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相關作文20篇

司馬遷的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97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少年時的司馬遷,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對任何事都要刨根問底。15歲時,司馬遷就認識9000多字,會寫8種文字,就連當時最有名望的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都對他讚許有佳。

司馬遷在41歲時開始寫史記,當時司馬遷已經當上了太史令,但是好景不長,由於一件小事,被人陷害關進了監獄,司馬遷被處以“腐形”,“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少年的時候,司馬遷把長安當成龍門;清、壯年的時候,他把宮廷當成龍門;知道他爸爸死去才真正看清楚,《史記》才是它的龍門。他用畢生的精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辛,把《史記》當作自己的一切、當作自己的生命,司馬遷的名字和他寫的《史記》一樣,永遠流傳於世。我們以後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別的方面,都要學習司馬遷的這種堅定堅強的精神,不要被困難嚇倒,要勇於克服困難,最終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司馬遷改變了我 篇2

國一作文 ,610字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

回顧悠悠歷史,貫看古今之變。唯有你,如同一塊堅硬的磐石,牢牢地壓在我心上。是你—司馬遷,改變了我。

李陵降胡,在漢武帝龍顏大怒之際,在眾大臣隨聲附和之時,你勇敢地站了出來,替李陵辯解,果斷指出國舅之錯。也許你心裡早已做好下場不好的準備,但是擁有男子漢氣概的你最終還是站了出來。

可是我呢?一遇到難題就退縮,一有了什麼活動都不敢參加,沒有勇氣。我害怕,我膽怯,生怕受到別人的嘲諷。是你,改變了我。讓我勇敢起來,不像從前那樣懦弱。

接受腐刑之後,你忍受了各種肉體與精神上的折磨,很多人都認為你也許就此會一蹶不振,從此沉倫甚至自殺,而你並沒有這麼做。

“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之,出則不知其所住每念撕恥,汗未嘗不發沾背衣。”為了完成《史記》,你忍辱負重的活了下來。你堅持,過了多少個春秋,你終於完成了著作—《史記》!

可是我呢?不懂得堅持,不去多多嘗試,我不允許自己失敗,往往都是因為自己的不堅持導致失敗而從此失魂落魄。是你,改變了我,讓我懂得了堅持,不像從前那樣放棄自我。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你,用畢生心血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你的選擇是對的,歷史不會忘記你,你執著、頑強、勇敢和精神會永遠激勵著我們!

司馬遷先生,是你改變了我。仰望歷史紅塵,唯有你,讓我懂得了勇敢、頑強。也是你改變了我!

司馬遷改變了我 篇3

國二作文 ,657字

可怕的黑暗覆蓋瞭如血的夕陽,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夜已降臨,窒息的空氣壓抑著整間牢房。沒星,沒月,陰風陣陣,烏鴉哀鳴。他帶著腳鐐,仰視著牢房中唯一可以看出去的視窗。

他無奈,他本是朝廷忠臣,為了歷史的真實而觸怒龍顏,打入死牢。他迷茫:昏君啊,臣的一片苦心竟遭到這等的罪罰……

他想死,以鮮血染紅黑暗,用頭顱證明清白,以屈原般的投江訴說世間的不公,像赤兔般絕糧以示自己的忠誠……還是活著,以殘生活著?以不男不女的身份活著?他沉思著……

漫步牢房,腳鐐聲打破了寧靜,身旁的油燈卻加重了黑暗。忽然,一縷光明從視窗射入,他再次抬起了頭。“啊。明月!”他定了神,月已被黑暗分得殘缺。但她生存著,殘辱地生存著,依舊明亮,柔和……

他笑了。看著明月,他笑了,想到了父親的遺願還未完成,想到了一本漢代的史書即將會被一名受辱殘生的人完成。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他學會了生存,忍辱地生存,他笑了……

天明趕走了黑暗,牢房外傳來了死神的聲音:“司馬遷,想好了嗎?”“想好了,我要生存!”

司馬遷活了下來,他已不再注重他男子的身份,他忍辱殘生完成了《史記》。

時光流逝,當這位不算男子又比普通男子更有氣概的人的堅毅和勇敢化作絲絲微風浮著史記泛黃的紙頁時,他,司馬遷,卻一直教育著後人……他,為了信念,勇敢地接受了腐刑;他憑著“就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忘卻了自己,卻讓後人銘記住了他和他“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為了信念,他流芳百世。

與司馬遷邂逅,是他改變了我,為了這一份信念而努力奮鬥,生命終將因信念而精彩。

司馬遷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0字

他經歷了無數的榮辱,看到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受盡了皇權的痛苦。他就是漢朝史學家司馬遷。

司馬遷從小拜董仲舒為師,十歲就開始學習古文書傳,二十歲從長安南下,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帶,考察風俗,採集傳說。

司馬遷最初以為漢武帝雄才大略,想以自己的辛勤工作博得賞識,為天下百姓做貢獻。正當他一心一意撰寫《史記》之時,漢將李陵與匈奴一戰因寡不敵眾而投降匈奴。朝堂上的漢武帝勃然大怒,要把李陵滿門抄斬,由於朝中大臣早已摸透漢武帝凶殘的性格,都持贊同意見。年少氣盛的司馬遷挺身而出說:“李陵幾千士兵,抵抗匈奴上萬人,他是不得已而投降的,皇上這樣做未免太過殘暴。”漢武帝聽後從龍椅上一下跳了起來,指著司馬遷大聲說道:“司馬遷膽敢為叛臣辯護,罪不可赦押入大牢!”

此時司馬遷猛然醒悟,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是多麼幼稚,多麼無知。他過早地體會到了皇權的至高,官場的險惡,人生的孤獨……

當時,漢朝犯人有三條可笑的選擇,一是受刑被殺;二是用金錢抵罪;三是受腐刑。這三條選擇對家境貧寒的司馬遷來說,第二條是顯然不可能的,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忍辱負重選擇了受腐刑。自此以後,司馬遷放棄了尊嚴,開始低頭做人,不問政事,一心撰寫《史記》,漢武帝雄才大略的英雄形象在他心中已不復存在。

千年已逝,如今,司馬遷留給後人的不僅是被魯迅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留給人們更多的還是他身殘志堅,面對屈辱勇往直前的精神。

讀《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有感 篇5

讀後感 ,534字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裡,人才輩出,發生了許許多多驚天動地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篇文章了。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主要寫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臨終前囑咐司馬遷去完成他未了的心願—編寫一部史書。但是飛來橫禍卻偏偏降臨在他身上,他入獄受了酷刑,但還是忍辱負重,完成了一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史記》。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禁對司馬遷產生了敬佩之情。他面對困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雖然受到了酷刑,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冷嘲熱諷,但他身殘志堅,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不顧別人怎麼說,專心致志地寫作,是多麼偉大啊!對比之下我們真是太渺小了;許多人做事總會因為遇到困難半途而廢,屈服於命運;遇到一點兒小挫折就停止前進——如果人人都像司馬遷一樣,那麼世界上有所成就的人還不會多嗎?

記得有一次,一向成績優異的我落榜了,我難受極了,回家後抱頭大哭,後來我突然想到司馬遷,他遇到那麼大的困難挫折也不放棄,我這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於是我找回了信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努力刻苦地學習,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考了第一名,我在接到試卷的那一刻心花怒放啊!

我們要向司馬遷學習,學會堅強,永不向困難低頭!

我和司馬遷的一天 篇6

國一作文 ,1043字

夜色還未褪盡,月亮剩下白色的一角。好在初夏的微風帶著撩人的愜意襲來,削減了通往長樂宮路上的乏味。

皇帝心情不錯,立於我身前數位大臣又極盡溢美之詞,宣揚著李陵將軍的捷報。想起記憶中那人黧黑的面孔,爽朗大笑時的一口白牙,搭弓射箭時的英姿還有仁愛謙遜的好名聲,我也不禁趨步右立,替好兄弟李陵美言幾句。皇帝聽後,安心的笑容愈發盪開在日常冷峻的臉龐上。

早朝很快便散了,令我有些不滿的是司馬遷—他居然一句好話都未替李陵說。

申時的緊急召見實在來的猝不及防。趕到長樂宮門口時,身上已薄薄地透了一層汗。皇帝端坐於上位,眉頭緊鎖,臉色冷酷得讓人感覺瞬間跌入冰窖。司馬遷跪在大殿正中央。看著他幾乎匍匐於地板上的卑微的姿態,我仍弄不懂究竟發生了什麼。

“皇上,您可不能放過李陵,這投降匈奴可是讓我堂堂漢朝蒙了奇恥大辱啊。”還是立於我前面的那位大臣,可語音語調怎麼聽都和早上判若兩人。他鏗鏘的話語傳入我耳朵時更如驚雷一般在腦中炸開。“投降了?”晴天霹靂後的迴響久久不散。

大腦裡還一片嗡嗡聲時,地上那人微微挺直了上身,“皇上,微臣敢擔保,李將軍絕不是那樣的人。”似乎感受到皇帝兩道銳利的目光,他頓了頓,低下頭繼續說:“李陵雖身陷重圍,兵敗投降,但他一定是想尋機會再為朝廷效命。況且……況且導致這次失敗更重要的是他的後援沒有及時……”“夠了!”皇帝咆哮著打斷司馬遷的說辭。“你把過錯追責到貳師將軍身上,是嗎?一派胡言。”大殿被皇帝的怒火灼燒著,空氣依然冰冷,每個逃不開的人都瑟瑟發抖。

皇帝把灼熱的目光向我投來,“你覺得呢?”

“臣,臣以為,”我嚥了口唾沫,同時將替李將軍辯解的話一同嚥了下去,“李陵投降匈奴,罪……罪不可赦。”

我看到跪在地上的身影隨著我的尾音晃了晃,站在我前面的大臣略微偏頭,遞過一個讚許的目光。印象中的那個明朗小夥在我趨步退回佇列時消失了,他的面龐,白牙,笑聲,寬厚也隨即灰飛煙滅。是我,親手扼住了好友的脖頸,掐滅了他的一線生機。

“皇上!”跪著的那人膝行兩步,快要逼近殿上的臺階。

“住口。來人,趕快帶兵捉拿李陵及其族人,押赴獄中,嚴加刑審。將司馬遷也一併交付獄官處置。”

“皇上!李將軍他真的是被冤枉的,皇上!請您對這樣的忠臣網開一面!”司馬遷被侍衛粗暴地拽起,拖走。滿口李將軍。經過我身邊時,他向我望了一眼,但我立刻避開了他的目光。

從長樂宮走到宮外的甬道很長,灰地磚齊齊整整的鋪著,了無生氣。微風又刮起來,樹上兩片葉子還綠著,不知怎得就落了,落在甬道上。敗葉隨風而去。

我與司馬遷的一天 篇7

國一作文 ,1829字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不好儒術……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臺無壇,亦祠天神……”深入竹簡的黃字,在我已垂老惺忪的瞳裡格外的清晰觸目。發抖的雙手揉緊了,劣勢的竹片有些刺痛。“放肆!”我的情緒管理完全凌亂了,吼叫著。任憑額頭上的珠簾無序的搖擺,碰撞著顫抖的噪聲。

“陛,陛下息怒。”跪了一地的太監婢女伏著身子,那寫杯杯盤盤敲擊著。我果真如此昏庸暴戾?用最後一絲理智,我剋制著自己沒有將那打竹簡雜碎。

“傳罪人司馬遷來,朕見他最後一面。”擲下沾上我手的汗漬的簡,我重重的坐回九五至尊的寶座。

“宣—罪犯司馬遷覲見。”一個小小的灰點,出現在大殿的盡頭—那麼的細微,彷彿塵埃之於白雲;但又是那麼堅定,煙雨風塵也無法吹散。它很慢很慢地在我視野中放大,漸漸的,變成了他—我簡直無法相信那竟然是他。那麼的佝僂蹣跚,他灰白的頭髮無比干枯,肆意地插在頭上,彷彿可輕易拔走折斷。額間溝壑縱橫,灰棕的面板若樹幹的片。他雙眼眯起,但縫隙中的眸卻仍然清澈透亮。全身上下,唯有衣服乾淨整齊,這大概是那些子閹人為討好我所為吧。哦,他現在也與那些人並無兩樣了。那個曾經意氣風發,在朝堂上為李陵爭辯的臣子,我也已經是五年未見了。我的火氣竟全然消了。

“罪臣司馬遷,叩見陛下。”他沙啞的聲音一字一頓,對於我,卻是那麼的生疏。數年未見了啊,在朝堂上爭執的盛氣年華也都不復存在了。“免禮。”他緩緩站起,微微彎著腰,凝眸注視著我,四目相對,他淡如秋水的目光和我方才的失態一比,我竟然是更加浮躁的那個。

“嗯……賜座吧。”

“謝主隆恩。”

“子長啊,你今日倒是頗有禮節,可不像當年在朝堂之上諍言之人啊。”我故意挖苦。“情隨事遷,昔日是我過於忠心而言之過多。”他微微一笑,話中的譏諷讓我氣憤不已。“胡言亂語!你當日大不敬,如何變成我天子不識你忠貞之心了?況且,你這《史記》中對朕的言論當真荒謬!”茶水從桌上濺出,桌子抖了一下,我指著地上的摺子,衝他吼道。

他站起。撿起零散一地的厚竹簡,一字一句地,讀了起來,氣定神閒,每一個字都鏗鏘地錘入了我的心裡,許久沒有被震動的心肌,被擊打的狼狽不堪。“放肆…放肆!”甩動著我寬大的袖口,我摔碎了桌上所有的玉器,各種奏摺跌落,侍從們跪了一地,他卻不為所動,徑自唸了下去—“太史公曰:餘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讀罷,他定視與我:“陛下以為何言不妥?罪臣願斗膽解惑。”

“哼!朕如何不好儒術?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且看古今,從未有君王如此!”“陛下誠以儒道治國,但此不足以為“好儒”。陛下殺伐決斷,罕仁厚,一念武斷人之生死矣,何以好儒?”我一時語塞,不禁面上有些尷尬。“你們都給朕出去!”太監都如釋重負般逃出了大殿,連回應的“是”都是飛快而即逝。我心頭一顫,宮人竟是如此懼怕與我,我豈不……臉頰微熱,我瞥了司馬遷一眼,他依舊泰然自若,彷彿時時刻刻都在觀察著,一切變數了然於心。怦然對視,他絲毫不避,目光靜而清,好似洞察出我內心深處的一抹彷徨與慌張。

“那麼,子長你何以認為我中巫卜?”他淡定的眼神也逐漸讓我趨於平靜,彷彿已經不再繃著“王者的自尊”,我問道。“封禪祭祀本為大道之行,然陛下祭祀之繁多,想來也定是有些許對於修短終期的願景吧,不再是誠心為祖宗祭拜了。”“哈哈,你還真有點本事。”心思被說破,我也忘記了皇帝的威嚴,釋懷了許多,開始與他如熟人般交談。也是奇怪,我們唯一的單獨對話便是多年前為李陵的爭辯,如今時過境遷,再悟言一室,竟也如老友一般,相談甚歡。

雞棲於樹,日之夕矣。悠悠時光倏忽而過,日已漸黃昏。太監小心翼翼地走進,低聲詢問是否穿膳。我心甚快,便令司馬遷與我一同用膳。他卻跪下謝辭:“罪臣不便與王上共膳。今日一談,臣收穫良多。今唯餘一問,百思不得其解。”“但說無妨。”“陛下何以刑鉤弋夫人?”太監立刻跪下,這可是如今朝堂上的禁言,無人敢提及。不過,我與他交談了半生的是是非非,早已坦然,便道出了心中的打算:“子弱母壯,必亂天下。”他思忖片刻,躬身言:“此為明君之道,陛下聖明!”而後,他便跪恩,緩緩地退出殿外。又成了如蜉蝣般的小點。

這是我與他的最後一面。他卒於我古稀之際。我集了他所有的史記竹簡,令百官抄錄並頒佈天下,規定將史記列為我朝珍貴典籍。史官看後極力諫我修改那些對於我的評價,我只拜拜手—無妨,且釋出天下。朕之過失,且令後人評說。

我眼前出現了他的身影。

我與司馬遷的一天 篇8

國一作文 ,1125字

暮色四合,凜冬已至。遙見那排雪中綠鬆,我想起了他。想來,離司馬遷與我闊別的那天,已有十五年了。“犟鬆”們,該是他安睡的魂靈。

“倔老頭,看看誰來了?”話音裡藏不住我狡黠的笑。這個季節還有老友肯不要面子地拜訪他,真算他走運。何況我還拎了他一見流涎的燒鵝,都能猜到他殘體方愈後定會用真切笑容迎我來訪。

但沒有迴應。他聾子似的跽坐著。寫禿的破筆在顫,哆嗦的身形訴盡哀愁。邁過如海書卷,我們執手走向“殘柳酒家”。嘆息!幾卷文字耗盡他的生命。

抿一口淡酒,吐人生遭際。他心力憔悴而刻滿紋路的臉因小店的溫暖光亮起來。“老朽!年少時,這酒你可被我罰過三杯!”為賠笑臉,我說:“自然。那可是你口若懸河把我駁得體無完膚的一次。”“即使你連贏我三次,還不是我發了瘋遍查史稿,引經五十而大勝!”他眉頭揚起,發亦飄逸,彷彿又回到年少絕不服軟的模樣。趁他興起,我便贊曰:“真乃丈夫雄風!”舉杯欲碰。

可他嘩啦一下整個人陰沉起來。吐盡滄桑的長嘆裡我意識到言辭的冒犯。一個“雄”字真如李陵,空斷豪情。鄰家小孩煩人地啼哭起來。過會,我又湊近他老氣橫秋的身旁,柔聲道:“大作幾何?”他便又不出所料地舒肩展眉,徐徐地琢磨起他那繼承祖業的夢。可想起近年皇帝的個人崇拜猖狂到小兒也趨之若鶩,我又擔心起他:“只是小心,別再像年輕時一樣倔了。有些想法,你寫書時可說不得。”他手重重放几上,老不死而骨仍硬地頓挫道:“劉季項籍都本紀。這是私史,我要真實。”冷冷的目光中映出熾熱的靈魂,我的腦中又浮現出那個御前爭辯的愣頭青。贊、嘆與共,我為他再斟一杯,敬他永不磨滅的純真。

料峭秋風吹酒醒,飲罷已是薄暮。他那蓑草亂飛一般的蓬亂頭髮下的雙眼中沒有惜別。只是臨走前,他驚惶地雙手攥緊我的左手,那力度裡飽含他希望的決絕:“要是明天我就沒了……”“胡說!想什麼呢!”可他手不放,幼稚地說,“管好我的書冊。”凝望他渾濁的眼,只得鄭重地頷首。

“呼……咔!”紫色的閃電裂開黑夜,迅疾的陰風撞進名存實亡的破門。“嘩啦啦……”如濤聲般,書房那邊書翻湧,斜雨帶雪,愈發迅疾。我立刻撲向書垛收書,這下才意識到倔老頭著述的浩繁。冷雨無情唯毀書冊。那個瘦弱而偏執的身影也湊過來,賣力地搬起他的生命。慌亂之中,陰冷至極的破屋幾乎要為滾燙的心靈烤暖。

待到子夜,他的精華終而保留。伺候他一宿,這一晚他再沒談死生。拂曉,撂下給他的資財,推門一望,竟見白雪漫野,四下蒼茫。遠坡一叢綠鬆裹在銀白裡呼吸著,散逸出生命的溫度。我明白,無論秋日還是初冬,無論古往還是今來,那絕不服輸的溫度是為世界珍視的。一如白色沉默中的深綠,讓人確知,春不再遠。

回首破廬,想那老頭還做著究古今通天人的舊夢吧。時光會給他機會,讓他用百萬言教給我們堅韌為何。

我與司馬遷的一天 篇9

國一作文 ,834字

“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屋裡又傳來那人唸唸有詞的聲音。

“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不敢闕。”那聲音頓時抑揚頓挫起來。

我不由得靠近了視窗仔細聽果然如別的打雜的小廝說的那樣,這院裡真是住了個怪人。他每天喃喃的那些話,他筆下的字元我都一知半解—我不過是個俗人,來院裡點燈。

那個人走到門口,發現了我的存在。“呵,現在你們也覺得我可笑吧。”他長嘆,說:“罷了,有個人聽著,縱便是聽不懂,也聊勝於無吧。”他走進屋裡,又回頭看看楞在門口的我,“進來吧。”我連忙應聲。

薄暮時分,屋裡的景象見不真切,只看見堆積如山的書卷。“李陵既生降,聵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悲夫!”這話雖費解,但所指的事我再清楚不過了,這段時間傳得沸沸揚揚,這人受大辱後竟然瘋魔般地啃起了史書,我真不理解。

“坐吧。”這怪人倒還沒什麼架子,猶豫之後,我把之前對他的一切好奇都傾倒了出來。“您為什麼不像別的院子裡那些大人那樣,寫長長的文章讚揚太平盛世?”“哦,你是說賦,那不過是詞藻的堆砌,我寫的是更深刻的,使人清醒的東西。”“那是什麼?”

“史。”透過薄薄的夜色,我看見他微微上揚的脣角。史?既不歌功頌德,也不宣傳學說,這人果然是怪啊。

他似乎看穿了我的想法,這種目光他見過太多次了。“這麼多年,我們繼承的不是儒,不是禪,不是道,而是史啊!”他再次長嘆,開始說些晦澀難懂的話:“吾誠以此著書,以嘗前辱之責,雖被萬載,豈有悔哉?”

他看出了自己的激動情緒與我彷彿隔了一堵牆。“罷了,與不理解的人說,原來還會徒增悲涼。”他自嘲似的笑了笑。“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這話我聽懂了,他說的沒錯,我的確不理解,他現在是眾人都當他是個怪人,是談資,真的有人會懂他嗎?便是在等千年,後人會明白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這麼怪下去,一定會吃很多苦。

他又開始筆耕不輟了,漸濃的夜色融化著他的身影。我起身。

“我給您點上燈。”

記憶中的司馬遷 篇10

國二作文 ,748字

《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被大文豪魯迅稱讚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的作者—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自然也人人耳熟能詳,令人歎服。

司馬遷出生於西漢,在朝廷做官受到牽連,按當時的法律,他可以在100萬貫錢和宮刑兩者之間選擇。奈何,司馬遷為官清廉,又怎能有萬貫家私?最後,只能被處以宮刑。此等屈辱,堂堂三尺男兒如何能忍?如果是我,我肯定會熱血憤發,英勇反抗,最後就算格殺當場也無所謂。可,他忍了!無法想象,他是如何做到的!

從此,他走上了孤獨之路,沒有友人,沒有親人。無論何時,漫天黃土中,滾滾塵土中都有一個蕭索的背影緩緩走著。身上的單衣,簡陋的行囊。身冷,心更冷。我想唯一能暖和他的只有幾文錢的烈酒吧!

遠處一間茅草房傳來爭辯的聲音,走進一看,有三個老漢正爭得面紅耳赤,不時還唾沫腥子飛濺。而其中一個老漢,瘦骨嶙峋的體態明顯地寫著嚴重的營養不良,咕咕叫的肚子也在抗議著,但他依然堅持著,這就是司馬遷。他已成這般模樣了。看司馬遷焦急地在兩邊來回轉頭,兩臉枯黃,但目光中的渴望卻絲毫不減。漸漸地,他的頸、頭上出現了水滴,不知是汗水,亦是口水。終於,平靜了。司馬遷期待地把臉湊過去,讓希望在無情澆滅他的火焰的一句句方言中重新燃起。

終於,他回來了。京城門口走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手中拄著木根。人們都對他望而生敬,京城街道是擁擠的,可他走得很通暢。因為人民自動為他留出了一條寬闊的道路,儘管他不是什麼達官顯貴……

我記憶中的司馬遷,並不是那種拿著自己的成就,高高站在雲端,俯視後人,恃才放曠的高人形象。在我記憶中,他是一個只會放低自己的身段的謹嚴的學者,是會忍受屈辱的隱者。我不需要抬起頭去仰視他,因為我們都是求知者。我們只需拉起手,扣著臂膀,去向那些高人請教學問,就行了。

我看司馬懿 篇11

高二作文 ,837字

司馬懿此人,令人欣賞之處在於其超強的忍受力、耐心和對時局的把握能力。古人論書法時說:“藏鋒以包其氣,露鋒以縱其神。”要藏得好,又要露得恰當而巧妙,是非常困難的。司馬懿面對巾幗之辱受之,面對曹爽的一再刁難受之,面對“死諸葛走生仲達”的諺語“聞而笑之”。假若換位思考,很少人能夠不動聲色地做到這些。

引《老謀子司馬懿》一書中舉的一個改編段子:一隻鳥不肯叫,怎麼辦?曹操會逼它叫,劉備會求它叫,司馬懿會等它叫。

倘若稍微瞭解過一點歷史,就知道司馬懿的裝病是極出名的。前後裝了近十年的病。第一次為的是拒絕曹操的徵辟,第二次為的是麻痺政敵曹爽。這兩次裝病都是成功的。成功源於兩方面,一是擁有足夠強的意志力和耐心,二是對時局和人心的洞察力相當好。此二者缺一不可。

試想,如果司馬懿裝到一半覺得累了,起來了,表現地完全不似一個風痺的病人,被曹操或者曹爽的密探發現;又或者曹操在七年後壓根就沒有想起七年前那個拒絕徵辟的司馬懿,曹爽根本不會相信司馬懿將死,裝病就不會成功,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家歸晉了。

更值得欣賞的是,司馬懿在等待中並沒有浪費時間,而是大量讀書,修養身心。他將史書中所表達的都融入自己的人生中,如《老謀子司馬懿》開篇所寫,他的人生是攝斂式的,滾雪球般地凝聚別人和自己的經驗教訓。有一次父親問我:“你知道為什麼武俠小說中武林盟主這麼厲害嗎?”我支吾了半天,僅想出一個主角光環。父親摸摸我的頭:“因為武林盟主總是哪裡的武功都學一些,取各家之精華,把別人的東西都拿來了,才會成為最頂尖的高手。”也是此理。

所以在高平陵之變時,年事已高的司馬懿卻行雲流水般地調兵遣將,如同萬丈夕陽般放出氣勢磅礴的光耀。而他身邊的一干人等,或是同齡,或是前輩,那些擁有發洩式的人生,趁著年輕盡情揮霍自己的才華與青春,到年老的時候,只好吃年輕時的老本的人,只能似懸掛中天的一抹殘月,寧靜而幽遠地看著這一幕。

司馬懿不僅沒有消極地等待,更是在等待的過程中取百家精華集一人之身,將等待的妙義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司馬光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8字

在我們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小名人,如遠古讓梨的孔融,抗日時期的小英雄嘎子,新時期的護林英雄賴寧……在這些人物當中,我最喜愛的是沉著冷靜、睿智機敏的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他身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歷史事蹟,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砸缸事件。

司馬光小時候常常和小朋友們到花園裡去玩耍,花園裡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又到花園裡玩耍,忽然,不知怎麼的,一個小朋友從假山上摔下來,掉進了大水缸裡,水缸裡裝滿了水,一下子沒過了小朋友的頭,小朋友們都嚇慌了,有的哭,有的喊,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馬光既沒有哭喊,也沒有跑開,而是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破了,裡面的水流出來了,水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馬光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多要冷靜思考,不要盲目從眾不要驚慌失措,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司馬光沒有冷靜思考,那也就沒有掉進缸裡的孩子的存活。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機智善思,這樣的處變不驚,才成就了流芳千古的一代名人司馬光。而他的善思、多思、鎮定、從容也是我應該學習的地方。

司馬懿吃三國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243字

司馬懿在曹操麾下當官,都是做些中等官職,是曹操不能慧眼識英雄,還是司馬懿在人才濟濟的曹魏裡顯得太過平庸?都不對,曹操對自己的世子曹丕下過一道絕密遺詔:切不可讓司馬懿掌兵權。可是一代奸雄又怎料到司馬懿竟是曹丕最重要的幕僚。

司馬懿治理魏國時,以法家治國,推行屯田養兵的策略,使得魏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最後王霸天下。

縱觀這部《司馬懿吃三國》,雖然有些許虛構成分,但還是較為貼近史實。

若把司馬懿比作一杯茶,細品之下略感心酸、略感滿足……

司馬光砸缸之後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1字

話說司馬光機智砸缸之後,他一下子就成了一個名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的英雄事蹟。剛剛讀小學,年僅七歲的司馬光被北宋高階初中破格錄取。有一家小小小小小小小飯館,因改名為司馬光飯店之後,客似雲來,生意興隆,變成了五星級大大大大大大酒店。而水缸的價格也漲了五十倍,變成五百元一個,並且供不應求。在這樣的追捧光環之下,司馬光漸漸養成了一個壞習慣—見到什麼東西就砸。

有一回,同學董葉叫司馬光來看自己家的名貴魚缸,沒想到司馬光竟滿口答應說:“反正砸缸是我所擅長的事,砸就砸吧!”於是司馬光“呼”的一聲就把一個精緻的魚缸稀里嘩啦的。

從此,司馬光的“犯罪生涯”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高中時,司馬光因為學習壓力大,放學路上把路燈砸了。

大一時,司馬光因為跟同學的矛盾,把老師辦公室的玻璃窗砸了。

大三時,司馬光把警察局的門和窗戶給砸了。

最後一次,警察們實在忍無可忍,將司馬光逮捕歸案,網上各大新聞都在播出司馬光入獄被判無期徒刑的事件,就像曾經報道他小時候砸缸的事一樣。

司馬光入獄一年了,一天他跟來探望的家人說:“其實,我小時候只是想試試那個缸硬不硬而已。”說完便頭一歪,與世長辭了,手裡還緊緊的握著一枚石子。

看來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情況適可而止,不然會被害慘的。

那麼,司馬光當初砸缸到底好不好呢?

我眼中的司馬懿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0字

穿越時空湧流,漫步三國烽火,代代梟雄皆出於此。比起劉、曹的之智,我更欣賞司馬懿。

司馬懿,談不上名垂千古,算不得平凡無奇。空城計中的司馬懿,是進退有寸的。引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勝利在望,已連攻隴西諸郡的他卻甘願退軍。世人皆以為司馬懿生性多疑導致,卻不知困住他的是家中妻兒父母,族中百餘老小。諸葛亮雖為魏國敵手,但他若不死魏主必將仍重用司馬懿讓其攻蜀,一日攻不下,一日性命在。而亮若死,懿功高蓋主,朝中又樹敵無數,假以時日必死無疑,家族興衰從此再無著落。忠於君主,卻也敗於君主。

困境中的司馬懿,是隱忍謹慎的。在連中諸葛亮計謀,兵敗回營時,司馬懿多次遭到挑釁,若是常人,二話不說縱是身死也要一決雌雄,但司馬懿卻能按兵不動,甚至在諸葛亮修書一封並送來女人衣服時,心中雖大怒但仍笑應使者。要知道,當時給人送來女人的衣服,已是極大的恥辱,更何況是給一國元帥送的呢?由此看來,司馬懿自知小不忍則亂大謀。

當然,司馬懿也是珍視奇才的。第一百零四回,孔明歸天,司馬懿觀天象後欲追趕,卻因被詐回了營寨,當聽見孔明身死的訊息時,一時悲嘆:"此乃天下奇才也!″短短數字,道的是與諸葛亮的惺惺相惜,是奇才已去的悲哀。回想初遇,兩人可謂棋逢對手,而今一人已去,懿自知再無敵手,卻悲哀。

我眼中的司馬懿,是進退有寸的,是隱忍謹慎的,也是珍視奇才的。亂世將軍,有此情懷胸襟,實在令人敬佩。

遊司馬臺長城 篇16

敘事作文 ,616字

十一國慶假期,我們一家去攀登司馬臺長城。

首先,我們坐車來到長城腳下,向上張望,只有非常陡峭的石壁和連綿的長城。走過蜿蜒的棧道,我們終於站在了長城上。

我站在長城上,內心非常感慨,向上望去,只有上坡路。我在這歷史悠久的長城上一步一步向上走著,終於到了第一個敵樓上。敵樓裡面有八面窗戶,外面是一座座大山,再加上旁邊的小河,就像是一幅畫卷。第二個敵樓只剩下斷壁殘垣了,上半部分和烽火臺都沒了,我當時很奇怪,後來查了才知道,那在長城抗戰中被日本侵略者給炸燬了。越往上走,人越少,大部分遊客都爬不動了。途中還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在某些城方看到刻著花的石板,還看見上面刻著“萬曆五年”的石磚,面對敵人的方向有一些大坑,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過了第三個敵樓,坡變得陡峭了,遊客更少了,有時牆都沒有,嚇得我都用手走路了,還有的地方臺階斷了,還好有人安裝了鐵梯子。終於爬到了第九個敵樓,離最後一個敵樓只有一節了,我非常興奮,很快走到了第十個敵樓,這裡是遊客攀登路線的盡頭,也是我們今天的目標。我在上面拍了照,還徒手攀上了三個門拱,頭頂到了拱頂。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在那刀片似的山峰上建出長城,放到現在還是一個難題,但古人確實用她們的智慧和身軀,造出了令世界驚歎的建築——長城。長城,彷彿是一冊歷史書,走在上面,你會身臨其境,回想起那兵荒馬亂的時代,還有那些革命烈士。我愛你,長城!我愛你,中國!

司馬光砸缸之後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05字

引子:一天司馬光和一群頑童在玩捉迷藏時,其中一個頑童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看上去古老的大缸裡,他大呼“救命救命”。救命聲被一旁嬉鬧的孩童的首領——司馬光聽見了,他聞聲而來,看到這裡有很多缸,他一個一個地看了過去,最後發現那個掉進缸裡的孩子。司馬光原本想直接跳進去救那個孩子的,後來他想如果進去救人的話,自己也可能也會掉進缸裡,應該得再想個辦法。

司馬光略加思索之後,便計上心頭,為何不去拿個石頭?司馬光將計就計,他拿起一塊石頭使勁朝大缸砸去。“砰”的一聲,大缸裂了,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欲知詳情,請見下文。

話說司馬光砸缸之後,一夜之後便成了一個宋朝的大名人。第二天早上《宋人報》《宋朝早報》大規模地刊登了司馬光的英雄壯舉——“當代最機智的人——司馬光”“砸缸巧救溺水兒童”等報道。司馬光也因此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禮物。這事傳到皇上的耳朵裡,皇帝打算嘉獎司馬光,於是下旨賞司馬光:金銀十二萬兩、布匹一百匹、舞姬五十名,並還給司馬光父母加官進爵。皇帝還讓御石匠為司馬光打造府邸,並派人修建了一個司馬光的塑像擺在城門口。

原先司馬光就讀的學校“英雄書舍”,把名字改成了“司馬光英雄書舍”,很多貴族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往裡面讀書。街上的理髮店也推出了“司馬光髮型屋”,更有一些“司馬光作文輔導班”“司馬光銀行”“司馬光航空公司”等等。

然而,被救的小孩的父母並不甘心,把司馬光告上了宋朝最高人民法院,控告司馬光砸了自己祖宗九代傳下來的缸子,並聲稱那個缸子價值連城!糊塗官斷糊塗案,他讓司馬光賠了15萬兩的銀子,司馬光不但把皇上賞的銀子給賠了個光,還多交了3萬兩。這時,司馬光的名聲一敗塗地,瞬間從大富人變成了窮人。

後經考古學家考證,缸是贗品,司馬光沉冤得雪,又變成了富人。那個小孩的父母不僅如數把銀子退給了司馬光,而且還倒貼了3萬兩的銀子作為司馬光的精神損失費。

北京城裡又響起了“司馬光砸缸,個兒小,大智慧……”的歌謠。

《司馬光砸缸》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330字

今天我讀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被他的聰明和機智勇敢深深感動。

古時候有個男孩叫司馬光。有一天,他和一群小夥伴在花園裡玩耍,大家你追我趕,玩得開心極了!這時,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爬上了花園的假山,一不小心,掉進假山後面的大水缸。高興的場景一下子變得安靜了,小夥伴們都嚇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馬光異常冷靜,只見他舉起石頭,使勁砸破水缸,救出了缸裡的小朋友。

司馬光小小年紀,遇到事情沉著冷靜,想出辦法,勇敢的救出了小夥伴。現在我們生活於二十一世紀,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關愛之下,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小事情,都要爸爸媽媽的幫助。我們要向司馬光學習,遇到困難,勇敢面對,多動腦筋,從小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假如我是司馬懿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4字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我喜歡看的《三國演義》裡的一個經典句子。

記得在西城那一章,諸葛亮在城中領著2000兵力守著,探員飛馬過來,來到諸葛亮前報道:“司馬懿領著二十萬兵力前來,距離不到五里路。”諸葛亮一聽,微皺眉頭,用手捋了捋帶著幾根白色的鬍鬚。倏然,他命童子拿上自己的琴和扇子,來到城郭上,命探員裝作老人,開啟城門掃地,士兵撤退,書童、探員、士兵都感到奇怪——本來兵力就不夠,可能抵擋不了,可是還要撤掉士兵,開啟城門,在城郭上彈琴,送命嗎?

卻說諸葛亮在城牆上看到一人穿著黑色的褂子,騎著馬飛快的過來,後面塵土飛揚,諸葛亮看見後,令書童點著檀香,悠閒自得地彈著琴,琴聲有如行雲流水,司馬懿聽後又見城門開啟,原本自信滿滿,此時卻有點虛了,隨從道:“諸葛亮在城上彈琴,悠然自得,恐有詐。”

“對,城門俱開,定叫我們進去送死。”司馬懿懷疑道。諸葛亮見了,更加悠閒起來司馬懿由疑變成了害怕,對隨從說:“我們撤吧,諸葛亮見這麼多士兵都不怕,城裡肯定有好幾萬的士兵。”

“好。”隨從說完,司馬懿便撤走兩萬大軍。諸葛亮望見大軍紛紛離開,便把沉在心裡的氣撥出來。

我覺得司馬懿做的不對。假如我是司馬懿,我會先派一隊人馬進去試探,然後看情況,或者我會放手一搏,與諸葛亮拼了,領著軍隊進入城去,量“諸葛村夫”也無從下手,他慌了,我便鼓舞士氣,讓士兵們更加自信,屠城幾日,在獲得西城,光榮的見曹操,如果城裡藏有士兵,我會逃跑,領著剩下的士兵回去,再擇日報仇。

所以在社會上,如果遇到像空城計這樣的事,不需驚慌,放手一搏,或許有意外的驚喜。

司馬光改寫300字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672字

【司馬光改寫】

高碧陽

一天,司馬光和他的同學去公園玩,公園裡有花有樹,非常好看。

可是一個小男孩對司馬光說:“司馬光我想到假山那裡玩玩。”司馬光回答道:“不可以,那裡太危險了。”小男孩就是不聽,還是跑到假山的水缸上玩,結果剛爬到缸上,腳下一滑就摔到了缸裡。

旁邊的小朋友看見一個小朋友掉到水缸裡了,都嚇了一跳,跑得跑,叫得叫,只有司馬光看見眼前有一塊石頭,他靈機一動,拿起石頭就砸水缸,結果水缸破了個洞,水流了出來,小男孩得救了。小男孩對司馬光說:“對不起我沒有聽你的話。”司馬光說:“沒事,下次注意就好了。”

【司馬光改寫】

王瑞

在陽光明媚的一個早上,司馬光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去花園玩,這時候,一個小朋友突然看見花園中間的一口大水缸,興匆匆的跑過去坐在了缸口上面,叫囂著說:“我是咱們裡面最高的,你們有誰可以比過我”。結果腳下一滑,一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裡。

一起同玩的夥伴們看到有同學掉進水缸裡,都很慌亂的跑開去找他們的爸爸媽媽過來救人,只有司馬光一人仍然站在原地,他看了看水缸周圍,突然發現了一塊大石頭,司馬光拿著大石頭猛地砸向了那口水缸,水缸被砸了一個大窟窿,水在一瞬間嘩嘩往外流,那個小朋友終於得救,站起來哭著對司馬光說:“謝謝你,司馬光!”司馬光立馬投入安慰的眼神說了句“不用謝,現在我們都很小,以後一定要注意安全”。

這時大人們來了,紛紛對司馬光豎起了大拇指!