總是那麼孤傲,冷淡,不可一世。

它本是一隻活潑的可愛的貓,當它得知自己可以死而復生時,是多麼的欣喜。然而,死而復生的生命實在過於漫長。它在經歷過幾十次後,起初的新鮮感逐漸消退,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生命的漫長也使它對生死變得麻木,無所畏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漫長的生命還會空虛?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他們在享受特權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感激、欣喜慢慢覺得理所當然,本應如此。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後,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們由最初的相互給予變成了後來的個人的單方面的索取。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然後重生,周而復始。或許是對自己寂寞的遷怒,或許是單純的毫無根源的討厭,它開始消極的對待生活。人們都覺得,這真是一隻不懂得滿足的貓。它明明比那些撿食垃圾為生的貓幸運多了。然而這恰恰是這隻貓消極的原因:當它享受了被愛、被寵後,漸漸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它希望得到家貓不應該擁有的東西—自由。可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它又怎能既享受被愛的過程還奢求著自由呢?

可是它不是普通的貓。所以當它活到一百萬次的時候,它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它終於屬於自己了。這時的貓,儘管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它仍覺得這是它活了一百萬次以來最好的生活。他在雜草中、灌木叢中穿梭,遊樂。與它同行的還有其他的野貓。當它在野貓中說出它活了一百萬次的時候,公貓崇拜它,母貓愛慕它。可是前九十多萬次的生活早已讓它習慣了這種被包圍、被讚賞的感覺,於是它不屑一顧。它的虛榮心、優越感以及特殊性讓它覺得自己應該找尋一個和它一樣偉大的母貓共度此生。

可以說它是被上天眷顧的。在一次遊玩過程中,有一隻孤傲的與其他貓格格不入的母貓闖進了它的視線。母貓對它的經歷一點也不驚訝,也沒有表現出它期待的愛慕。它有些不甘心,極力地表現自己。最後還是低下高傲的頭,懇求母貓和自己一起生活。它倆生了好多的小貓,並一起撫養、關愛它們。這樣,虎斑貓從一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野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它不再孤傲、冷淡,變得溫柔、耐心。它還懂得了它以前的主人為它落淚的原因。這時虎斑貓的生命得以昇華,它曾被愛過,現在它學會了付出自己的愛。

可是有一天,母貓老死了。虎斑貓抱著它慟哭了一整天。最終它抱著母貓不再動彈,安詳地等待著死亡,因為它認為,沒有愛,渾渾噩噩地活又有什麼用呢?

貓的一生分為愛與被愛。我們似乎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們自身的天性。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卻從來沒想到去做點什麼來把我們的愛回報給父母,甚至連愛的語言也羞於或吝於表達。更有甚者,當父母做的不合乎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還會蠻不講理地向他們發脾氣。很多人在經歷坎坷之後,才慢慢地懂付出的價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徒留無盡的遺憾。請趕快為你的父母獻一份愛心吧,也許是一份簡單的早餐,也許是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甚者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一味的享受卻不付出,只會讓人變的越來越麻木;而只有付出過後,才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暴風雨中翩翩起舞的灰姑娘——《簡·愛》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06字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幸福來得好不容易,才會讓人更加珍惜”每當聽到這首張靚穎的《終於等到你》,我便想到了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自傳性小說—《簡爱》,想到了簡和羅切斯特先生悽美的愛情故事。

簡從小寄人籬下,寄養在裡德舅媽的蓋茨海德府。但,滋味兒並不好受,簡經常遭到無緣無故的責罵,但她並不逆來順受,可又有什麼用呢?受到委屈她能做的只有忍氣吞聲。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見長的不自信感壓迫著簡,裡的舅媽也十分討厭她,便把她送到了洛伍德學校。

在學校裡,簡受盡了欺壓凌辱,油然而生的自卑心理,使簡更加奮發進取,成績步步高昇,一躍而上,成了第一名。畢業後,簡順利找到家庭教師的工作,來到了桑菲爾德莊園,認識了這部小說的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先生。與他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好感迸發,就準備與他結婚。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羅切斯特與伯莎的婚姻關係敗露後,簡承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最終選擇了離家出走。簡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惠特克勞斯,遇到了聖約翰、黛安娜、瑪麗兄妹三人。簡擺脫往日的自卑,跟聖約翰學習印度語言。不久,聖約翰也愛上了簡,但跟她求婚未果,孤身一人去了印度傳教。時光老人駕著雪橇車從我們身邊走過,簡開始對羅切斯特先生朝思暮想。於是,有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芬丁,重又找到了羅切斯特先生,與他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不離不棄。

簡爱面臨困難,堅持不懈;面對愛情,忠貞不渝;面對抉擇,堅持做自己的主人。她的一生付出了十分的努力,上帝卻以十二分來回報他。我們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比簡要好上千倍萬倍。況且,我們還有親人陪伴左右,哪還有什麼理由鬆懈呢?

這部小說,以一個美好的結局完美收官。小說一改傳統的美好,寫成了命運悲慘、卻又自強不息的灰姑娘簡爱。她的一生,雖不算轟轟烈烈,但卻不失自己獨特的色彩,猶如彗星,閃亮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